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火热多肽药物背后赢家——多肽原料药

B站影视 2024-12-05 18:01 7

摘要:近年来,与胰高糖素样肽-1(GLP-1)相关的多肽药物已成为多肽类药物大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GLP-1 靶点药物将适应症拓展至减重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引发行业、社会的较大关注,GLP-1的大卖,推动了多肽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期,催生

转自:凯莱英Asymchem

近年来,与胰高糖素样肽-1(GLP-1)相关的多肽药物已成为多肽类药物大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GLP-1 靶点药物将适应症拓展至减重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引发行业、社会的较大关注,GLP-1的大卖,推动了多肽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期,催生了庞大的多肽原料药市场。

据中信医药研报显示,全球多肽药物的原料药有超过65%是外采(通过CDMO或通过仿制药供应商采购)。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年报也显示,近年对多肽类药物原料药的需求是2019年的4-5倍。

国外某一供应商针对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的报价显示,一克司美格鲁肽片段中间体的价格在5000元(GMP级单价超过3万元/克),是黄金价格的10倍以上,如此昂贵的价格映射出的是技术壁垒高和供不应求的现状。

因此,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布局多肽原料药赛道,多肽原料药的注册备案数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2023年全球(中美欧日韩)五大药品监管机构共更新了8510件原料药备案/注册。

其中,多肽原料药共更新235件,占比3%。具体来看,五大监管机构多肽原料药备案/注册数量最多的是CDE,共计150件,其次是美国FDA、欧洲CEP,分别为42件和23件;日韩地区多肽原料药备案/注册件数相对较小。

图1. 五大监管机构2023年多肽原料药备案/注册数量(个)

2023年CDE更新的多肽原料药备案/注册数量为150个,占总原料药登记数量的3%(4818个),注册个数快速增长。2023-2026年,随着多肽类药物大品种专利到期,多肽原料药市场有望较快增长,中国和印度供应商仍为主要参与者。

由于多个品种在中国还尚未上市或仅有进口原研药上市,其中不乏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品种,所以可以预见,国产多肽药和原料药产业链将迎来集中爆发期。

图2. CDE登记多肽原料药占比

全球多肽原料药领先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其较早从事多肽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更多的备案和覆盖范围更广的生产基地,目前仍是多肽原料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进入多肽行业较晚,但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成本优势逐步承接了海外的需求,也是当前全球多肽原料药供给大国。

根据圣诺生物招股书,自201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在FDA的多肽仿制药原料药DMF备案新增数量上已经超过欧洲和美国,且占比逐渐上升。中国作为多肽原料药出口大国,在产业链布局上具备明显优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相关药物的快速放量,中国多肽原料药市场规模由2016年34亿元增长至2021年76亿元,CAGR为17.45%;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53亿元,9年CAGR为26.95%。国内多家多肽原料药企业前瞻性布局多款GLP-1原料药。

图3.中国多肽原料药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以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为例,其专利将于2026年在中国到期。米内网数据显示,该产品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合计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2578.3%。

目前,已有一大批国内药企在积极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相关受理号超过20个。广阔的市场让不少企业将目光聚焦在了相关药品的原料药上,例如凯莱英医药集团(股票代码:002821.SZ/6821.HK,以下简称“凯莱英”)为满足国内外客户广泛需求立项开发的司美格鲁肽原料药成功完成FDA的DMF备案(DMF NUMBER ASSIGNED:039091)。

区别于固相合成工艺,凯莱英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化学修饰获得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凯莱英自拟并优化工艺路线、自主研发关键起始物料,保证了关键物料的来源可控、质量可控、成本可控。未来,该备案可在相关药物申报中被直接引用,进一步缩短审查和评估时间,简化相关流程,加速项目申报获批进程。

在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开发过程中,凯莱英投入大量研发力量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合成生物技术平台通过高效的菌株库及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GLP-1微生物表达体系,发酵产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工艺科学中心挖掘先进技术,开发并应用创新技术及策略,自拟优化了化学修饰工艺路线,且自开发起始物料,达到物料可控、成本可控、收率优异;

化学大分子板块技术团队赋能该项目精制工艺开发,进一步实现API产品质量可控,在确保产品质量与原研一致性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4. 凯莱英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完成FDA的DMF备案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