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妈天天给我打电话唠叨:"别舍不得穿厚衣服,别总吃外卖,晚上别熬夜".我那时年轻气盛,总想反驳:"我都多大了还管这么多".后来发现我爸也一样,每次回家就念叨:"你妈给你存钱呢,该找对象了".有时候急了我就说:"知道知道了!"再后来想想,其实他们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妈天天给我打电话唠叨:"别舍不得穿厚衣服,别总吃外卖,晚上别熬夜".我那时年轻气盛,总想反驳:"我都多大了还管这么多".后来发现我爸也一样,每次回家就念叨:"你妈给你存钱呢,该找对象了".有时候急了我就说:"知道知道了!"再后来想想,其实他们就是不想我重蹈他们的覆辙。
比如我爸老觉得便宜东西好使。前两天他来我家,看见我用两千块买的吹风机,非说不如他那二十八块钱的带扇子的老式好用。我说这功能比那个强多啦,他偏说贵的就是坑人。讲也讲不通,就随他去了。他年轻那会儿买不起好东西,现在看见贵的就觉得是套路,这也算一种经验主义吧。
有些事情看着可笑,可细想是老人用心。上周我奶奶又往我包里塞芝麻饼干,她说我小时候没吃过这个。我推辞几次她就不高兴了,后来想想一块饼干不算啥,就拿着了。她那会儿自己饿肚子都让给我吃,现在有钱了也改不了这个习惯。老人就是想证明自己还在照顾你,要不然就觉得不安心。
有同事说他爸天天追着让他回老家相亲,说得他头疼。他爸非说哪个姑娘不错,同事反问对方有工作吗,父亲回答:"在饭店打工".最后吵起来了吧。其实父亲也不是瞎推荐,就是按他那个年代的标准找对象,总觉得能有稳定收入就行。这种观念落差怎么聊都是吵架。
现在网上很多年轻人抱怨父母烦人,其实老人也在犯难。他们自己买东西总怕被骗,去医院怕搞不懂流程,见我们整天玩手机更觉得世界变了。以前父母说话孩子必须听,现在孩子说话父母不爱听,换谁都适应不了这么快。
我姑妈今年六十了,老记不住智能手机支付,每次买菜都要带现金。可她硬说我表弟买的扫地机器人是废物:"擦得没拖把干净".其实她是不敢碰那些新玩意,生怕按错键被诈骗。年轻时候攒钱不容易,现在一出错就是损失,这种心理很正常。
最让人理解的是,老人重复同一句话不是啰嗦。我妈天天说"把床单换下来洗洗",其实是因为她自己年轻时有次没勤洗,害病了。所以她看见我就提醒。不是非要较真,就是觉得经历过的事能帮到你。
去年过年看见公公跟孙子抢遥控器。老人家想看新闻联播,孩子要看动画片。本来和平解决的,老头突然拍桌子:"我花钱供你上学就为看这个?".最后还是婆婆把他拉开。这事让我明白,老人对孩子生活干预太深,不是他们想当恶人,就是害怕孩子走弯路。
亲戚家姐姐离婚后回娘家住,他妈天天盯着她减肥:"你这样没人要".姐姐气得要报警,后来才知道她妈是因为隔壁王姨的女儿离婚胖了找不着对象。老人活了一辈子见过太多,就怕孩子吃亏,可表达方式确实有问题。
有时候换个角度想想就能理解。上个月我爸感冒发烧硬挺了三天才说,结果严重了住院。问他为啥不早说,他说怕我们担心影响工作。自己年轻时也这样倔,现在成了父母就怕我们受罪,这种轮回让人又好笑又心疼。
昨天吃饭我妈又念叨:"别学你大姐家浪费,这点肉汤都不留".我默默把剩下的倒进保鲜盒。她欣慰地说:"这才对,以前吃不饱那些汤都抢呢".说完又开始讲当年的故事。听着烦,可知道她是真心希望我别把命折腾坏了。
来源:眼睛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