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1968.35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行营收的比重达58.32%;税前利润实现906.44亿元,同比下降9.28%,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
文丨康康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0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26】
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增收不增利了。
3月25日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收1968.35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行营收的比重达58.32%;税前利润实现906.44亿元,同比下降9.28%,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
全行营收同比下降0.48%的条件下,净利润还能同比上升1.05%,主要应归功于批发业务的贡献:实现营收1355.11亿元,同比仅增长0.64%,却实现税前利润875.56亿元,同比增长了20.33%。
长期占据招商银行营收半壁江山的零售业务,自缪建民出任董事长的第二年(2021年)起,税前利润增速便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还高达21.72%,2022年至2024年便分别下降到21.24%、4.95%和9.28%。
零售业务增速放缓,是最近几年所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对一直以零售为特色优势的招商银行来说,风向转移带来的冲击尤为明显。尽管如此,其2024年度报告仍然宣称要坚持零售的主体地位。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这得找到新的增长点。
1
这些业务在拖增速后腿
招商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已经是连续4年持续下行。
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招商银行的营收增速从14.04%一路下滑至4.08%、-1.64%和-0.48%;净利润增速则从23.35%一路下滑至15.28%、6.25%和1.05%。
营收增速下滑,更多的是受到了批发业务的拖累。
2021年至2024年,招商银行批发业务营收分别为1424.99亿元、1420.99亿元、1346.52亿元和135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7%、-0.28%、-5.24%和0.64%;同期,零售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790.15亿元、1914.22亿元、1943.36亿元和1968.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2%、6.93%、1.52%和1.29%。批发业务营收增长曲线明显比零售业务更陡峭,表明前者对全行营收增长影响更明显。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零售业务营收的下降,又主要是受到了非利息净收入下降的拖累:2023年,批发业务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1.96%,但2024年便由负转正,实现了25.40%的正增长;而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2023年同比下降4.08%,2024年继续下滑,创下-15.64%的新低。
但是,净利润增速下滑,则主要是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速下滑所致。
2021年至2024年,招商银行批发业务分别录得税前利润635.88亿元、671.49亿元、727.65亿元和875.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0%、5.60%、8.36%和20.33%;同期,零售业务分别录得税前利润777.09亿元、941.78亿元、999.13亿元和906.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74%、21.19%、6.09%和-9.28%。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长曲线明显比批发业务更陡峭。
零售业务税前利润的下滑,直接影响了零售业务对全行利润的贡献。2023年,零售业务营收占全行营收的比重为57.31%,税前利润占全行税前利润的比重高达56.57%;2024年,营收占比上升了1.01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却下降了5.83个百分点,下降到50.74%。
2
规模增长没带来利润增长
如果仅从业务规模看,2024年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仍然表现出了平稳上升的势头:零售客户数达2.10亿户,较上年末增长6.60%;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月日均总资产超过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523.5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82%;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149267.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5%;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122243.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8%;零售客户存款余额达38258.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3%;零售贷款余额达35779.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6%;同时持有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客户占信用卡客户的比重达67.25%,较上年末提升了1.53个百分点。
但是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仍然下降了9.28%。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和不良率进一步上升。
以零售客户存款为例。2024年,零售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达1.44%,比2023年上升了0.02个百分点。虽然比公司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1.61%要低,但公司客户存款的平均成本率比上年下降了0.15个百分点。
存款平均成本率的上升,直接导致贷款平均收益率的下降。2024年,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从上年的5.02%下降至4.58%,下降了0.44个百分点,使得零售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6.80%的情况下利息收入却下降了2.63%。
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2024年,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达32.52%,同比上升了0.56个百分点。
同时,占贷款总额52.91%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进一步上升,又进一步侵蚀了一部分利润:由上年的0.89%上升至0.96%,同比上升了0.07个百分点。
不良率的上升,必然增加拨备计提压力。
2024年,招商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为3.92%,较上年下降了0.22个百分点。但下降的主要原因应归功于公司贷款不良率的下降。2024年,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为1.06%,比上年下降了0.13个百分点。
财富管理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2024年,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规模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69100户,较上年末增长13.61%;零售理财产品余额达39329.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8%,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5980.21亿元,同比增长101.48%;实现代理保险保费1172.25亿元,同比增长21.07%;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879.22亿元,同比增长3.87%;
但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反而同比下降了14.28%,仅录得720.94亿元。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除了代销理财收入和代理证券交易收入上升之外,余下各项均出现了下降,比如代理保险收入64.25亿元,同比下降52.71%,主要是受银保渠道降费影响;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19.58%,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下降影响;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1.25亿元,同比下降33.72%,主要是因为代理信托规模下降。
除了财富管理之外,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托管业务佣金收入、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皆因费率下调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0.08%,录得155.05亿元。
3
消费贷小微贷要成新增长点
利率和费率下行已是大势所趋,加上消费需求因经济增长放缓而被抑制、传统业务被场景化金融分流和居民消费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等因素导致业务规模收缩,各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收益率自2023年以来便开始明显下滑。
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样,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收益率开始下滑的时间更早。根据年报提供的数据,招商银行的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19年的6.07%下降至2020年的5.89%,下降了0.18个百分点;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同比增速则由2019年的14.00%下降至2020年的-3.89%。
到2024年,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又进一步降至4.58%,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同比增速更是下降至-9.28%。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面对不可逆转的趋势,招商银行从2022年起就明显加大了发展消费贷和小微贷的力度,以期用消费贷和小微贷的快速增长来填补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留下的真空。
招商银行2004年正式把零售业务列为战略核心的时候,就把消费贷作为零售业务的组成部分纳入了整体战略框架。小微贷起步时间略晚,2009年推出“生意贷”,尝试以个人经营贷款的形式服务小微企业主,直到2012年才正式把小微业务定位为“战略性业务”。
但是,消费贷获得快速发展是2022年以后的事。2022年,消费贷余额达2022.25亿元,同比增长29.64%;2023年,余额突破3000亿元,达3015.38亿元,同比增长49.11%;2024年,余额接近4000亿元,达3961.61亿元,同比增长31.38%。
小微贷的发展比较曲折。推出之初便获得三位数以上的增长,余额从2012年末的1299亿元猛增至2014年末的3356亿元。但是,不良率的快速攀升迫使招商银行不得不放慢脚步,整顿之后再上路。
2017年推出“小微2.0”后,贷款规模又稳步回升。2017年至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达10.41%、12.09%、15.76%、17.24%、18.11%、12.31%、19.06%和9.87%,余额从3127.16亿元增长至8254.43亿元。
消费贷和小微贷的快速增长同信用卡业务和个人住房贷款的持续收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022年至2024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由14.62%和22.96%,逐年下降至13.76%和20.58%;消费贷和小微贷的占比则分别由3.34%和10.43%逐年增长至5.75%和11.98%。
4
切换着力点尚需要时日
消费贷和小微贷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固然跟国家近两年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有关,比如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强化县域消费信贷支持;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个人消费贷款上限被从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互联网消费贷款上限被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贷款期限被从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但正经社分析师认为,更重要的是缪建民的管理团队根据市场和政策变化,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发展消费贷和小微贷的举措:
一是不断推出新产品。针对小微企业,2021年推出“小微闪电贷”,2022年推出“招企贷”,2023年又推出“科创贷”等。同时还对“消费贷”品牌不断进行升级,推出更多元化的贷款用途和便捷的申请方式。
二是推出利率优惠政策。比如“闪电贷”客户可以获得多种利率优惠机会,最低可以降到年化2.68%。小微贷利率范围下调至年化4%至7%,优质客户还可以获得更低利率。
三是与电商平台和地方政府合作吸引消费贷客户。比如信用卡与抖音电商深度绑定、促销旺季同电商平台推出优惠活动。同时还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普惠金融服务。
四是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包括集中审批、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自动审批、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推广线上化和移动化服务等。
五是运用金融科技加强风控。不良率快速上升曾是约束小微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整顿,招商银行利用大数据和大模型,建立起了从贷前审批到交易识别再到贷后管理的风控体系。2022年至2024年,小微贷的不良率分别为0.64%、0.61%和0.79%,略有波动,但消费贷的不良率则保持了下行趋势,分别为1.08%、1.09%和1.04%。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体量大,切换着力点并非易事。消费贷和小微贷取代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成为全行零售业务第一和第二大营收和利润来源,显然还需要时日。【《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正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