居家护理全攻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居家照护 | 直播回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1:16 1

摘要:为了让专业护理经验“走进”千家万户,与癌共舞论坛与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团队合作推出“居家护理全攻略”系列直播。8月25日,在该系列直播的第11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居家照护”活动中,主持人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茹松伟教授介绍,对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而言,造

讲者:许焕霞

审核:茹松伟

为了让专业护理经验“走进”千家万户,与癌共舞论坛与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团队合作推出“居家护理全攻略”系列直播。8月25日,在该系列直播的第11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居家照护”活动中,主持人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茹松伟教授介绍,对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能够带来重生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与大家相对更熟悉一些的实体肿瘤患者不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免疫系统需要长时间重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居家环境、日常护理、饮食管理、感染预防等方方面面,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风险。因此,科学的居家照护,与在医院的治疗同样重要,是保障移植成果、促进患者长期康复的关键。

此次直播特邀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许焕霞护士长,为大家系统讲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居家护理、药物管理、饮食细节、症状观察等全方位的照护要点,帮助每一位回家的患者都能更安全、更舒适地度过这段关键时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移植成功只是漫长康复之路的开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极度脆弱状态,容易发生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居家照护阶段正是患者身体逐渐恢复、免疫系统重新建立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居家照护不仅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成功率,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预防感染是重中之重

移植后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因此需要从多个维度建立全面的防护体系。

个人卫生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患者和家属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口鼻、处理导管前后以及外出回家后,都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口腔护理同样重要,应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黏膜炎和感染。皮肤方面需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洗护用品,指甲应保持短而干净,毛发梳理时要轻柔,避免造成微小伤口。

环境清洁与消毒同样不可忽视。家居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发霉。需要定期清洁门把手、开关、桌面、手机等高频率接触表面。同时应限制访客,特别是有感冒、流感等症状的人员,避免前往超市、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食品安全管理需要格外注意。所有肉类、禽类、鱼类、蛋类都必须彻底煮熟,避免生食如生鱼片、生蚝、半熟蛋等。水果蔬菜应彻底清洗削皮,饮用水需煮沸后饮用。食物储存要做到生熟分开,不吃过期或变质食物。厨房卫生方面,砧板、刀具要生熟分开,并定期消毒。

呼吸道防护也不容忽视。在人多或密闭空间如复诊路上、候诊室等场所应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香烟、油烟、焚烧物等烟雾刺激,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导管护理与药物管理的专业守护

许多患者在移植后仍需保留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完好,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活动牵扯导管。每日观察导管是否渗血渗液、是否脱出,穿刺点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药物管理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可以使用药盒分装药物,设定闹钟提醒,制作详细的药物清单(包括药名、剂量、用法及时间)。要确保药物充足,提前预约复诊和取药,了解常见药物副作用及应对措施,详细记录服药情况(包括时间、剂量及不适反应),外出时随身携带足够药物。

症状监测与危险信号识别

每日的自我监测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患者需要每日定时测量体温,一旦超过38℃应立即联系医生;每日固定时间(如晨起空腹排尿后)测量体重并记录;通过症状日记详细记录疲劳程度、食欲、大小便情况、睡眠质量及其他任何不适症状。

特别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包括:发热(体温>38℃)、寒战、畏寒、新出现的症状、严重腹泻或呕吐、新发皮疹、皮肤或巩膜黄染、严重头痛、视力模糊、导管相关异常(红、肿、热、痛、渗液等)以及排尿异常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营养支持与康复运动

均衡营养对恢复至关重要。饮食应遵循高蛋白、高热量、干净卫生、易消化、少量多餐的原则。重点补充蛋白质(瘦肉、鱼、禽、蛋、豆制品、奶制品)、充足热量(主食)、维生素与矿物质(水果、蔬菜)以及充足水分。

针对常见饮食问题,可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食欲不振时采取少量多餐方式,选择高营养食物,尝试不同口味,餐前适当散步;恶心呕吐时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尝试苏打饼干;腹泻时采用低脂、低渣饮食,避免奶制品;口腔溃疡时选择温凉流食。

康复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早期以休息为主,可在室内进行轻度活动如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随着体力恢复,可在家人陪伴下进行短时间散步。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运动目标是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增强体质,同时不过度疲劳。此外,要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白天感到疲劳时可安排小睡,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居家照护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感染预防、合理的饮食安排、密切的症状监测、足够的心理支持、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及定期的复查随访,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的全面恢复,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轨道。每一个康复的脚步都值得珍惜,每一次坚持都离健康更近一步。

答疑解惑

问:居家期间如何观察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皮肤、胃肠道、肝脏、眼部等部位的排异分别有哪些早期信号?

许焕霞:居家观察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时,需重点关注皮肤、胃肠道、肝脏、眼部等部位的异常表现,各部位排异的早期信号具体如下:

皮肤排异的早期信号,主要表现为身体皮肤出现红斑、皮疹,同时可能伴随瘙痒症状;若情况进一步发展,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这些都可能是皮肤排异的表现。

胃肠道排异的早期信号,多体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比如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是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原本成型或呈软便,逐渐转为稀便),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警惕胃肠道排异反应。

肝脏排异的早期信号相对不明显,正如之前课件中提及的,观察肝脏排异需重点留意皮肤与巩膜(即眼白)的颜色变化。若情况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与巩膜发黄,这是肝脏排异的典型表现之一。

眼部排异的早期信号,常见的有眼睛流泪、畏光、眼干、发痒,部分人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些症状都可能提示存在眼部排异反应。

因此,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种反应,务必及时与自己的主管医生取得联系,必要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问:除了体温升高,还有哪些症状可能提示发生感染?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如何做好居家监护?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许焕霞:除体温升高外,以下两类症状也可能提示发生感染:一类是呼吸道相关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憋气,这些表现可能提示存在肺部感染,需加以警惕;另一类是泌尿系统相关症状,可通过观察尿量、尿色,以及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来判断,若存在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发生了泌尿系感染。一旦出现上述疑似感染的症状,应及时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必要时需尽快就医。

当出现疑似感染症状时,居家监护需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每日观察并记录体温,同时留意排便情况的变化;其次,需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日常注意多喝水;最后,要做好呼吸道防护,例如房间需要通风时,建议先转移至其他房间,待房间通风消毒完毕后再返回,这也是居家护理中重要的一环。

若出现上述提及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胸闷等)或泌尿系感染症状(如尿频、尿痛等),均需重视,应第一时间联系主管医生,必要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问:患者居家期间出现静脉置管处红肿、渗液,该如何处理?日常如何正确维护置管,置管的手臂是否可以进行一些恢复性锻炼?

许焕霞:置管维护建议前往医院专门的换药门诊进行,不建议居家自行操作,毕竟医院的换药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能确保维护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患者在置管使用周期内,至少每周需进行一次专业维护,同时需每日观察置管情况,重点留意置管处的贴膜是否完整、有无破损,以及穿刺点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异常,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处理。这一点对预防置管相关感染至关重要。

对于置管手臂的恢复性锻炼,总体原则是“避免过度用力与剧烈活动”,置管手臂严禁提重物,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但可适当开展轻微的恢复性活动,例如缓慢抬臂、握拳等,这类活动既能帮助维持手臂功能,又能避免对导管造成牵拉。需特别注意,锻炼时要避免手臂过度伸展或用力,防止因牵拉导致导管移位、脱出等问题。

问:是否建议为患者设立一个相对隔离的“安全房间”?这个房间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如空气净化器等)?

许焕霞:建议为患者设立一个相对隔离的“安全房间”。核心目的是通过固定患者的居住空间,如同患者在移植仓内的固定环境一般,固定的居住空间能让室内菌群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患者日常主要在该房间内活动与休息,避免频繁更换居住空间,减少菌群交叉接触的可能。每日需保证至少两次开窗通风,上午、下午各一次为宜,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通过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有害微生物浓度。若家庭条件允许,可在房间内配备空气净化器,通常情况下,每日开启空气净化器约4小时,即可起到较好的空气净化效果,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需定期对房间内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桌椅、开关等)进行擦拭消毒,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附着,这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该房间无需额外设置特殊复杂的设施,只需通过“固定空间+定时通风+表面消毒”,即可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居住环境。

问:房间内是否需要准备紫外线消毒设备,还是仅用酒精、消毒液等产品消毒杀菌即可?应该保持怎样的消毒频率?

许焕霞:若家庭条件允许,可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使用方式与医院类似,每次对房间消毒约1小时,消毒完成后即可正常使用房间。若不具备紫外线消毒设备,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消毒效果,比如天气晴朗时(尤其夏季),将患者的被褥、床单等床上用品进行暴晒,利用自然紫外线实现消毒。此外,还可使用酒精或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较于酒精,更推荐使用消毒湿巾。一方面,消毒湿巾使用方便,消毒效果良好;另一方面,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家中储存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而消毒湿巾能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安全性更高。

消毒频率需根据消毒对象明确,对于房间内的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开关、桌椅等),建议每日使用消毒湿巾擦拭至少两次;房间地面的消毒频率与高频接触面一致,同样建议每日擦拭消毒至少两次,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附着,降低感染风险。

问:关于口腔的护理,除了使用软毛牙刷,是否需要使用漱口水?是否有必要使用专业性更强的治疗处方类漱口水?一天需要护理几次?出现口腔溃疡时该如何处理?

许焕霞:在口腔护理中,软毛牙刷是基础工具,漱口水的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若患者无特殊口腔问题,日常用软毛牙刷搭配牙膏正常刷牙,刷后用温水漱口即可,无需额外使用漱口水;若存在口腔不适(如口腔溃疡)或特定需求,可适当使用漱口水,但并非必须使用专业性更强的治疗处方类漱口水,除非有医生明确诊断与指导,常规情况下无需自行选用处方类漱口水。

口腔护理的频率需结合漱口水使用情况调整,仅用软毛牙刷刷牙时,建议早晚各刷一次,刷后用温水漱口;若额外使用漱口水,需在每次饭后及睡前进行,且漱口时需保证“有效含漱”,将漱口水含在口中1-2分钟,期间适当转动口腔、让漱口水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而非含入口后立即吐出,这样才能让漱口水充分发挥作用,避免未起效就被排出。

若出现口腔溃疡,可从两方面处理:一是针对性用药,可选用治疗口腔溃疡的喷雾、含片或贴剂,缓解不适并促进愈合;二是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选择温凉的流食或软食,减少对溃疡面的刺激,帮助溃疡恢复。

问:如果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血液系统异常症状应该如何应对?严重到什么程度需要就医处理?

许焕霞:若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若仅为少量出血且能自行快速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若鼻出血因意外触碰引发,或牙龈出血后,可通过压迫止血,鼻出血时用棉球压住鼻腔、牙龈出血时适当按压出血部位,若压迫后能止血,也无需特殊干预。

若鼻出血经压迫后仍无法止住,且暂时无法立即到医院,可先用冰袋冷敷鼻部,通过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以减轻出血症状。一旦鼻出血、牙龈出血经压迫或冷敷后仍无法止血,需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方便时尽快就医处理。

问:患者移植后经常出现腹泻,每天排便超过几次或出现哪些伴随症状(如腹痛、便血)需要紧急处理?腹泻期间的饮食应以什么为主,如何预防脱水?

许焕霞:患者移植后若出现腹泻,需重点关注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当每日排便次数相较于自身日常习惯发生改变,且次数超过5次时,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并进行紧急处理。

关于伴随症状,需区分情况判断:若患者本身有内痔、外痔等痔疮问题,因便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干燥导致的出血,多与痔疮相关;但若是无明确痔疮等诱因,仅因排便性状改变伴随便血,或出现腹痛症状,无论症状轻重,均需立即就医,无需等待症状加重或次数累积,只要与自身基础情况相比有异常变化,就应第一时间联系主管医生并前往医院。

腹泻期间的饮食需根据腹泻严重程度调整:日常以少渣饮食为主;若腹泻情况特别严重,医生通常会建议禁食,此时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进食。

关于脱水预防,需特别注意,普通人群腹泻后可通过饮用糖盐水预防脱水,但移植患者情况特殊,不建议居家自行处理脱水问题。一旦出现脱水相关迹象,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因自行应对延误病情。

问:居家环境中哪些花卉、植物可能对患者造成过敏或感染风险?是否可以养宠物?

许焕霞:对移植后出院的患者,明确建议居家环境中不接触任何绿植花卉,也不建议养宠物。因为绿植花卉和宠物都可能成为过敏源,对患者造成过敏风险;且患者刚出院时(通常约一个半月内),身体各项机能及免疫系统尚未完全重建,抵抗力较低,接触绿植花卉或宠物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若患者家中此前已饲养宠物,不建议宠物与患者同住,建议由家中其他成员在远离患者的环境中喂养,确保患者与宠物保持距离。

此外,患者在恢复前期外出散步时,若前往公园、花园等绿植较多的场所,也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至于后续是否能接触绿植花卉、饲养宠物,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个体恢复情况而定,需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判断。

问:出院后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运动康复计划?是否需要检测自身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室外进行有氧运动时是否还必须佩戴口罩?

许焕霞: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计划需遵循“室内为主、家属陪同、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期优先在室内活动,且全程需家属陪同,避免独自运动。由于患者在移植仓内活动受限、运动量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初期可从床边短时间活动开始,比如先尝试床边散步1-2分钟,连续坚持3天,若身体无不适,从第4天起再逐步增加活动时间与运动量。运动过程中无需设定固定目标或强制达到某一程度,核心是根据自身感受调整,若活动后出现明显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出院后运动康复期间,建议监测自身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尤其在运动后,需重点关注这些指标变化,若出现心率骤升、心慌、憋气等情况,下次运动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以身体舒适为首要原则。

在室外进行有氧运动时,是否佩戴口罩需结合患者恢复阶段判断,若处于出院前期,患者抵抗力仍较低,即使进行室外有氧运动,也建议佩戴口罩,做好呼吸道防护;若处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期,且各项指标正常、免疫系统恢复良好,此时在室外进行有氧运动可无需佩戴口罩。

需特别提醒的是,患者出院后虽可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但身体仍处于关键恢复期,抵抗力相对较弱,且脱离了医院的专业监测,日常需更加注重自我管理, 饮食上不可随意进食,运动上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旦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就医处理。移植康复无小事,出院后的自我监测与自律对恢复至关重要。

茹松伟 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内科主治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

擅长老年病和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尤其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肿瘤合并血栓、感染、营养不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抑郁焦虑等方面有多年的诊治经验。

许焕霞 护士长

航天中心医院

血液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血液病护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北京护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10余年,参与负责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熟练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并发症护理,共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1000多例。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