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多重利好下,中国创新药企如何穿越周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工银瑞信研究部研究总监谭冬寒提出核心论断: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突破,核心或在于开发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顶尖产品的能力;诚然,不同的出海路径,也面临不同的挑战。从产业现状来看,中国创新药行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多重利好下,中国创新药企如何穿越周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工银瑞信研究部研究总监谭冬寒提出核心论断: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突破,核心或在于开发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顶尖产品的能力;诚然,不同的出海路径,也面临不同的挑战。从产业现状来看,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主要得益于产业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资本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创新药产品的认可。
在他看来,人类疾病的共通性决定了创新药的全球化本质。本土创新药企业持续产出全球最佳(best-in-class)或首发(first-in-class)产品的能力,或是其在国际规则博弈中能否占据主动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已从开发跟随性药物,转向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分子结构,形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通过系统阐释不同类型创新药企的战略路径,谭冬寒指出,行业或将出现显著分化趋势。对于biotech企业,他勾勒出清晰的生存闭环:BD交易是生命线,通过授权获取首付款与里程碑付款,既解决持续烧钱的现金流困境,又为产品力提供了国际背书。中国biotech的一种普遍形态,或将是成为管线供应方,通过长期收益分成实现价值。对于头部药企,谭冬寒认为成为MNC(跨国药企)或是少数者的游戏,目前个别企业初具MNC雏形,多数企业需要在BD合作与自主出海中寻求动态平衡,其成功前提是手握不可替代的顶尖产品。
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谭冬寒认为行业或将分化为三类企业:专注全球创新的药企、仿制药企业及其他的制药企业。这种分化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优势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建立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比如部分企业可以聚焦生产仿制药、中药以及保健品,而做创新药的企业,通常需要高研发投入,锚定优质产品。
从技术创新角度,谭冬寒分析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他指出,当前的技术红利主要源于对已知靶点的结构优化,如ADC技术等,而要真正实现从跟随、并跑到领跑的转变,需要在尚未攻克的疾病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下一竞争维度或将在基础科研领域展开,当前,本土基础科研转化加速,产学研闭环或正快速形成。创新药发展有赖于基础科研的进步,在追赶、学习的过程中,国内基础科研实力的持续提升有望助力我国成为全球更为重要的原创研发高地。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具有时效性,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承诺,不代表基金未来具体配置方向。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健康产业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基金若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汇率风险和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存在较大收益波动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生活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