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海南封关运作之年,扩大开放之年。我们希望通过办好本届消博会,进一步提升消费,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在第五届海南消博会上表示。
本报记者 索寒雪 海口报道
“2025年是海南封关运作之年,扩大开放之年。我们希望通过办好本届消博会,进一步提升消费,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在第五届海南消博会上表示。
4月13日—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省举行。
在消博会举办期间,海南自贸港同时对外招商,最终签约项目达265个,总签约金额约2336亿元。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代表纷纷对海南举牌。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表示:“本届消博会突出服务消费,聚焦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健康养生、体育赛事、人工智能等消费热点领域,全面展示消费新趋势。”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海南符合条件的空运货物能实现6小时之内通关。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目前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品牌曝光度提升
2025年第五届消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4100多个品牌参展。
记者在本届消博会现场看到,很多品牌的门前排起了长龙,可以看出,这些专业观众迫切地想体验到在消博会上首发的新产品。
与往年相比,本届消博会上不少品牌代表在现场自发组织了线上直播,主播们一边回答线下消费者的问题,一边向线上消费者介绍新产品的特点。
为了抓住这次展示品牌的难得机会,法国设立了国家馆。馆内展出欧莱雅、法国LPG、酩悦轩尼诗等12个法国标志性品牌。这其中涵盖了美容、奢侈品、健康、酒类等多个领域,聚焦“美妆”与“保健”两大核心板块。
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Sylvain Fourrière)向记者表示:“本次在消博会设立法国国家馆,为法国品牌提供了提升曝光度的绝佳机会。”
本届消博会,法国商务投资署共携12个法国品牌参展,它们代表了法国消费领域的卓越品质,其中不乏一些已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品牌。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副处长陈晓丹向记者表示,这次浙江派出的代表团是浙江精品代表团。“浙江精品代表团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海南消博会了,今年我们展示的主题是历史经典产业和科技创新双向奔赴。我们的传统产业要发展,就要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进行助推。”
“比如像茶叶产业这种传统的行业。我们在采茶工艺当中使用了采茶机器人,这使我们传统采茶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她说。
2025年消博会有不少新亮点,其中,本届消博会特别关注国货潮品,2025年国货展区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总经济师曾蓉表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前重要任务。因此2025年消博会在创新消费场景和丰富消费产品上投入较大,包括科技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低空经济和健康消费等。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变化,本届消博会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近期,商务部已启动推进内销的相关措施。商务部方面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
而在本届消博会上举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就是在搭建外贸企业拓展内销的平台。
封关就绪
除了提升消费外,海南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海南自贸港覆盖全岛3.4万平方公里,连接14亿人口超大规模的中国国内市场和近7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产业形态最多样的自贸港口。
2025年的封关运作、扩大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一个重大里程碑。而第五届消博会的举办恰逢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这一时间点的叠加效应为海南带来了多维度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届时将完成封关并正式进入自贸港标准形态。其中,自2025年1月1日起,海南进入封关运作的缓冲期,逐步推进政策落地和系统测试。2025年12月31日,为最终封关截止日期,同步完成政策制度、海关设施、管理能力等全方位压力测试。
在冯飞看来,“封关后,海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整体开放的同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更加便利,更有利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刘小明在消博会现场向记者介绍:“过去一年,海南发挥自由贸易港独特优势,在各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推出更高水平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着力做好高端购物、教育、医疗‘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不断提升海南旅游消费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他还列举了相关数据,2024年海南接待游客9720万人次,增长8%,出境旅客110万人次,增长一倍多,免税商品销售额达470亿元。
此外,博鳌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和医疗旅游人次都出现了快速增长。
在第五届消博会举办期间,海南省商务厅人士向记者表示:“免税是自贸港的金字招牌。”
他向记者介绍了当前在降低关税水平方面的工作,“我们的零关税清单在不断扩容,按照总体方案,实现零关税清单调整扩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关税成本。到2024年年底,岛内生产清关进口货值215亿元,减免40亿元。”
围绕“免税”这一金字招牌,海南省从2011年开始,对免税政策进行了9次调整,免税品类从18类扩展到45类,从每人每年5000元免税标准,提高到10万元。提货方式从最早的机场提货拓展至邮寄送达,运输方式覆盖了飞机、火车、轮船三种,免税购物总额目前占中国免税市场份额50%。
上述人士表示,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在海南全岛实施,而且不再局限于海关认证企业,审核权限已经下发给海南省,有效提高了企业申报时效。“截至2025年2月底,加工公司试点企业累计内销货值超过70亿元,免征关税5.6亿元。”
刘小明在消博会上表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仅为海南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为全球伙伴深度参与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