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舰炮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9:53 1

摘要:英国皇家海军在“无畏”号(Dreadnought)之后的各型战列舰基本上都是这艘开创性战舰的改进版本。下一个重大进步出现在“猎户座”级战列舰(“猎户座”号、“征服者”号、“君主”号和“雷神”号,建造于1909年至1912年间)上。它们对先前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很

英国战列舰炮塔

英国皇家海军在“无畏”号(Dreadnought)之后的各型战列舰基本上都是这艘开创性战舰的改进版本。下一个重大进步出现在“猎户座”级战列舰(“猎户座”号、“征服者”号、“君主”号和“雷神”号,建造于1909年至1912年间)上。它们对先前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很快就被称为“超级无畏”舰。其新型13.5英寸口径火炮在重量和尺寸仅小幅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火力;射程更是惊人地增加到了24000码。

“猎户座”级的主炮台布局采用了由美国海军开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最后一艘战列舰的设计:所有炮塔都安装在中轴线上,前后的炮塔相互重叠,这相较于德国以及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翼侧炮塔是一个巨大的改进。“猎户座”级的装甲延伸到了主甲板,消除了早期无畏舰的一个重大弱点。不过,它们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即舰宽不足,与德国战舰相比,其水下防护能力较差。英国当时存在一个不合理的观点,认为更大的舰宽会使战舰更加不稳定,并且会降低航速。值得注意的是,“猎户座”级也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批将射击平台直接置于前烟囱后方的无畏舰。

战列舰设计的下一个重大进展体现在五艘令人瞩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勇士”号、“巴勒姆”号、“马来亚”号和“厌战”号,于1915年至1916年完工)上。这些战舰远远领先于德国海军当时所能建造的任何战舰,它们的设计充满信心,旨在能够追击正在撤退的敌方舰队。“伊丽莎白女王”级是世界上首批大型燃油驱动的战舰。

英国海军部非常清楚,德国人不太可能完全转向使用燃油驱动,因为与英国不同,人们认为德国人在战时缺乏可靠的石油供应。(当然,鉴于德国人有入侵其他国家的癖好,他们可能会被预料到会占领罗马尼亚的油田,而这正是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所做的。)此外,燃油具有更高的热效率,排放的烟雾少得多,并且使所有人员摆脱了给煤船加煤这种又脏又耗时的苦差事。加油只需要接上软管并打开阀门即可。因此,英国虽然自身没有国内的石油资源,却不得不依赖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国。

“伊丽莎白女王”级也是首批装备15英寸口径主炮台火炮的战舰,并且这五艘战舰都在日德兰海战中使用了这些火炮。它们以及随后“复仇”级的五艘战舰(“复仇”号、“皇家橡树”号、“拉米利斯”号、“决心”号和“皇家君主”号,于1916年至1917年完工)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并且与“伊丽莎白女王”级一起,是所有海军强国中仅有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用主炮对抗敌方战列舰的主力战舰。(另外三艘战舰,“声望”号、“反击”号和“抵抗”号,建造工作被暂停,随后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被取消建造。)

无畏舰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昂贵的武器。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中最昂贵的战争工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显然,自1918年以来,战列舰的地位大幅下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一艘战列舰是从开工到完工全新建造的。

然而,矛盾的是,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一场大规模的舰队战列舰对决,但战列舰之间的战斗次数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多得多。尽管战列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有所减弱,但损失的战列舰数量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致相同(23艘对比25艘,包括自沉的战舰)。

和其他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军强国一样,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拥有一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列舰,既有经过现代化改装的,也有未改装的,同时还有一些正在建造中的新战列舰。英国皇家海军还拥有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并完工的唯一两艘战列舰,即“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除了“纳尔逊”级之外,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各型战列舰都各损失了一艘,总共损失了三艘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威尔士亲王”号和“巴勒姆”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最古老的战列舰是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

其中,“勇士”号、“厌战”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是英国皇家海军所有战列舰中进行了最全面现代化改造的。未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巴勒姆”号在1941年被潜艇鱼雷击中沉没,导致862名船员丧生。后来是五艘“皇家君主”级战列舰,其中“皇家橡树”号于1939年在斯卡帕湾被德国潜艇鱼雷击中沉没,造成786人死亡。这些建造时间较晚但造价较低的战舰不像“伊丽莎白女王”级那样受到高度重视,可能是因为它们速度较慢,而且没有进行近乎同样广泛的现代化改装。事实上,英国海军部曾认真考虑将该级别的两艘战舰作为封锁船部署在德国海岸附近。其中一艘“皇家君主”号在战争期间被租借给了苏联红海军。

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新的战列舰是“乔治五世”级(“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和“豪”号,不要与1911年至1912年的“乔治五世”级混淆)。同样,该级别的一艘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在战争期间损失,这次是在1941年12月被日本人的空袭所击沉。该级战列舰因其14英寸口径的主炮而受到严厉批评。做出这一倒退的决定(毕竟,年代久远得多的“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都装备了16英寸口径的火炮)是为了至少能在1940年完成该级别的前两艘战舰,当时预计到那时会与德国发生冲突。实际上,只有“乔治五世”号在1940年做好了服役准备。和“纳尔逊”级一样,“乔治五世”级也存在严重的主炮安装问题。尽管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总体上认为该级战列舰物有所值。

后续的“狮”级战列舰设计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实情况使得这些战列舰如果开工建造的话,也未能超越铺设龙骨的阶段。即便如此,直到1943年至1944年,实际上还曾有过一阵短暂的兴趣想要完成“狮”级战列舰的建造,但最终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英国开工建造了“前卫”号(HMS Vanguard),它是为了安装早已改装成航空母舰的怪异巨型战列巡洋舰“光荣”号和“勇敢”号上从未安装过的15英寸口径火炮。

“前卫”号基本上是温斯顿·丘吉尔的想法(这位首相一直对战列舰情有独钟),原本计划用于加强英国皇家海军在新加坡的舰队。但在1944年“前卫”号下水之前很久,新加坡这个堡垒就已耻辱地沦陷了,而且“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在马来亚附近被日本空军击沉。在战争期间,“前卫”号的建造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它是英国建造过的最大也是最后一艘战列舰;直到1946年才完工,从未在战斗中开过一炮,并于1960年被拆解。

“狮”级战列舰建造计划的取消以及“前卫”号缓慢的建造进度,不应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完全放弃战列舰的标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即英国皇家海军最高级别的军官)安德鲁·坎宁安(Andrew Cunningham)上将在1944年5月,也就是在塔兰托海战、珍珠港事件以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沉没之后很久,还认为对于战后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说,“舰队实力的基础在于战列舰,而且目前看不到任何可能使它们过时的科学发展”(引自艾略特·A·科恩(Eliot A. Cohen)所著的《最高指挥:战时的军人、政治家与领导力》,纽约:自由出版社,2002年,第121至122页)。

坎宁安上将并非纸上谈兵的理论海军主义者,他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培养出的最优秀的海军上将。然而,到坎宁安做出这一令人遗憾的预测时,英国皇家海军除了不紧不慢地建造“前卫”号之外,已经停止了所有战列舰的建造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拆解了所有幸存的战列舰(“前卫”号除外)。

ADM 234/509 - 第198页

关于14英寸炮塔在5月23日至25日发生事件的报告

- 5月23日,星期五

-首次战斗前的事件:下午晚些时候下达了装填弹药的命令。在装填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 “A”炮塔:

- 2号火炮装填弹笼:横向弹药输送舱内的前防火门无法完全打开,导致弹笼无法装填弹药。检查发现,前外壳在火炮装填撞锤头部的导向滚轮凸耳向后回缩时受到撞击,出现了严重的毛刺。通过锉削处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对其他火炮装填弹笼进行了同样缺陷的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发现了轻微的毛刺,并进行了修整。

- 1号火炮:在下达“装填”命令后第二次装填炮弹时,炮弹环位置的炮弹制动装置卡住无法复位,在首次战斗前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 高速航行时,大量海水从炮口周围以及炮塔顶部的接缝处涌入“A”炮塔。因此,有必要在横向弹药输送空间安装帆布挡水板,并对舱室进行排水。

- “B”炮塔:

- 2号中央弹药提升机:装填炮弹后,炮弹环位置的制动装置无法回缩。在Mark II型炮架上无法在原位拆卸该制动装置,因此将其整体拆除。驱动制动装置内管的小齿轮轴销卡死。似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来润滑这个轴销。将轴销钻出并移除,然后重新组装制动装置。然而,在下达战斗部署命令之前,无法重新安装该制动装置,因为此时前弹药舱的铰链托盘出现了如下所述的故障。为了使旋转炮弹环能够正常工作,立即着手处理后一个故障,并在下达战斗部署命令几分钟后完成了修复。当时认为不宜继续进行制动装置的重新安装工作。

- 前弹药舱的铰链托盘与旋转炮弹环上的锁定螺栓发生干涉:两个托盘均发生弯曲。

- 5月24日,星期六:凌晨时分,“B”炮塔内旋转炮弹环的舰控液压系统压力失效。这是由于环形主管道右侧向炮塔的压力供应被切断。旋转炮弹环的舰控系统仅由右侧供应压力,并且位于中心枢轴附近的压力主管上的止回阀,在右侧与环形主管道隔离的情况下,可防止压力从左侧供应到右侧以及旋转炮弹环的舰控系统。“A”炮塔左侧和“Y”炮塔右侧也存在类似情况。认为有必要在弹药处理舱内安装一个带有两个止回阀的交叉连接装置,以便旋转炮弹环的舰控系统能够从环形主管道的任一侧获得压力供应。

-首次战斗期间的事件:“A”炮塔出现了以下问题:

- “A”炮塔:

- 有几次,炮弹环撞锤与11号联锁装置的铰链托盘支架发生干涉。在改变炮塔的方位之前,无法装填炮弹。“Y”炮塔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但并未阻止装填。

- 由于上述A(i)中描述的事件,1号火炮仅进行了一次齐射。

- 第二次齐射后,2号炮弹环撞锤上的24A号联锁装置失效。短暂延迟后它自动脱开,此后需要手动辅助操作。

- 大约在射击进行到一半时,操作4号撞锤上炮弹环制动释放装置的挺杆未能释放制动装置。随后的检查表明,带动操作这些挺杆的杠杆的轴发生了扭曲。通过每次撞击时用力敲击挺杆,使撞锤继续工作。

- 在此之后不久,4号弹药舱撞锤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撞锤完全回缩时,未能避开7号联锁装置,炮弹环无法锁定。通过每次撞击时使用撬棍操作该装置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 在整个交战过程中,“A”弹药处理舱的状况非常糟糕;水从炮架上部倾泻而下。仅安装了一个排水口,并且被堵塞了;结果导致积水随着战舰的摇晃在舱内来回流动。上方的水流和下方的积水浸湿了机械设备,给人员带来了不适。弹药处理舱内应安装更多的排水口,并考虑在旋转结构的上部设置一个集水系统,同时改进排水系统。正在尽一切努力改进压力系统,并且一旦有机会,将进一步尝试改进炮盾的防风雨性能,但一定程度的渗漏是不可避免的。

- “B”炮塔:无机械故障。

- “Y”炮塔:“Y”炮塔出现了以下问题:

- 第11次齐射:3号中央弹药提升机提升了炮弹,但没有提升发射药;25号联锁装置未能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交战前该联锁装置工作正常。目前没有机会对此进行调查。另据报告,没有装填发射药的原因是发射药处理舱内的指示器没有显示在前一次装填行程后弹笼已经提升。这导致该火炮错过了第15至20次齐射。

- 第12次齐射:2号火炮装填弹笼的前防火门未能打开,弹笼无法装填弹药。输送管上的防火门工作正常,调查表明,需要对操作打开火炮装填弹笼门的手掌杠杆的垂直杆进行调整。为了进行这种调整,必须在杆上切割出四分之三英寸的螺纹。在交战结束后着手处理这个故障,并在13点完成了修复。似乎是操作装置受到了应力,可能是防火门外壳内的异物导致门卡住。在进行修复过程中测试时,门可以正常开启。这导致该火炮错过了从第14次齐射开始的后续齐射。

- 第20次齐射:由于战舰的晃动,一枚炮弹从左侧弹药舱滑出,在旋转炮弹环锁定在弹药输送通道上且炮塔正在转动时,与旋转炮弹环发生干涉。铰链托盘严重弯曲,导致旋转炮弹环无法工作。移除了该托盘,但在测试炮弹环时发现,右侧弹药舱的3号和4号铰链托盘也发生了弯曲,并与炮弹环发生干涉。目前尚不清楚原因。移除了这些托盘,由于此时战斗已经停止,对4号托盘进行了修整并重新安装。直到08:25,炮弹环才恢复正常工作。

-首次战斗后的事件:当天在“A”炮塔内,将1号中央弹药提升机的炮弹制动装置向后推,打算小心装填弹药,在没有该制动装置的情况下继续工作。然后对火炮和弹笼进行了装填,但由于战舰的晃动,中央弹药提升机弹笼内的炮弹向前滑动,直到弹尖进入制动装置,导致提升机再次无法工作。随后的检查表明,该弹笼内的防晃动装置卡死,因此在装填到横向弹药输送装置后无法自行复位。

-第二次战斗期间的事件:

- “A”炮塔:由于上述C部分第1段中描述的中央弹药提升机无法工作,1号火炮仅进行了两次齐射。在第9次齐射时,3号中央弹药提升机的炮弹制动装置卡住无法复位。

- “B”和“Y”炮塔:射击正常。

-第二次战斗后的事件:

- “A”炮塔:将3号中央弹药提升机的炮弹制动装置从提升机上整体移除。由于时间不允许对其进行拆解和修复,但打算在没有该制动装置的情况下使用提升机。以这种方式对火炮和弹笼进行了装填。

-第三次战斗:

- “A”炮塔:第一次齐射:炮弹短装填进3号中央弹药提升机弹笼。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时进行了两次装填操作,导致炮弹环无法工作。用索具将第二枚炮弹拉回,使炮弹环恢复正常。中央弹药提升机弹笼内的炮弹底部卡在提升机开口的上边缘。由于无法将中央弹药提升机控制杆置于下降位置,无法排除这个故障。经过大量拆解工作后,发现问题出在控制装置的一个连杆上,该连杆偏离了位置。

- “B”炮塔:射击正常。

-总体情况:由于长时间对弹药舱机械设备施加压力,弹药舱和弹药箱内积聚了大量的水。目前仅安装了与350毫米泵相连的吸水口,对于处理相对少量的水来说,这些吸水口并不令人满意。迫切需要排水口。建议在每个弹药舱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排水口,并在弹药箱上开更大的排水孔;目前的排水孔太小,很容易堵塞。

排水口应通向发射药处理舱下方的内底。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安装止回阀和防火密封装置。

战斗结束后在前往罗赛斯(Rosyth)的途中,“Y”弹药处理舱内又有两个铰链托盘因与旋转炮弹环发生干涉而弯曲。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