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诚医药:5月1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0:03 2

摘要:具体内容如下:问:美国降低医药售价,有机构预测为了降低成本,国外药企的研发业务会更多的给到中国,请百诚医药有国际营销部吗,是否接过国外的研发业务?答:您好,公司有国际营销部负责国际业务,目前主要负责原料药和制剂的出口销售。后续如有合适的国外研发服务订单,公司会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5日百诚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美国降低医药售价,有机构预测为了降低成本,国外药企的研发业务会更多的给到中国,请百诚医药有国际营销部吗,是否接过国外的研发业务?
答:您好,公司有国际营销部负责国际业务,目前主要负责原料药和制剂的出口销售。后续如有合适的国外研发服务订单,公司会积极拓展相应的海外市场。谢谢。

问:百诚医药地处杭州,多好的创新之地啊,为何不和那些好公司积极联动,沟通合作呢?
答:您好,我们目前已跟浙江大学、中科院杭高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谢谢您的建议。

问:公司创新药研发投入越来越大,但短期盈利越来越少,请楼董如何平衡这两种关系?
答:您好,百诚医药作为综合性医药研发企业,创新药是百诚长期发展的保障,研发投入是我们未来业务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但确实会影响短期盈利。因此公司会做好平衡,一方面肯定要投入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充分调研、谨慎立项,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加快在研项目的关键性、前瞻性、突破性技术研究,促进公司未来业务稳定增长。谢谢。

问:请公司目前有做国际化布局吗?
答:您好,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2024 年,已有米诺地尔、阿莫罗芬和乙酰半胱氨酸三个原料药提出了欧盟注册(CEP)申请并获得受理。未来,公司会进一步推动原料药和制剂的出口销售。谢谢。

问:2024 年,公司投入了研发费用 2 亿,后续会持续计划扩大研发吗?
答:您好,作为医药研发企业,研发投入是我们未来业务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公司未来会通过充分调研、谨慎立项,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加快在研项目的关键性、前瞻性、突破性技术研究,促进公司未来业务稳定增长。

问:2024 年公司有商业化生产收入 3600 万,这是子公司赛默制药的生产药品收入吗?
答:您好。是的,公司全资子公司赛默制药 2024年已开始实现商业化生产,2025 年产能预计会进一步提升。谢谢。

问:公司目前创新药进展顺利吗?
答:您好,目前,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已取得 1 类新药的 2个 IND批件 ,完成 11个 2类新药 IND 申报。谢谢。

问:请公司 1 类药 BIOS-0618 临床进展如何?
答:您好,BIOS-0618 临床试验顺利,2025 年 4 月已获得适用于新增适应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患者日间过度思睡治疗的临床试验批件。谢谢。

问:公司权益产品有增加吗?
答:您好,公司的权益产品在持续增加,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拥有销售权益分成的研发项目达到 98项,其中已经获批的项目为 25项。谢谢。

问:现阶段关税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答:您好,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正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现阶段关税对公司无重大影响,谢谢。

问:高管您好,请贵公司本期财务报告中,盈利表现如何? 谢谢。
答:您好,根据公司已披露的 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52,742,809.58 元。谢谢。

问:高管您好,请贵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谢谢。
答:您好,公司将以仿制药业务为基础,扩大创新药业务布局,并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原料药和制剂的出口,以实现业务稳步升。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药 I平台,加速药物发现和设计进程,与化学和生物实验结合,更高效地推进药物开发进程,开拓创新研发新模式。谢谢您。

问:请公司在中医上有哪些研究,是否已经有医药产品了,谢谢
答:您好,公司中药天然药物中心积极探索并优选中药新药、经典名方、同名同方、院内制剂的研究转化及开发,具有中试及放大生产能力,拥有水凝胶、贴膏、软膏、油剂等多种特殊制剂合作生产线。目前聚焦抗抑郁、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等具有刚性需求的疾病领域。谢谢。

百诚医药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以技术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医药研发企业,主要为各类制药企业、医药研发投资企业提供:(1)医药技术受托研发服务(CRO业务);(2)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服务;(3)定制研发生产服务(CDMO)。

百诚医药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9亿元,同比下降40.32%;归母净利润-2619.76万元,同比下降152.59%;扣非净利润-3618.23万元,同比下降174.26%;负债率32.35%,投资收益108.01万元,财务费用344.32万元,毛利率41.62%。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2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