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神故事 | 生物公司生产部:22 人团队的超额突围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7:01 1

摘要:在华神科技2024 年的成绩单上,生物公司生产部写下了一组亮眼数据:年度目标达成率116.47%,人均产值完成率137%,无菌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净利润超额151.2%,回款率105.9%,总产值逆势增长18.9%……

转自:华神科技

HUNSUN | HISTORY

超额达成奖

生物公司生产部

22 人团队的卓越突围与进阶之路

(生物公司生产部部分成员)

在华神科技2024 年的成绩单上,生物公司生产部写下了一组亮眼数据:年度目标达成率116.47%,人均产值完成率137%,无菌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净利润超额151.2%,回款率105.9%,总产值逆势增长18.9%……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仅 22 人的团队 —— 他们身兼数职,在行业需求收缩的2024 年,用 “一岗多职” 的韧性和 “精减不减效” 的拼劲,交出了一份远超预期的答卷。

卓越业绩背后的攻坚密码:

从“目标必达” 到 “超额突破”

高质量发展

“刚开始接手时,没人想到这个曾被视为‘稳健型’的团队能跑出‘冲刺速度’。” 华神药厂副总经理田仁松坦言,作为 2024 年新分管生物公司生产部的 “新人”,他与团队共同经历了从 “生存” 到 “超额” 的蜕变。这支年轻的队伍里,有从业十年的技术骨干,也有刚满三年的 “95 后” 技工,却在 “正直、善良、开拓、进取” 的企业精神下拧成一股绳,用实干诠释着华神人的奋斗底色。

经营目标的“精准狙击”,2024 年行业下行压力下,生物公司面临订单量波动、成本上涨双重挑战。生产部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从 “生产执行” 转向 “价值创造”。田仁松刚接手生物公司,就深入研究了公司近年营收情况。他发现员工们积累了多年经验,潜能巨大。受黄明良董事长 “全民营销” 理念启发,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制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田仁松说,他改变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创新工作方式,让大家有盼头、提干劲,引导链接资源创造价值。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成效显著,生产部在他带领下积极应对挑战,精准达成并超额完成了经营目标。

在实现生产提升的同时,生产部对质量红线始终秉持着“零容忍坚守” 的原则。在生物制药行业,“无菌检测合格率 100%” 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生产部将质量管控嵌入每个环节。在 2024 年某生物制剂生产中,发现环境监测粒子数据异常(临近警戒线),谢国令主动延长自净时间并增加表面擦拭频次,最终确保产品无菌检测合格率100%,避免潜在质量风险。“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是每个工序‘盯’出来的。” 谢国令的这句话,成为团队共识。

细化管理的破局之道:

22 人的 “效能革命”

2024 年初,生产部建立“技能矩阵”培养体系,要求每位员工至少掌握2 个核心岗位技能,培养多技能员工15人,实现关键岗位AB角全覆盖。鲁新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身兼数职,既是生产部经理,又担任着技术部经理的重要职务,同时还是工程设备组的主管。从日常的工作管理,到产品的研发创新,再到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都在他的工作范畴之内。而在生物生产部,几乎每一个人都像鲁新平一样,拥有着这样的“多重身份”。

“从‘一人一岗’,到‘一人多岗’,并不是外界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而是大家面对困难时的主动出击,我们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模式下,他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于原车间主管业务繁忙,很多成员都会主动承担起车间设备磨具更换、调试、自行研究设备性能,生产过程设备运行良好率达99%,为 2024 年取得良好的业绩打下基础;2024 年通过工艺优化(如冻干周期缩短20%)及供应链整合,单位生产成本降低12%,直接贡献利润增长;其中,谢国令创新实践表现突出,建立“验证日历”系统,通过数字看板实现验证进度实时追踪,部门协同效率提升40%。

创新传承的匠人精神:

从“技术攻坚” 到 “团队进化”

2024 年,生产部启动了细胞原料反向遗传克隆项目,通过国内自主研发,致力于解决关键原料依赖进口的难题。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在2025 年能够实现部分原料的自给自足,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反向遗传克隆项目是我们正在全力攻克的原料研发课题。”田仁松说:“我们不想永远被上游原料‘卡脖子’,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这种创新基因,既体现在技术攻坚上,更融入团队的传承与进化中。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不仅自身技术过硬,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 “绝活儿” 转化为了 “共享课”。在自己熟练掌握技术的情况下,大家都积极主动地运用自身技术进行传帮带,带动车间的其他员工一起学习进步。“华神的文化是‘修己尊贤 厚德载道’,我们对此的理解是: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本事,然后再去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成长。”田仁松的话,道出了团队传承的核心—— 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能力的提升。

采访结束时,田仁松指着窗外忙碌的生产线说:“2024 年的超额,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未来 22 人可能要管更多设备、创更高产值,但不变的是‘开拓、进取’的劲头。”

这支22 人的团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他们在精减人员时选择 “自我加压”,在行业寒冬中坚守 “质量底线”,在技术瓶颈前开启 “自主攻关”。他们的故事,是华神科技 “正直、善良、开拓、进取” 精神的微观注脚 —— 每个岗位都能成为创新源点,每个团队都能书写超额答卷,每个华神人都在用行动诠释:价值,是干出来的;传奇,是拼出来的。

当生物公司生产部的灯光再次亮起,新的目标已在“作战图” 上标注。这一次,他们的目光更远:从 “超额达成” 到 “持续领跑”,从 “生产执行” 到 “价值创造”,22 颗匠心,正在续写属于华神的新故事。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