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春螺夏虾秋蟹”时令IP 助推淮安“舌尖上的产业”迈上600亿元台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09:41 1

摘要:从千年运河滋养的淮扬味道,到智能制造驱动的现代食尚,江苏淮安以"世界美食之都"为名,正书写着"舌尖经济"的跃升传奇。六年磨一剑,食品产业规模翻番至600亿元的背后,是"春螺夏虾秋蟹"时令IP的文旅变现,更是"地理标志+数字营销+场景革命"的三重变奏,让每一口鲜

从千年运河滋养的淮扬味道,到智能制造驱动的现代食尚,江苏淮安以"世界美食之都"为名,正书写着"舌尖经济"的跃升传奇。六年磨一剑,食品产业规模翻番至600亿元的背后,是"春螺夏虾秋蟹"时令IP的文旅变现,更是"地理标志+数字营销+场景革命"的三重变奏,让每一口鲜香都成为城乡共富的密码。

禀赋与传承:从“好水土”到“好味道”

淮安地处江淮平原,四河穿城、五湖镶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孕育了丰饶的物产。

作为“运河之都”的枢纽城市,淮安为淮扬菜的南北融合提供了丰富土壤。据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记载,古代漕运总督曾长期在淮安驻节,每年南方各省漕船七、八千艘依次往返过淮,不分旅程缓急、游兴浅深,来往客商都至少要在淮安栖迟数日等船候车。庞大的多层次饮食需求,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兴盛,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最多时达十万余人,奠定了淮扬菜的群众基础。《随园食单》所述"家常饭食"的雏形在此孕育。

另一方面,扬州盐商"食不厌精"的追求形成独特的美食竞技场,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盐商宴席常有"一席之费达数万钱"的奢靡。这种极致化需求推动了刀工火候的突破,文思豆腐的千丝万缕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产物。

随着水运衰落,盐商破产,淮扬菜也由豪奢化回归乡土化,迎来全面发扬光大的新时期。清末,国人将地域相邻、风格口味相近的淮菜、扬菜等合称为“淮扬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理论界“菜系”之说风起,遂称“淮扬菜系”。

时至今日,淮扬美食已是淮安的一块金字招牌。2021年,淮安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近300道菜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设区市申报饮食宴席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从“开国第一宴”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淮扬菜“和精清新”的烹饪理念,既承载着南北交融的运河文化,亦成为国际交流的味觉名片。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图片来源/文旅淮安

链式跃升:从“田头”到“筷头”的全产业链布局

淮安的食品产业版图,早已突破传统餐饮的边界,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的完整链条。

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的核心驱动力。今世缘酒业投资120亿元的南厂区技改项目,打造智能化酿酒与包装物流中心,年包装能力达16万吨;益海嘉里在黄码港投资70亿元建设食品产业园,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预计年产值140亿元。此外,全球玻纤巨头中国巨石落户淮安,其零碳智能制造基地为食品包装材料提供高端配套,凸显产业链协同效应。

预制菜与智能化生产成为新增长点。江苏百斯特鲜食公司开发淮扬菜系列预制菜,主营产品包括速冻炒饭、速冻饭团、速冻便当等,产品覆盖高铁、航空与电商渠道。2024年百斯特实现销售超6亿元,同比增长22%;今年预计可实现开票销售8亿元。福聚源食品依托洪泽湖水产资源,采用智能生产线加工小龙虾,预计今年公司实现产能8500吨,产值突破2亿元。坐落于洪泽区的淮安食品科技产业园正在加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招引知名食品企业,重点推进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项目建设,助推县域经济振兴。

黄码港产业园作为京杭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内河港口,年吞吐量达1660万吨,串联起长三角与中西部市场。依托“前港后产”模式,淮安成为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与储运中心,货物可直通四省一市。

黄码港产业园。图片来源/今日清江浦

品牌与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场景

淮安以"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构建起"地理标志+产业矩阵+文旅场景"的立体化品牌体系。2024年,"盱眙龙虾"以353.12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全国水产类地理标志榜首,"涟水芦笋"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淮安红椒"品牌价值达46亿元,形成"一超多强"的品牌集群效应。通过"春螺夏虾秋蟹"时令IP打造,洪泽湖大闸蟹标准化发货仓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带动全市虾蟹产业综合产值超300亿元。

目前,淮安的文旅消费场景创新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节庆经济爆发增长。盱眙国际龙虾节“万人龙虾宴”单日引流8万人次,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蒋坝螺蛳市集结合非遗展演,年销售额3.2亿元,电商占比45%。二是数字营销重构体验。开展“品牌兴农”直播48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80亿元,元宇宙技术复刻“开国第一宴”,带动“淮味千年”上海推介会现场零售1.2亿元。

三是文旅IP价值转化。洪泽湖大闸蟹标准化发货仓年销5亿元,催生“蟹文化”主题民宿集群,旺季入住率超95%;白马湖景区创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四季渔歌”主题游年引客150万人次,周边形成六大消费业态。

从无人机巡田到AI厨房,从非遗工坊到跨境冷链,淮安用六年时间将食品产业规模从300亿元推升至600亿元,构建起"三产融合、四链协同"的产业生态。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证明:当千年饮食文化插上科技与产业的翅膀,"舌尖经济"就能成为驱动城乡发展的澎湃动能。在这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升级之路上,淮安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美食传奇"。

文/费媛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