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打通吉他乐理弯路再也不蒙了!“调”的音名不变原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21:19 1

摘要:很多人不明白这一堆字母是啥意思?其实,就是一组符号,古代音乐家们用它来记录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最容易被人类耳朵听辨的声音频率。

小伙伴们,我太激动了!今天我终于把吉他乐理知识中的“调”整明白了!

我迫不及待要分享出来,既能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也能让兄弟们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上干货:一篇文点透“调”。

众所周知,吉他乐理中存在一个“自然音阶”,即,CDEFGAB。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堆字母是啥意思?其实,就是一组符号,古代音乐家们用它来记录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最容易被人类耳朵听辨的声音频率。

就像驾照中C代表家用小型车,A代表货运大车一样。

下面敲黑板:这些字母代表的频率值固定不变,永远是常数。不管在什么调式下,都不变。这也是本文核心重点:音名不变原理

虽然它们各自代表的声音频率数值不变,但是它们有高低之分,从C到B依次升高。就像走楼梯的台阶一样,C在第一层,B在第七层。如下图所示。

纯手搓图

了解这个以后,接下来还需要掌握另一个重要概念:音程。

什么音程,通俗的说就是每个音之间的高度差距。比如,C和D之间的高度差就是一个“全音程”,E和F之间就是一个“半音程”。

一个“全音程” = 两个“半音程”。

自然音阶中,E和F、B和C之间是“半音程”,其他相邻的两个音之间都是“全音程”。

这样划分以后,从C到B就被划分为十二份,这就是“十二平均律”。如下图。

纯手搓图

知道了“自然音阶”和“音程关系”以后,接下来就能弄明白“调”是什么意思了。

通俗的讲,就是把一串音高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随意排列组合),就形成了一个“调”。这很好理解,比如,单独一个音符它只是一个音,不能称之为“调”,而一排“音”,有了高低起伏,才能称之为“调”。

打个比方,就像一棵“树”,不能称之为“林”,一排“树”才能称之为“林”。

但是,这些音名组合在一起以后,人们发现,按照不同的音程跨度去组合,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还是像小树林一样,树的高矮不同,不同的方式排成一排以后,树林的整体画面风格不一样。

人们通过总结发现,有两个组合规律听起来情感比较强烈,一个是按照音程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的规律去组合,这就形成了“大调”。另一个是按照“全半全全半全全”的规律组合,这就形成了“小调”。

“大调”听起来热情洋溢,“小调”听起来忧郁暗淡。

下面见证奇迹!

如果这种组合关系,是以C为起始点开始的,那么七个音组成的就是C大调和C小调。从D为起始点开始组合的,就是D大调和D小调。以此类推到B的大调和小调。

也就是“调”的定义其实是以这一排“树林”的第一棵“树”的名字定义的!

C大调就是以C起始,故而以C命名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音名不变原理才是理解调式的最佳方式”。

所以,大家(特别是新手),应该忘掉以前用1234567定义“调”的方式,转而使用“音名”来理解,这样能少走不少弯路。

比如,像什么布鲁斯蓝调、五声音阶古风调、维多利亚什么调,都让人感到很“绕”,但你明白了“音名不变,首音定义调名”原理,就十分清晰知道,无非就是采用不同音程规则、把各个音名组在一起的“音名序列”,起了一个名字而已。

就像给树林起名字,这个叫“大树林”,那个叫“小树林”,还有的叫“稀树林”“密树林”“粗树林”“细树林”等等。

那么1234567就没用了吗?不是的,1234567这些唱名能让“固定不变的音名”用人的嘴巴唱出来,这样才能形成一首有“调”的歌。

来自网络

也就是说,你一定要明白,唱名是给“人”用的,而音名是给“乐器”(包括吉他)用的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乐器”(含吉他)制作出来以后,它发出的音不能像人的嗓子一样可以随意唱高唱低。通俗的说,你调好弦,它的空弦音就不能自我变高变低了。

这就是,吉他指板上的音名固定不变原理。

有人问,音名不变原理有什么用?

用处大了,而且非常简洁!

比如,如果你记住了指板上的音名位置,或者记不住能根据音程关系推算,那么随便给你一个“调”的音阶序列,让你找到合适的品位区间弹出来,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调名”(比如,1=G)找到“Do”的位置,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音阶指型,就能很快把“音名序列(旋律)”弹出来了。

也就是,根据“音名不变原理”去找“调”更快,不用再费力记忆各个调式下的吉他空弦音唱名。(新手看到这估计看不懂我在说啥了,有点乐理基础的一定听得懂)

来自网络

总结一下:1.“调”是“音名”按照一定音程关系排列组合的“音名序列”。2.在吉他上找各“调”音阶时,直接去找“调名”音所在位置,那里就是Do。3.吉他乐理要先学会“音名不变原理”好处多多。

最后,今天用音名不变原理把“调”整明白了,真的很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非常通透!也只有真正把“调”整明白了,才算刚刚触摸到自学吉他的大门。

用理科生的思维学乐理,用文科生的思维弹感情。关注我,分享更多自学体会。

来源:幽默狂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