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号当天晚上,央视社会与法栏目通过视频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名为“娱乐并非毫无限度,不要碰触流量背后的法律底线”的视频!而视频内容直指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为止,火遍网络的四川芬达网红组合模仿恶搞杨坤事件。
4月17号当天晚上,央视社会与法栏目通过视频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名为“娱乐并非毫无限度,不要碰触流量背后的法律底线”的视频!而视频内容直指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为止,火遍网络的四川芬达网红组合模仿恶搞杨坤事件。
在视频中,律师明确提到贬损恶搞他人形象,以恶搞之名行侮辱之事,把人家玩成全网的笑柄,就已经涉嫌构成了侵犯他人名誉权了,而这种侵权行为一旦被法院认定,那么侵权者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不仅仅只是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这么简单了。还需要赔偿由此给他人造成的其他损失,而通过模仿恶搞公众人物获得的一些收益,比如流量变现,电商带货,直播打赏这种行为,也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别看一时赚得盆满钵满,最终可能都要还回去。所以我们的权威媒体借助这件事情,也呼吁大家,一定要警惕流量背后的法律雷区,不能为了博流量而无所不用其极。
有了这次我们央视专门的法律栏目的表态和宣传,也就可以肯定,网红组合四川芬达,这次和杨坤之间的官司,肯定要败诉了,不仅要消除影响,恢复人家杨坤的名誉权,应该还有一定数目的赔偿金额。如果借用四川芬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真的没座了!
其实在上一次四川芬达直播的过程中,两个人就已经痛哭流涕,进行道歉,并且表示要痛改前非了。不过现在看来,影响已经造成,损失已经造成,仅仅只是哭两嗓子,抹几次眼泪,搞几次道歉的直播或者是拍摄,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了。既然已经触犯到了法律,那么就要用法律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看来,四川芬达想要继续保持高流量火爆下去,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这个网红组合,搞短视频拍摄已经至少有4年的时间了,拍了无数条作品,直到去年开始以恶搞模仿杨坤的名义进行拍摄和直播,才引发了巨大的网络关注和流量!应该说,这些年下的功夫,付出的东西还是很多的。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有可能要付诸东流了。而通过四川芬达这件事情,相信也可以给更多的短视频博主和主播们提个醒,要获取流量获得关注这本身没问题,但是如果总想着以损害和贬低他人的办法来获得自己所谓的成功的话,那么这条路,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无论在短时间内获得怎样的成功,都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来源:看鉴青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