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凌晨恒安国际集团发布讣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七、八、九、十届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
文 | 即时刘说
4月18日凌晨恒安国际集团发布讣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七、八、九、十届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第九、十、十一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泉州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晋江市慈善总会会长,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许连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7日16时50分逝世,享年73岁。
这位从晋江田间走出的商业巨子,用一生书写了从农民之子到行业教父的传奇,最终在他深耕半生的土地上,画上了生命的句点。
苦难淬炼的商业基因(1953-1985)1953年6月16日,许连捷出生于晋江市安海镇后林村一间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里。作为家中长子,他12岁便因父亲重病辍学,背着竹篓走街串巷卖水果、捡废品,稚嫩的肩膀过早扛起了家庭重担。在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民谣里,他学会了在菜市场与商贩讨价还价时的分毫必争,也看懂了码头工人肩扛货物时“敢为天下先”的闯荡精神——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商业启蒙,成为他日后驰骋商海的原始密码。
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尚未响彻全国,24岁的许连捷已带领12位村民组建了晋江第一支民营运输队。他们用改装的拖拉机往返于福州与广州,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捕捉商机。某次运输途中遭遇暴雨,货物浸泡受损,他咬牙卖掉家中唯一的耕牛赔偿货主,这份“砸锅卖铁也要守信”的担当,让他在闽南商帮中赢得了“铁算盘、硬骨头”的口碑。三年后,当同行还在为温饱奔波时,他已积累了5万元资本,成为当地首批“万元户”。
1979年,嗅到乡镇企业萌芽的许连捷创办后林劳保服装厂。不同于其他作坊式生产,他首次引入“品牌”概念,将简单的劳保用品印上“安乐”商标。当看到上海百货公司的采购员对着包装精美的产品频频点头时,他突然意识到:中国女性的卫生用品市场,还藏着一片未被开垦的荒原。1983年,他瞒着家人将服装厂全部积蓄投入卫生巾研发,在租用的旧厂房里,带领6名女工用手工模具生产出福建第一片卫生巾——这片略显粗糙的白色棉片,悄然叩开了一个千亿级产业的大门。
改写行业规则的商业传奇(1985-2000)1985年,许连捷与同乡施文博在安海镇创办恒安实业,启动资金仅有136万元,其中80万是他抵押房产借来的。彼时中国卫生巾市场被日本“花王”、台湾“妙洁”等外资品牌垄断,国产产品因工艺落后被贴上“劣质”标签。许连捷做的第一件事,是带着样品闯进上海第一百货大楼,却被采购经理指着鼻子说:“国产卫生巾连包装都像草纸,谁会买?”
这句刺耳的评价催生了中国商业史上极具突破性的营销事件。1986年,他斥资3万元在央视热播剧《八仙过海》中插播15秒广告,画面里一位穿着白衬衫的女性面带微笑:“安乐卫生巾,时代的选择。”这是中国卫生巾行业第一条电视广告,在当时人均月工资不足100元的年代,相当于普通人300个月的收入。广告播出后,上海经销商排队订货,三个月内“安乐”占据当地80%市场,外资品牌第一次感受到本土企业的威胁。
1992年,许连捷做出了改变行业格局的关键决策:斥资1200万美元引进日本瑞光株式会社的弧形超薄卫生巾生产线。这笔相当于恒安当时全年利润3倍的投资,在董事会引发激烈反对,股东们骂他“疯子”“拿企业前途赌博”。但他拍着桌子怒吼:“今天不把设备砸下去,明天我们就只能给外资品牌当孙子!”这条生产线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中国卫生巾从此告别“大直板”时代,护翼型产品让女性用户首次感受到“运动自由”。新品“安尔乐”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首个跻身全国前十的国产卫生巾品牌。
1998年12月8日,香港联交所响起清脆的铜锣声,恒安国际(01044.HK)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港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当许连捷穿着深色西装敲响开市钟时,他的口袋里还装着家乡的泥土——这是他每次重要时刻的“护身符”。上市首日,恒安股价飙升40%,国际投行纷纷惊叹:“这个来自福建乡村的企业,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消费品市场的爆发力。”
三次管理革命重塑企业基因(2001-2014)随着营收突破10亿元,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采购吃回扣、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反应滞后。2001年,许连捷做出了比引进设备更冒险的决定:引入美国汤姆斯集团进行管理变革,首年咨询费就高达1500万元。这场被员工称为“割腕手术”的改革,从财务、生产、销售全流程重构企业架构:他亲手免去三位亲属的高管职务,建立透明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甚至将办公室从独立小楼搬到开放式办公区。“谁挡在变革路上,谁就必须离开。”他的铁腕手段让恒安在三年内实现质的飞跃:产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生产成本下降20%,2007年营收飙升至54亿元,远超同期同行。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当多数企业收缩战线时,许连捷启动第二次变革,携手博斯艾伦打造全价值链体系。他提出“百亿目标”,在湖北、山东、重庆等地新建七大生产基地,同时投入2亿元建设全球领先的卫生巾智能工厂。有人质疑他“步子太大容易摔跤”,他却指着车间里的机械臂说:“智能制造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2009年,恒安营收突破1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目标,成为中国卫生用品行业首个“百亿俱乐部”成员。
2014年,互联网冲击传统零售,许连捷敏锐捕捉到数字化浪潮,启动第三次变革:与IBM、普华永道合作搭建“端到端”供应链平台。他要求每个经销商的库存数据实时接入总部系统,甚至亲自体验电商客服,研究年轻用户在小红书的留言。这场持续五年的变革,让恒安的库存周转率从60天压缩至38天,比国际巨头宝洁还快12天。2019年,恒安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卫生用品企业之一。
在恒安总部的展厅里,陈列着378件专利证书和56项行业标准文件,每一件都印记着许连捷“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执念:1991年,他主导研发3护翼卫生巾获得国家专利,终结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垄断;1996年,当看到农村母亲用旧布包裹婴儿时,他果断进入纸尿裤市场,推出中国首款婴儿纸尿裤“安儿乐”,用“柔软亲肤”的产品理念改变了千万家庭的育儿方式;2000年,他跨界进入生活用纸领域,“心相印”纸巾以独特的压花工艺和情感营销,在两年内拿下全国12%的市场份额,打破外资品牌对高端纸品的垄断。
作为中国卫生用品行业协会首任会长,许连捷参与制定了12项国家标准,小到卫生巾背胶的粘合度,大到纸尿裤的吸水倍率,他都要求检测指标高于国际标准。2016年,当发现市场上少女卫生巾存在“颜值高、实用性低”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耗时两年研发“七度空间”系列,首创“隐形护翼”和“薄荷清凉层”,让年轻女孩第一次感受到“经期也能精致”。这款产品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现象级单品。
在全球市场,许连捷更是用“中国质造”改写行业格局:恒安的卫生巾出口至日本、韩国、欧洲等56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达35%,超过当地老牌企业;2024年,恒安收购美国卫生用品公司Luvs,首次将中国品牌带入北美市场,《华尔街日报》评价:“这个来自晋江的企业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消费品品牌的崛起。”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卫生巾行业的重大质量安全隐患,位于山东济宁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揭露长期收购正规企业应销毁的卫生巾残次品,通过分拣、翻新后以“二等品”名义流入市场,涉及自由点、全棉时代、苏菲等多个知名品牌。这些从工业垃圾中筛选的产品未经消毒处理,存在严重卫生风险,且部分通过电商平台以“三无”产品形式销售,引发消费者对行业供应链安全的广泛担忧。
针对此次事件,恒安国际旗下核心品牌七度空间迅速作出反应。首先,公司发布严正声明,明确表示未出现在任何315曝光名单中,且与涉事企业无任何合作关系。同时,七度空间详细披露了其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执行全链路检测,所有残次品均通过粉碎闭环处理,杜绝流入市场;生产线配备在线视觉检测系统、金属探测仪等设备,实现24小时高速质检;产品包装赋码可追溯生产链路,并通过CNAS认证实验室进行批次检测。此外,七度空间强调其生产车间实施24小时臭氧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符合严苛卫生标准。
在市场策略层面,恒安国际采取了双轨应对措施。一方面,暂停部分营销活动以应对消费者情绪波动,转而加大高端产品推广力度,如“天山绒棉”系列卫生巾在2024年销售额已突破4亿元,并计划推出升级版“萌睡裤”。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电商渠道强化品牌信任建设,在抖音等平台开展“透明工厂”直播,展示生产流程和质检环节,同时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产品检测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值得关注的是,在许连捷的带领下,恒安国际在行业乱象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其2024年卫生巾业务虽受市场竞争影响收入下滑8%,但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使毛利率稳定在63.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原料成本控制,在石化原材料价格波动中保持了产品竞争力。
此次事件后,恒安国际的股价在短期内受到行业舆情冲击,但长期来看,其严格的质量管控和高端化策略获得市场认可,截至2025年4月,公司市盈率维持在9.82倍,股息率超过6%,显示出投资者对其基本面的信心。未来,恒安国际计划进一步拓展女性健康护理产业,将卫生巾业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以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百亿捐赠背后的商业哲学(1990-2025)许连捷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是他父亲临终前的叮嘱。1990年,他赚到第一桶金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后林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200元红包——在当时,这相当于农民半年的收入。此后35年,他的慈善版图随商业帝国同步扩张,却始终带着深深的乡土烙印:
在教育领域,他设立“恒安自强奖学金”,规定只资助那些“走路上学超过1小时”的贫困生,28年来累计资助2.3万名大学生,其中80%来自农村;他捐赠5000万元重建母校养正中学,要求教学楼必须装电梯,“不能让孩子们爬楼梯累着”;在华侨大学,“淑惠助学金”以母亲的名字命名,每年资助300名贫困学子,他说:“我母亲不识字,但她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在医疗扶贫领域,他是汶川地震首批捐款企业家中的一员,2008年捐赠1500万元,还亲自带队运送物资到灾区;新冠疫情期间,他紧急调配10万箱卫生巾和纸尿裤送往武汉,说“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基本需求不能缺”;他设立的“许书典慈善基金”以父亲名字命名,专项用于农村疑难病症救治,累计救助1.2万名患者,很多家庭收到救助款时,甚至不知道捐赠者的名字。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家乡的反哺:在后林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能领1500元养老金,比当地政府补贴高出3倍;他投资20亿元建设“恒安慈善产业园”,规定优先录用周边村庄的劳动力,5000多个岗位中,40%留给残疾人或贫困家庭;2023年,他捐赠1亿元用于晋江“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不搞面子工程”,要求把钱花在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民生项目上。截至2025年,他个人及家族累计捐赠超12亿元,却从未在任何公益项目中留下个人名字——在他看来,慈善不是炫耀,而是一个企业家的本分。
商业帝国的精神遗产许连捷的办公室始终保持着简朴风格:用了20年的木质办公桌,抽屉里整齐码着记满数据的笔记本,墙上挂着与员工的合照。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逐渐退居二线,却给恒安留下了三件“传家宝”:
一是“三不原则”:不炒股、不炒房、不投机。在房地产黄金年代,无数企业跨界赚快钱,他却坚持“实业兴国”,恒安的财报上,固定资产占比始终超过60%,现金流储备常年保持50亿元以上。他常说:“赚快钱容易,守初心最难,我们做的是民生产品,必须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二是“师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他要求每个高管必须带3名徒弟,亲自制定培养计划,甚至会抽查年轻干部的学习笔记。在恒安,70%的中层干部来自内部培养,这种“传帮带”机制,让“爱拼敢赢”的企业文化得以传承。现任CEO许清流,正是从基层业务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说:“董事长教会我们,真正的领导力,是把别人的梦想变成自己的责任。”
三是“平台化小团队经营”模式。他将大公司拆分成200多个小团队,每个团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部只负责资源支持和风险管控。这种“大平台+小前端”的架构,让恒安在面对Z世代消费变革时保持敏捷,2024年推出的“国潮卫生巾”系列,从创意提出到上市仅用45天,创下行业纪录。
历史坐标中的许连捷
在晋江五店市的老字号街区,一座“许连捷商业纪念馆”正在筹建,馆内将陈列他用过的计算器、写满批注的财报、与农民交谈的照片。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串联起一个时代的商业精神:
他是“晋江经验”的最佳实践者。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视察恒安时,称赞他“把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这句话成为他此后20年的奋斗注脚。在他的带动下,晋江聚集了300多家卫生用品企业,形成从原材料到智能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卫品之都”。
他是民营经济的“破冰者”。从首个在港股上市,到首位入选“全球消费品行业十大创新人物”的中国企业家,他用38年时间证明:民营企业不仅能在充分竞争领域打败外资,更能建立全球领先的品牌。在恒安的展厅里,挂着一张特殊的对比图:1985年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不足1亿元,2024年达到1800亿元——这是许连捷留给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印记。
他更是商业文明的“播种者”。当很多企业家醉心于资本游戏时,他坚守实业;当财富快速积累时,他选择反哺社会。在生命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他说:“一个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我们做卫生巾、纸尿裤,看起来是小生意,但关系到亿万个女性和儿童的健康,这就是天大的事。”
过几天,晋江将万人空巷为许连捷送行。当灵车经过恒安工业园时,正在生产线工作的工人们将会集体停工,整齐列队鞠躬——这些曾被他称为“兄弟姐妹”的普通员工,用最朴素的方式送别这位带领他们改变命运的长者。在他的墓碑上,没有华丽的墓志铭,只有一行小字:“来自后林村的普通人,做了一些让普通人生活更好的事。”
这便是许连捷的传奇:他从泥土中走来,带着闽南人特有的坚韧与温情,在商业的土壤上种下希望的种子,最终让整个行业开满繁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商业传奇,从来不是财富的堆砌,而是用创新改变生活,用担当照亮时代。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连捷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千亿级的商业帝国,更是一种永不褪色的企业家精神——那是对品质的偏执,对变革的勇气,对社会的赤子之心。这种精神,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民营经济的星空里,激励着后来者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