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 世界新声 | 中国学术的全球战略突围(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8:12 1

摘要:哲学范畴中有个广为人知的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策划的品牌项目《中国期刊 世界新声》中,国内四位重量级的期刊主编也被邀请回答这几个问题。

哲学范畴中有个广为人知的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策划的品牌项目《中国期刊 世界新声》中,国内四位重量级的期刊主编也被邀请回答这几个问题。

《EngMedicine》主编滕皋军院士、《eGastroenterology》主编吕国悦教授、《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主编毛一雷教授以及《Intelligent Surgery》主编刘荣教授都在肝癌及相关治疗领域中取得了诸多璀璨辉煌的硕果。就是这样一群人,矢志不渝地肩负着耀我中华的光荣使命,毅然决然地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审视,脚踏实地地约稿、审稿、改稿,用一篇又一篇高学术影响力的文章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在医学期刊发展上的决心和无穷潜力。

哲学之问三:我要到哪里去

未来规划与学术使命

刘荣教授:外科智能化的中国方案

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其防治工作面临早期筛查率低、中晚期病例占比高、术后易复发等核心难题。在此背景下,专注于肝癌诊疗的学术期刊应运而生,着力构建多维度学术平台,推动领域发展。

期刊以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为导向,聚焦三大方向:外科技术革新方面,重点推广复杂性肝切除等精细化术式研究,探索手术操作优化路径,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防治策略;微创技术领域,持续关注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规范及围手术期管理,建立技术推广标准体系;医工交叉创新中,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影像分析、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推进纳米载药系统等新型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

针对肝癌术后复发防治瓶颈,期刊着重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衔接,系统刊发纳米技术干预肿瘤微环境、药物预防复发等前沿成果,促进预防性治疗方案的优化升级。同时构建"产学研"转化链条,通过刊载多中心临床研究、手术视频解析等内容,加速新型诊疗设备与药物的临床应用进程,并联合权威机构制定诊疗共识,提升临床实践规范性。

在国际学术舞台建设方面,期刊着力打造双向交流机制:既引入国际前沿诊疗理念,系统解读最新指南;更注重输出我国在微创术式、机器人手术等领域的技术经验,通过建立国际编委网络、开展跨国研究合作,推动本土创新成果纳入全球诊疗体系。这种双向互动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肝癌外科领域的话语权,助力更多原创性研究走向国际。

未来,期刊将持续深化三大核心职能: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推动早筛技术突破;完善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加速优质成果转化;拓展国际合作深度,构建全球肝癌防治协作网络,为提升肝癌整体诊疗水平提供持续动力。

滕皋军院士:介入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滕皋军院士指出,《EngMedicine》聚焦医工交叉热点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与其他行业交叉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将临床转化作为最终落脚点。这源于滕院士作为长期从事临床医生的明确意图,医工交叉热点问题只有实现临床转化,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在期刊布局方面,从创刊起就极为重视国际化。邀请了众多国际著名专家担任编委、副主编等,国际编委占比高达60%。同时,国内也汇聚了一批强大的阵容,包括著名院士担任顾问,以及一批充满活力、在国际期刊发表过重要影响力论文的青年学者,担任执行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职务。

期刊在艺术策划上独具匠心。每一期从封面到内页图片都经过特别设计,聘请专业的医学插画公司参与。例如第一期封面改编自特洛伊人,荣获2024年北美医学图画插画金奖,彰显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专业性。此外,每期还专门开辟以医学插画为主要形式的 “graphic”板块,用一张图片生动地表达论文内容,这一系列特色使期刊在众多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

哲学延伸:超越之问

中国期刊的文明担当

中国医学期刊如何突破地域限制,真正融入全球学术体系?毛一雷教授、吕国悦教授和滕皋军院士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系统性答案。

融入规则体系:以“全球共建”打破本土化桎梏

毛一雷教授强调,期刊国际化的起点是破除“中国标签”的思维定式。他主导的期刊通过“国际编委占多数”的架构设计,主动将期刊纳入全球学术治理体系,避免被贴上“本土期刊”的标签。这种“去中心化”的编委结构,既符合国际同行评审惯例,又为期刊注入多元视角。吕国悦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国期刊需警惕“自循环陷阱”——若仅依赖国内投稿、审稿与读者群体,即便使用英文出版,仍难以摆脱地域性期刊的本质。滕皋军院士则以《EngMedicine》为例,提出“基础扎实、全球携手”的策略:以中国学者的高质量研究为根基,同时吸引国际顶尖论文,通过“内容竞争力”自然提升国际引用率。

重构话语权:从“规则跟随”到“价值引领”

三位教授均认为,中国期刊的终极目标不是“争夺话语权”,而是通过价值输出建立学术领导力。毛一雷教授以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CNLC)为例,说明技术标准的国际认可源于临床实效,而非国别属性。毛一雷教授提出“规则内超越”路径:在遵守国际出版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学术质量与创新性逐步掌握议题设置权。吕国悦教授则强调“认可三阶段论”——首先以严格的同行评审机制赢得国际学界信任,继而通过平台建设能力展示中国学术出版的成熟度,最终推动全球科研协作。滕皋军院士补充指出,医工交叉等前沿领域的天然国际性,为中国期刊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通过聚焦跨学科创新成果,期刊可成为领域内不可替代的学术枢纽。

编辑手札:在《中国期刊 世界新声》中,四位期刊主编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深刻见解,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他们的回答不仅展现了中国期刊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崛起之路,更彰显了中国学者在推动全球学术进步中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期刊为载体,用一篇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为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中国学者投身于学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期刊官网

EngMedicine

eGastroenterology

Intelligent Surgery

HSBN

期刊公众号

EngMedicine

eGastroenterology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