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由于病变累及的运动神经元解剖位置和功能不同,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呈现显著的异质性。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由于病变累及的运动神经元解剖位置和功能不同,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呈现显著的异质性。
上运动神经元受累时,病变多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典型体征如剪刀步态、肌束震颤等。由于锥体束下行纤维支配双侧肢体,早期症状可能不对称,但随病程进展常累及对侧。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时,病变多位于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核。患者常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肌力下降。若病变累及延髓运动神经核,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舌肌萎缩等延髓麻痹症状;若累及颈段脊髓前角细胞,可出现上肢近端肌无力;若累及腰骶段脊髓前角细胞,可出现下肢肌无力。
混合型运动神经元病则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表现。患者可能既有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又有肌肉萎缩、肌束震颤,病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
发病部位的差异主要源于运动神经元的解剖分布和功能特性。上运动神经元负责运动指令的调控,下运动神经元则直接支配肌肉收缩。当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受累时,会导致运动系统的不同环节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样化的临床表现。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氧化应激、免疫反应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特定部位的神经元,导致其选择性易损。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使特定区域的运动神经元对毒性物质更敏感,而环境毒素可能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累及某些神经元。
来源:郭先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