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那惊鸿一瞥!外国夫妇自驾环球抵京,影像中的尘封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14:18 1

摘要:阿罗哈与沃尔特的环球之旅始于1922年,他们以"福特百万美元环球拉力赛"为契机,驾驶改装福特T型车穿越亚非欧43国。1924年8月,这对年轻夫妇从天津进入中国,计划完成"北京-莫斯科"段行程。阿罗哈时年18岁,身兼翻译、司机与摄影师多重角色,其冒险经历被《纽约

阿罗哈与沃尔特的环球之旅始于1922年,他们以"福特百万美元环球拉力赛"为契机,驾驶改装福特T型车穿越亚非欧43国。1924年8月,这对年轻夫妇从天津进入中国,计划完成"北京-莫斯科"段行程。阿罗哈时年18岁,身兼翻译、司机与摄影师多重角色,其冒险经历被《纽约时报》等媒体称为"女性探险史上的壮举"。

1924年的初秋,北京的永定门箭楼在岁月的斑驳中,静静伫立,迎接着又一批来自远方的访客。阿罗哈,这位身高一米八、金发碧眼的法国探险家,在完成了漫长的环球自驾之旅后,终于抵达了这座古老东方都城的南大门。

永定门箭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数百年风雨,虽已略显沧桑,却依旧透着威严。重檐歇山顶、厚实的城墙,以及密密麻麻的箭窗,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彼时的永定门周边,热闹非凡。往来的行人、商贩络绎不绝,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阿罗哈站在箭楼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1924年9月的北京西直门瓮城,阿罗哈·万德威尔与丈夫沃尔特将改装后的福特T型车停在箭楼西侧的青石板路上。沃尔特手持相机,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场景,赶忙招呼阿罗哈与警察合影留念。

阿罗哈热情地走向警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主动伸出手,警察略显拘谨,但还是礼貌地握住。在福特T型车的旁边,三人站定。西直门城楼作为背景,庄重而古朴,与充满现代感的汽车、着装迥异的阿罗哈形成强烈反差。

1924年9月的北京街头,阿罗哈·万德威尔驾驶的福特T型车在正阳门箭楼下戛然而止。这位身高1.82米的金发少女从驾驶室走出时,立即被数十名围观者包围。他们的目光聚焦在这辆蓝黑色的金属怪物上,而阿罗哈的西式装扮与高耸的城墙形成刺眼对比。

福特T型车作为工业革命的象征,在1924年的北京仍属罕见。根据《北平交通史》记载,当时全市仅有不足200辆汽车,且多为外国使馆和军阀所有。阿罗哈的车辆不仅配备液压刹车系统,还改装了越野轮胎和帆布车篷,这种“技术奇观”引发了民众的集体围观。

1924年,法国探险家阿罗哈·万德威尔与丈夫沃尔特·万德威尔在环球自驾探险途中,到访北京并登上天坛圜丘。

阿罗哈在回忆录中描述,1924年8月下旬,他们穿过正阳门箭楼,沿天街步行进入天坛。时值初秋,圜丘坛外围墙的柏油路尚未铺设,游客需绕行碎石小径。阿罗哈注意到"棂星门的汉白玉门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而沃尔特则拍摄了她攀爬圜丘三层台基的照片。

阿罗哈回忆:"当我站在天心石上,忽然明白为何古人相信这里能与神明对话——360度的视野让整座城市显得渺小如沙盘"。

1924年盛夏,阿罗哈与沃尔特踏入北京天坛。彼时直奉战争硝烟未散,可这阻挡不了他们探索东方的脚步。

初见祈年殿,阿罗哈便被震撼。这座始建于1420年的建筑,三重檐攒尖顶直插云霄,蓝瓦与天空相融。其高38.2米、直径24.2米,28根楠木巨柱撑起殿顶,龙井柱、金柱、檐柱分别对应四季、12个月与12时辰,蕴含天文、历法奥秘。

离开后,祈年殿的模样在阿罗哈脑海挥之不去。她在日记中写道:“祈年殿是环球旅行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只是建筑,更似穿越时空的智者,诉说着古老国度的信仰与故事,令我着迷难忘。”

1924年9月,北京西郊的玉泉山笼罩在初秋的薄雾中。阿罗哈·万德威尔与丈夫沃尔特·万德威尔驾驶福特T型车,沿着崎岖的石板路驶向定光塔(玉峰塔)。这座乾隆年间建造的七层八角形砖塔高33米,每层佛龛内的无量寿佛在晨露中若隐若现,塔基周围的“玉泉趵突”碑刻,见证着自金代以来“天下第一泉”的盛名。

照片背景中,福特T型车的金属车身与塔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该车配备的液压刹车系统在山路上留下的深痕,据《北平交通史》记载,这是玉泉山历史上首次出现机动车。

1924年9月,阿罗哈·万德威尔与丈夫沃尔特·万德威尔在北海西天梵境琉璃牌坊前的合影。

这座建于明代的四柱七楼琉璃牌坊,阿罗哈刻意将福特T型车停在牌坊右侧,车身钢铁轮廓与琉璃构件的金碧辉煌形成强烈对比。

1924年9月,北京秋意渐浓,直奉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阿罗哈·万德威尔与丈夫沃尔特驾驶改装后的福特T型车,穿过戒备森严的西华门,将车停在了紫禁城西南角楼的护城河畔。这座始建于1420年的明代建筑,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三重檐歇山顶上的鎏金宝顶与远处的角楼铜铃相映成趣,而阿罗哈却选择以一种极具挑衅性的姿态——坐在角楼下的汉白玉护栏上,将自己的身体嵌入这座皇权象征的建筑轮廓中。

角楼下的护栏在明清时期属于“禁域”,普通百姓不得靠近。但阿罗哈的坐姿——双腿悬空、身体前倾,构成了对皇权空间的物理侵犯。这种行为在1924年的北京尤为敏感:彼时溥仪刚被驱逐出宫,紫禁城正处于从皇家禁地向公共博物馆的转型期。

1924年9月的北京社交季,阿罗哈·万德威尔身着改良旗袍出现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茶会上,与阿罗哈合影的名媛贵妇中,包括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自齐的夫人胡芷华、前清宗室格格,以及美国驻华公使舒尔曼的夫人露西·舒尔曼。

阿罗哈的北京社交活动,本质是殖民探险与东方资本的共谋。她通过冯祥光(前驻旧金山领事)的外交网络,迅速融入北京的“太太外交圈”,并在六国饭店举办“环球探险主题沙龙”,吸引了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代表在内的国际资本方。

1924年9月,正在环球探险的法国夫妇阿罗哈与沃尔特·万德威尔拜会京剧大师梅兰芳,留下一张特殊合影:从左至右为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前驻旧金山领事冯祥光、阿罗哈、梅兰芳、沃尔特,背景是他们的福特T型探险车。

合影中,梅兰芳居中身着西服,两侧中外人士的服饰(西式探险装与中式传统服装)形成鲜明对比,背景车辆的钢铁轮廓与梅宅古建相映。

1924年9月,法国探险家阿罗哈·万德威尔驾驶改装后的福特T型车,轰鸣着碾过北海五龙亭前的汉白玉石桥。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皇家御道,自乾隆年间改为石板桥后,首次承载了钢铁机械的重量。车辙在桥面上留下的划痕。

五龙亭在清代是皇帝垂钓与观冰嬉的禁地,而1924年的北海尚未完全开放(1925年正式辟为公园)。阿罗哈能驾车进入,得益于法国使馆的外交特权。她在日记中写道:“当汽车开过棂星门,守门的中国士兵竟向我们敬礼——或许他们把福特车当成了新的皇家仪仗。”

法国探险家阿罗哈·万德威尔怀抱着宠物猴“奇科”,斜倚在北海琼华岛的汉白玉石栏上。她的卡其色探险服沾满旅途尘灰,怀中的卷尾猴却梳理得毛色发亮——这只来自法属印度的灵长类动物,正抓着她胸前的相机带子,好奇注视着镜头。

阿罗哈在日记中写道:“奇科喜欢中国园林的石头,它觉得每块雕花栏板都是天然的攀爬架。” 彼时的北海尚未完全开放(1925年正式辟为公园),但作为北洋政府“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外国探险家可凭使馆介绍信进入。

来源:历史小破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