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朔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朔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采访团,走进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及朔州市融媒体中心等中央、省、市三级主流媒体的记者,通过实地探
近日,由朔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朔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采访团,走进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及朔州市融媒体中心等中央、省、市三级主流媒体的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深入挖掘企业在助力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故事。
探秘山西国润储能 推动能源革命绿色崛起
“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采访团,踏入位于朔州经济开发区的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快速崛起的高科技企业,正成为朔州绿色转型征程中的闪耀之星,吸引着各方目光聚焦其创新发展之路。
步入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现代化的设计风格与浓厚的科技氛围扑面而来。动态电子屏上,展示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项目布局,从广袤无垠的巨型风光储基地,到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分布式储能站,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颗绿色能源的火种,点亮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荣誉墙上,琳琅满目的证书、专利以及奖项,宛如一部部奋斗史诗,记录着国润储能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先的艰辛历程。每一项成果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攻坚,是团队成员对绿色能源梦想的执着追求。
生产车间内,这里与传统工厂的嘈杂截然不同,呈现出的是一派整洁有序、科技感爆棚的景象。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工作人员专注地紧盯中控系统,上面跳动的实时生产数据,就像企业发展的脉搏,精准而有力。在这里,全钒液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原材料的精细处理,到核心部件的精密制造,再到成品的严格检测,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技术的深度创新。在采访过程中,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及产品——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这一产品犹如一把开启绿色能源宝库的钥匙,具有长时储能、安全性高、寿命长达20年等显著优势。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重大项目,如国家电投应县混合储能项目。在那里,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如同一个巨型“充电宝”,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能高效储存起来,有效提升了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保障了区域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氟磺酸离子膜,更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这种离子膜具有低成本、高电导率等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液流电池、电解水制氢等多个领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据了解,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6月创立以来,一路披荆斩棘,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精力。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高端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企业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项,建立了1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实施—运维服务”产业链。如今,国润储能不仅在朔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更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储能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无疑是朔州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动写照。在这家创新企业的带动下,朔州乃至整个山西的绿色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广,一幅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的“朔州力量”,也为全国的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走进朗驰科技 解锁校企合作育人新实践
近日,“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采访团,走进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朔州本土科技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标杆,朗驰科技成为采访团重点探访站点,其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育模式,生动展现了当地以人才动能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依托母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淀,企业已在朔州落地多项民生服务与产业升级项目。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与省内外高校共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企业扎根地方、服务朔州绿色转型的核心支撑——目前公司300余名员工中,经校企合作渠道培养的本地人才占比超七成,真正实现了“育才于本地、用才于本土”。
走进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大楼,入口处的荣誉墙格外醒目:“山西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牌匾熠熠生辉,旁边整齐悬挂着山西工学院、太原学院、吕梁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高校授予的“实习实训基地”牌匾。一块块牌匾不仅是合作的见证,更勾勒出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清晰脉络。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重点介绍了自2020年企业成立之初便搭建的“校地企三方协同育人平台”:“我们打破了传统‘毕业招聘’的单一模式,从高校专业设置阶段就深度介入——比如与山西工学院共同制定‘智慧煤电技术’‘大数据应用’定向培养方案,把企业正在推进的全国性项目案例拆解成教学模块,融入高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毕业即具备实战能力。”据介绍,该平台已覆盖计算机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累计培养技术人才1500余人,其中80%以上留在朔州及周边地区就业,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随后,采访团来到一楼公共办公区域,眼前的场景充满活力:数十名学生正专注地在计算机前敲击键盘,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与数据图表交织,不时有学生围在企业导师身边,拿着笔记本请教技术难题。“这些是来自合作高校的大三实习生,从今年3月起就在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公司核心技术骨干担任专属导师,手把手带教。”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一边引导采访团参观,一边指着墙上的“党建专栏”“科研成果”“学习园地”“生活剪影”四大板块介绍,“我们对实习生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还提供免费住宿;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更推出‘实习—就业—成长’全链条培养机制——入职后先享受6个月‘一对一’技术带教,考核合格者可直接纳入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目前,通过这套机制培养的人才中,已有12人成长为能独立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
“从‘被动招人’到‘主动育人’,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在现场交流环节,一名来自中央媒体的记者由衷感慨,“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学生受益’的闭环模式,既为企业打造了稳定的人才梯队,又帮朔州留住了本土青年人才,为‘塞上绿洲’的绿色转型和数字升级提供了可持续的智力支撑,值得推广借鉴。”
采访团还了解到,山西朗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专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始终积极践行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2023年7月,公司组建慰问团走访看望朔州籍抗美援朝老兵,将饱含敬意的慰问金与慰问品送到老兵手中,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今年7月,又向朔城区沙塄河乡政府捐赠价值数万元的爱心保洁物资,助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塞上绿洲”的生态宜居建设添砖加瓦。
采访接近尾声时,朔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朗驰科技的校企合作实践,是朔州‘朔风古韵’中‘崇文重教’传统与‘塞上绿洲’绿色转型需求的深度融合,既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又以人才培育延续文化根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借鉴这种模式,让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朔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楠楠姑娘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