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近日发出警告,称中国凭借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在20分钟内摧毁美国海军全部11艘航母。这一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海上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以陆制海”战略对美国航母霸权的有效克制。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近日发出警告,称中国凭借远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在20分钟内摧毁美国海军全部11艘航母。这一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海上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以陆制海”战略对美国航母霸权的有效克制。
中国“以陆制海”战略的高性价比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反舰弹道导弹以及远程侦察与打击体系,构建了强大的陆基反航母能力。相比美国航母战斗群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建造与维护成本,中国的陆基导弹系统成本低廉,却能在亚太地区对航母构成致命威胁。这种不对称作战模式展现出极高的性价比,使美国航母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空间受到显著压缩。
以东风-21D和东风-26为代表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覆盖数千公里,结合高超音速弹头的高速突防能力,可有效突破航母编队的防空网络。配合天基侦察、远程雷达和无人机等手段,中国能够在广袤海域内快速锁定航母位置,实施精准打击。这种能力让美国航母在面对解放军时显得脆弱,甚至被外界形容为“活靶子”。
美国航母的战略困境
赫格塞思提到的“20分钟摧毁11艘航母”虽有夸张成分,但反映了美国对自身航母优势衰退的焦虑。实际上,美国海军因全球部署需求和航母维护周期的限制,难以在亚太地区同时集结全部航母。即使部署4艘航母,已是极限。而中国只需具备一次摧毁3至4艘航母的能力,就足以打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迫使其战略收缩。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面对中国密集的陆基火力网,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的生存能力大幅下降。航母的高机动性在过去是优势,但在现代侦察与导弹技术面前,这种优势已被极大削弱。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让美国航母不得不远离中国近海,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中美海上力量的两强并立
尽管美国航母在远洋仍具无可匹敌的投射能力,但在中国陆基反航母力量的打击范围内,其霸权已不再牢不可破。中美海上力量正在进入一个两强并立的新阶段:美国海军在全球远洋保持军事优势,而中国海军依托陆基力量,在亚太地区构建起强大的区域控制能力。
这种格局对全球战略平衡具有深远意义。美国需重新评估其航母依赖战略,而中国则通过“以陆制海”的不对称优势,稳固了西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赫格塞思的警告与其说是危言耸听,不如说是对这一新现实的无奈承认。
未来,中美在海上领域的博弈将更加复杂,但中国以高性价比的陆基力量,成功为亚太地区注入了新的战略稳定性。可以预见,两强并立的时代已悄然来临。
来源:常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