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追着太阳种西瓜,借助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将西瓜种植版图从夏县逐步扩展到云南、陕西、甘肃等多地,让西瓜在每个季节都能成熟收获。如今,夏县西瓜不仅畅销全国,更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让这份甜美滋味一年四季都能传递到千家万户。
一口脆甜,一口满足!
在山西夏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 “西瓜大王”。35 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瓜农成长为带领全县百姓打造知名品牌的领路人。
他追着太阳种西瓜,借助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将西瓜种植版图从夏县逐步扩展到云南、陕西、甘肃等多地,让西瓜在每个季节都能成熟收获。如今,夏县西瓜不仅畅销全国,更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让这份甜美滋味一年四季都能传递到千家万户。
与田红卫结识,是在去年“夏乐西瓜·好运晋京”的活动现场。他捧来一颗刚切开的西瓜,瓜瓤晶莹、入口清甜多汁,瞬间惊艳了所有人的味蕾。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位朴实的新农人,也深深记住了夏县西瓜的甜。
在大棚里的甜蜜合影
从左到右依次为田红卫、李晓梅、“西瓜妹"田映珍
今年4月,我再次见到了他。这一次,我怀着期待,跟随他走进了西瓜大棚,亲身感受到了他忙碌的日常。
四月的暖棚内湿气氤氲,在这里,我见识到了西瓜种植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理解了这位新农人把青春酿成 “甜蜜事业” 的热忱与坚守。
35年初心不改,追着太阳种出“中国好瓜”
田红卫的西瓜事业,始于1991年。在此之前,他投身养鸡行业,却遭遇挫折,亏损了两万元。他的父亲长期从事西瓜种植,养鸡亏本后的田红卫,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西瓜种植领域。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赶集时遇到了农业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宣传车,拿到了一本免费的《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他开始认真学习了解日本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技术。
“传统的直播种植方式,西瓜生长周期长达一个月。但采用育苗移栽技术,不仅能让西瓜提前一个月成熟,品质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田红卫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决定大胆尝试一番,以棉瓜套种模式试种“郑杂五号”西瓜。
早期田红卫在研究育苗技术。
第一年,他种下了两亩半西瓜。收获的时候到了,这两亩半西瓜的平均纯收入达2500元,这是此前土地产出效益的10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亩棉花的收入才200元,小工的日工资仅有3元。“这事儿能成!”这次成功,让田红卫看到了西瓜种植的广阔前景,也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为了攻克“重茬障碍”这一困扰瓜农多年的难题,田红卫一头扎进野生西瓜嫁接技术的钻研中。这项技术不仅成功克服了同一块地不能连续种瓜的问题,还为每亩地降低成本1500—2000元,有效提高了瓜农的经济效益。
此外,田红卫还开展无土栽培试验,致力于探索更环保、更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品种方面,他积极引入35个新品种,力求契合不同消费场景。针对小家庭需求,推出的小巧玲珑型西瓜品种,一经上市便备受消费者青睐,迅速走红市场。
夏乐西瓜顶呱呱
如今,夏乐西瓜的产业版图不断拓展,已遍布全国。夏县本地西瓜的上市期较为短暂,集中在5-6月。为了让消费者能在更长时间里品尝到这份甜蜜,田红卫开启了一场 “追着太阳种西瓜” 的征程。
每年春节前后,海南的土地上,田红卫带领团队精心种下的西瓜率先成熟上市,在喜庆的节日氛围里,为人们送上清甜的滋味。随着季节流转,3-4月,云南的瓜田接过接力棒,持续满足着市场的需求。
5-6月,是夏县西瓜的主场。7-8 月,陕西和甘肃的瓜地迎来丰收。田红卫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指导,让夏乐西瓜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节,都能保持优良的品质,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将这份甜蜜传递到每一个消费者手中。
田红卫告诉我,这些年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深陷困境,甚至动过放弃的念头。在瓜田里,他曾因满心的压力与无助暗自落泪。可每当西瓜成熟,接到顾客打来想要购买西瓜的电话时,那份认可与期待,又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支撑他一次次战胜困难,在种瓜路上坚定前行。
“种瓜就像养孩子,甚至比养孩子还要精心。西瓜不会说话,你就得天天仔细观察它、用心照顾它。”正是这份对西瓜种植的执着与热爱,让夏乐西瓜成为了“中国好瓜”的代名词。
从贴名卖瓜到走进北京,优良品质成就10亿价值
1994年,田红卫的西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40亩。然而,西瓜成熟期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这些西瓜销售出去,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经过一番思考,他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在每一个西瓜上贴上自己的名字、电话和瓜园地址。“当时这么做,心里也犯嘀咕,怕别人说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我坚信,只要西瓜品质过硬,就不怕没有顾客找上门。”
“夏乐西瓜”标识变化。
事实证明,他这一举措成效显著。顾客购买西瓜品尝后,对其鲜美滋味赞不绝口,随即打电话预订下一批西瓜。夏县菜市场的摊贩们,以往因担忧挑到生瓜,对售卖西瓜颇为谨慎,可田红卫的西瓜品质稳定如一,引得他们竞相进货。
在当时,市场价每斤西瓜仅0.3-0.5元,而田红卫的西瓜凭借上乘品质,竟能卖到3元/斤。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用为西瓜的销路发愁,顾客直接前往地里拉货,即便是雨天,订单也源源不断。
“夏乐西瓜·好运进京”活动现场。
瓜甜也怕巷子深。田红卫在努力推动宣传的同时,夏县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政府都会举办盛大的“开园仪式”,还会组织全国性的推介会,像在北京举办的“夏乐西瓜·好运进京”活动、在深圳举办的“晋有夏瓜·圳爱甜蜜”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夏乐西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夏乐西瓜的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
标准化铺就共富路,一颗西瓜百户乡情
2015年,夏县政府为推动西瓜产业发展,整合全县西瓜品牌,成立了夏乐精品瓜业协会,田红卫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出色的经营能力,被推选为会长。从那一刻起,他便立下了明确的目标:让夏县西瓜走向全国,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田红卫深知,要提升整个夏县西瓜的品质,标准化种植是关键。于是,他组织编写了《夏乐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这份流程简单易懂,即便是新手瓜农,按照步骤操作,也能种出品质优良的西瓜。
“技术不应该是私藏的宝贝,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赚钱,这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定期组织瓜农开展培训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瓜农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全县的西瓜种植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田红卫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西瓜地里。
目前,田红卫所在的合作社已带动全县8个乡镇、40 个村的乡亲投身西瓜种植,加入的瓜农达700多户。其中不乏年轻夫妻,他们原本在外地打工,如今回到夏县,承包大棚种植西瓜。
令人感慨的是,一些往昔居住在山坡上的农民,为了种出优质西瓜,毅然迁至平原搭建瓜棚,全身心投入到瓜田劳作之中。夫妻二人齐心协力照料西瓜,忙碌且满怀喜悦。
去年,有一对年轻夫妇与田红卫交流时提到,他们以往在外打工,辛苦一年,收入却所剩无几。自回乡种植夏乐西瓜后,在田红卫团队的技术指导与统一销售模式下,第一年的收入便达到过去三年的总和。如今,他们盖起了新房,还将孩子接回老家上学,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当他亲眼目睹乡亲们因种植西瓜而钱包渐鼓、笑容愈发灿烂的时候,便深感当初付出的诸多艰辛皆有了回报。
我在大棚里真切感受到了西瓜种植的甜蜜与辛苦。
从在西瓜上贴名字卖瓜,到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从一个人辛勤耕耘走向致富路,到带动全县发展西瓜产业,田红卫用35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关于西瓜的“甜蜜革命”。
他常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更好的夏乐西瓜,让夏县百姓靠着西瓜产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与田红卫交流时,我能从他那充满热忱的眼神里,真切感受到他对这份甜蜜事业的热爱,这份热爱质朴而又深沉,令我深受触动。
今年你吃西瓜了吗?
你尝过夏乐西瓜吗?
在你心中,什么样的西瓜才算“好瓜”?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吃瓜体验”!
来源:夏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