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如登革热(dengue)、寨卡病毒(Zika)、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和奥罗普切热( Oropouche fever)等虫媒病毒具有不同的皮肤病学症状,有助于诊断。登革热通常表现为发疹性病变,而基孔肯雅热以麻疹样皮疹为特征。寨卡病毒的标志是斑丘
诸如登革热(dengue)、寨卡病毒(Zika)、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和奥罗普切热( Oropouche fever)等虫媒病毒具有不同的皮肤病学症状,有助于诊断。登革热通常表现为发疹性病变,而基孔肯雅热以麻疹样皮疹为特征。寨卡病毒的标志是斑丘疹,奥罗普切热表现为皮疹、瘀点或其他出血表现。皮肤科医生,特别是在热带地区的皮肤科医生,应该了解这些症状以区分不同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减少蚊子滋生地和使用驱虫剂,尽管奥罗普切热带来了挑战,因为常见的驱虫剂对其传播媒介无效。
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和腹泻是登革热和其他虫媒病毒感染的标志性症状。然而,皮肤病表现也常见于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热和奥罗普切热等疾病中。
一般来说,当人们有皮肤病变时,他们会咨询皮肤科医生。因此,皮肤科医生有必要了解该地区的四种主要虫媒病毒,并准备好进行鉴别诊断。
登革热是 “最难控制的虫媒病毒,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经典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皮疹病变,可能表现为 “红海中的白色岛屿”(正常皮肤夹杂着红斑)。在严重或出血性登革热中,皮肤可能显得苍白、冰冷和湿润,伴有紫癜或瘀点病变。
基孔肯雅热的皮肤影响关于基孔肯雅热, 40%-50% 的病例会出现皮肤病表现,麻疹样皮疹是最常见的类型。这些病变通常在发热后 3 - 5 天出现,并在 3 - 4 天内消退。80% 的患者皮疹无症状,而其余 20% 的患者有轻度瘙痒。基孔肯雅热不仅可能出现皮疹,还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过度,如黄褐斑、雀斑或急性间擦疹(皮肤褶皱处的炎症性皮疹),类似于生殖器疱疹引起的病变。
罕见和严重的病例也可能发生。2020 年,卢皮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例先天性基孔肯雅热传播病例,导致新生儿出现广泛的皮肤病变,类似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一张海报描述了一名 6 岁巴拉圭男孩的病例,他患有基孔肯雅热,一个半月后,发展为慢性苔藓样糠疹,这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是持续的红斑鳞屑性丘疹分布在躯干和四肢上。
寨卡病毒的皮疹在寨卡病毒感染中,斑丘疹皮疹(通常瘙痒)是常见症状,尽管它比登革热出现得更早。其患病率各不相同;在 2007 年密克罗尼西亚的一次爆发中,100% 的人出现皮疹,但在 2009 年塞内加尔和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受到影响。迄今为止,仅报告了两例出血性表现病例。
奥罗普切热,一种于 1955 年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次发现的病毒。它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丛林地区引发了疫情,并在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出现了病例。
自 1955 年以来,拉丁美洲已有超过 30000 例病例被描述,大约 60% 的患者出现皮肤病变,主要是皮疹(20%-40%)和瘀点或其他出血性表现(5%)。据报道,20%-40% 的病例出现结膜充血。皮疹可能在急性发热期后 15 - 28 天消失并再次出现。
大多数患者在 1 - 2 周内康复,但在 2024 年,首次报告了死亡病例:两名来自巴西非流行地区(巴伊亚州)的年轻女性从最初症状到死亡进展迅速(4 - 5 天)。在与严重登革热难以区分的其他症状中,两人都出现视力模糊和皮疹,其中一人有牙龈出血病变和弥漫性瘀点。。
奥罗普切热是一个 “临床科学怪人”,因为它结合了多种虫媒病毒感染的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它可能出现结膜充血、头痛、发热、出血、虚弱和非瘙痒性皮疹。它与寨卡病毒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格林 - 巴利综合征和小头畸形的风险增加。在奥罗普切热中也观察到与基孔肯雅热常见的全身不适、关节痛和肌肉痛。此外,它还可能导致脑膜炎,这是一种更常与西尼罗河病毒相关的并发症。
区分虫媒病毒从实际的皮肤病学角度来看,是否有任何特殊特征可以区分各种虫媒病毒?
登革热有更多的出血表现;寨卡病毒更痒;基孔肯雅热有明显的关节疼痛;而在奥罗普切热中,皮肤病变在最初改善后复发很常见。。
预防挑战预防措施与其他蚊媒感染相同:减少媒介滋生地、教育旅行者、穿长袖白色衣服、使用蚊帐或纱网以及使用驱虫剂。
但对于奥罗普切热,研究表明,驱虫剂产品的主要成分 N,N - 二乙基间甲苯胺在减少媒介蠓(Culicoides paraensis)叮咬方面无效。其他商业驱虫剂也未能抑制蠓的宿主寻找行为。
来源:皮肤科主任吴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