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首部能连接电视的家用游戏主机“Brown Box”在1966年就开发出来,但真正让电子游戏变成潮流,则要等到1972年雅达利开发出《Pong》(乒乓)之时。
先要说明,领跑30年是一个虚数。
尽管首部能连接电视的家用游戏主机“Brown Box”在1966年就开发出来,但真正让电子游戏变成潮流,则要等到1972年雅达利开发出《Pong》(乒乓)之时。
在此之前的1971年,世界第一台街机原型机在美国的一个电脑实验室中诞生。
这台名为“COMPUTER SPACE”的游戏机从投币孔、操作台到游戏基板样样都有,已经具有街机的初始模型。
不得不说,只相差一年,从实验室到商用,这一波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真的快到让人觉得很“游戏”之感。
在此之后,直到2000年代,街机一直从人气到技术上,都给人一种碾压其他游戏载体的感觉。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许多后来在家用游戏主机上风头无两的游戏,如大金刚、魂斗罗、小蜜蜂,最早都是源自街机。
不过,《Pong》的出现,当时还只是让人虎躯一震,其画质的拙劣,玩法的无趣,让它只是先驱,却并没有真正奠定街机游戏的形态。
同时,雅达利在颠覆式创新出街机之后,也很快转型到家用游戏主机之上,并真正创造了自己的短暂全球风口。
一个机缘巧合,让街机大放异彩。
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
这个堪称科幻电影和好莱坞视觉大片里程碑的影片,在全球掀起了一个星舰战争的狂想。
谁能让普通人也实现星战之梦呢?
现在的人很容易想到游戏,但在那个数字媒体还只能靠简单的几个像素堆积来抽象构图的时代,这似乎有些异想天开。
脑洞大开要么是疯狂,要么是金矿。
一向对太空、星舰、机甲十分迷恋的日本人,自然也沉浸于《星球大战》所描绘的太空景象之中。
一个名叫西角友宏的影迷后来回忆说,他在电影院看过《星球大战》之后,便确立了将游戏的背景设定在太空这一想法。
一年后,这个影迷所在的TAITO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SPACE INVADERS》(宇宙侵略者)的射击类街机游戏。
游戏不复杂,玩家需要操作一台外观更像炮台的太空战机,在屏幕底端对上方不断移动中的敌人进行射击,并不断躲避敌方发射的子弹。
敌机组成的阵列每隔数秒便会向己方底线逼近一步,若自己被击坠三次或敌方冲入屏幕底端的己方阵地,则游戏失败。
由于当时街机机能的限制,游戏中玩家其实只能进行左右移动和开炮射击的动作,距离自由飞翔,还很遥远。
但就是这样一款简单游戏,一推出就在日本爆火,一年内卖出10万台街机(彼时一个游戏单配一台街机),连带街机投币的收入,当年总销售额接近6亿美元。
后来该游戏又在美国和欧洲发行,两年内装机超过36万台,总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
或许是巧合,电子游戏历史上的很多个爆发点,都和太空有关。
如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游戏《SpaceWar!》,也是一款双人射击游戏,也是以太空为背景。
当时,一位名叫史帝芬罗素(Steve Russell)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在PDP-1小型机(当时小型电脑)上使用了随机分布在示波器暗色背景上的亮光点来模拟星空的外观,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星空。
游戏的玩法也是星球大战风味,玩家必须用各种武器击毁对方的太空船,同时规避迎面而来的各种星球。
当然,这款游戏玩的人很少。
毕竟在那个电脑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时代,功耗大、发热量巨大的家伙,若没有空调设备,机房温度可以很轻易地升到50℃以上。
同时,PDP-1小型机非常昂贵,只有政府、规模相对较大的大学或企业才会购买。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其载入史册。
话说重头,为什么街机也好,电子游戏的诞生也罢,都是太空游戏?
原因可能如下:
在早期像素时代,具体指向某些现实事物的形象都很难绘制。
而太空这种虚无缥缈的世界,可以用黑色的背景,和一些小光点组成。
剩下的就留给玩家脑补好了。
于是,想象空间的宽窄,决定了起点就是星辰大海。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24年8月31日《乐游记》专栏412期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书乐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