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同治年间,陕西爆发的回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在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爆发的。在陕西回民起义的影响下,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先后掀起了反清起义斗争,起义的熊熊烈火燃遍了西北地区,汇成一股巨大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洪流。清
西安晚报的文章:“百折不回的英雄”白彦虎
摘取部分:
清代同治年间,陕西爆发的回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在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爆发的。在陕西回民起义的影响下,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先后掀起了反清起义斗争,起义的熊熊烈火燃遍了西北地区,汇成一股巨大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洪流。清王朝向外国侵略者举借债款,调动装备精良的军队进行镇压,几乎竭尽全国人力财力。然而,起义军奋勇反抗,历时十六年,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西北的封建统治。在这次农民革命运动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起义军领袖,他就是白彦虎。
1940年,李维汉同志就曾肯定过白彦虎是位“百折不回的英雄”,1939年,苏联学者格·格鲁姆一格尔热马伊洛评价白彦虎说:“白彦虎是西北东干起义中卓越的领导人”“他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反封建勇士、民族英雄。”
好一招偷梁换柱,牵强附会。
问题是西安晚报你是穆斯林回族的伊斯兰报吗?
我们看看西安晚报歌颂的英雄白彦虎到底是个什么人?------屠杀汉人的魔头。
白彦虎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暴动的领头人之一。中文名:白彦虎,别名:穆罕默德·阿尤布;白素,民族:回族。
所谓的东干人白彦虎屠杀汉族的事实
同治回乱的真相:比希特勒更残酷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一些回民首领发动了“传帖杀人”,然后想要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
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1864年,已从地方武警上升为人民解放军的湘军,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进入陕甘。左公对于回民剿抚兼用,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绝。”1862—1873年间,回民起事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彦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后逃往俄罗斯才告平息,史称“同治回乱”。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规模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穆斯林针对“异教徒”屠杀,遍及时空,不足为奇。奇怪的是,1949之后的中国史书,把屠杀汉人的白彦虎说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汉人的左宗棠说成刽子手;却把纯粹屠杀两千万汉人同胞的浩劫称作“大起义”,义在何处?
现在把这次战争称为回民起义,但又不敢深讲,往往是一笔而过,对左也进行谴责。对战争的起因、进程、结果在历史教科书中完全避而不谈。就是照顾到了双方的感情。因为这次战争究其实质是民族仇杀。这次民族仇杀跟印度与巴基斯坦分离时的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间的仇杀可以完全一样。回民对清的斗争并不十分坚决,有部分回民还投降了左军。马化龙也是时降时叛,跟清玩猫与老鼠的游戏,但他屠杀起汉人可绝不含糊的。在他初起时,攻占靖远县。该县23万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被杀得只剩下五千人。张承志在也曾提到过。当回民攻占陕西某县城后,杀光包括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在内所有汉族男子,轮奸所有汉族女子,称之为给汉人换换种。最后马化龙被擒后,凌迟处死,全家被灭族,实在也谈不上什么冤枉。而且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主要是集中在回民初起之时,占有很大优势,几乎控制了陕西大部与甘肃除兰州之外的全部。在这个区域内对汉人进行大屠杀。
数字说明一切
以下是甘肃部分县大屠杀的情况。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固原县。回民军队与清军争夺的重点。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军攻破,”民殆尽”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称:”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万,占战前人口的91.3%.汉民基本被杀光。
宁夏府。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回民军队”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当时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时赴义,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花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人,战后只留下5947人.人口损失94.1%.汉人基本上被杀完。
来源:我是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