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幺妹”的十年驻村“日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5:51 1

摘要:十年驻村光阴,在这位张家界市总工会驻村女干部身上刻下印记:晒斑悄然爬上眼角,眸光依旧清亮;口袋总揣着驻村笔记,记录着各家各户近况。当她弯腰示范剪枝时,村民杨春桃突然感慨:“谢书记刚来时拿剪刀手都抖,现在比咱村妇还能干!”大家的笑声惊起一群啄食的山雀,扑棱着掠过

“老李叔,留外侧芽才能多挂果!”4月的慈利县大庄村,晨露未晞。谢晚琴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柑橘林的泥垄间,四处环望缀满白花的枝头。

十年驻村光阴,在这位张家界市总工会驻村女干部身上刻下印记:晒斑悄然爬上眼角,眸光依旧清亮;口袋总揣着驻村笔记,记录着各家各户近况。当她弯腰示范剪枝时,村民杨春桃突然感慨:“谢书记刚来时拿剪刀手都抖,现在比咱村妇还能干!”大家的笑声惊起一群啄食的山雀,扑棱着掠过漫山遍野的柑橘花海。

大庄村和燕子桥村联合举办首届友好农民运动会,村民们快乐地跳起土家摆手舞。受访者供图

从泥巴路到“黄金田”

时针拨回2014年。初到百寿村的谢晚琴,在扶贫日记本上写下:“8个组不通公路,路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简易土路。”这个五雷山下的贫困村,当时基础薄弱、产业缺乏,群众收入不高,用电难、用水难、出行难问题明显,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17.8%。她不分昼夜走访、马不停蹄调研,翻山越岭,日行十几公里,走访不漏一户人家,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制定出精准脱贫计划。

“没种过这种稻子,没收成怎么办,岂不是一年白干?”当她提出试种富硒稻时,村民直摇头。这个城里来的女干部卷起裤腿,带头踏进了水田做示范。3.3公顷试验田里,她与村民同插秧、共收割,戴了草帽还是晒脱皮,取得了8万元利润,全部回报给贫困村民和大病患者。后来,她组织的“我在百寿有块田”认筹模式横空出世,以每公顷每年45000元的价格动员社会各界与村里签订富硒稻田认筹协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多万元,成功探索出“富硒产业+众筹参与+农耕体验+线上销售”的产业扶贫“百寿模式”。

要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谢晚琴牵头为百寿村争取600多万元项目资金,围绕群众需求改善升级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村里路宽了、电通了、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

在百寿驻村六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换来了有目共睹的脱贫成效: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翻番;百寿村还先后获评“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老支书指着翠绿的稻田说:“谢书记把泥巴路走成了康庄道。”

从“桩巴塘”到“后花园”

2021年转战大庄村,谢晚琴遇到了更棘手的窘境:19个村民小组仅3台变压器,没有一盏路灯,电饭煲也煮不熟饭。零溪镇大庄村“三峪连三坡”,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弱,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是生态公益林补贴。

“电饭煲煮夹生饭,谈何乡村振兴?”她在党员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三年时间必换新颜!

谢晚琴长相清秀,却擅长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不怕吃苦,一身的干劲。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全村群众一起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和美乡村”,加宽断头路并打通成环线,打造路灯杆文化宣传走廊,建设村史村情文化宣传墙,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

“轰隆!”2023年,14台新变压器进村时,70多岁的王奶奶摸着空调遥控器欣喜不已,竟流下眼泪:“终于能用上空调了。”谢晚琴的驻村日记本里,这样的承诺清单正在逐项兑现:全村1400多人全部实现安全饮水,184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乡间夜路,新建的大庄村宪法主题公园还带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建成了各级工会的活动基地和县城的“后花园”,“桩巴塘”变身8万立方米大的灌溉水源……每一天都有新笔记、新进展。

最让她骄傲的是柑橘产业链。2023年4月,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总工会驻慈利县零溪镇大庄村工作队联合天屹农科有限公司,为全村450户农户免费发放了1000包肥料和苗木。在发放现场,谢晚琴还邀请公司技术员为村民讲解了有关柑橘种植的技术问题。

如今,柑橘、香椿、药材种植基地发展成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35.9万元,大庄村不再是薄弱面貌,山乡迎来了康庄巨变。

从“谢书记”到“谢幺妹”

自2014年驻村第一天起,谢晚琴就把村里当成自己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事。2020年全村普降暴雨,她带队巡查挨家挨户组织群众避险;看望空巢老人时顺便上门修灯泡,还带上一袋米;她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把工会的“娘家人”温情化作乡村振兴的柔力。

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是曾经打交道的“钉子户”姚进之。姚进之曾住着年久失修的土砖房,本应实施危房改造,但他当时要求政府出资10万元帮他建新房。谢晚琴帮他争取“我想有个家”住房保障社会帮扶资金,并先后40多次“软磨硬泡”上门做工作,最终姚进之被真诚打动,在政策范围内修了新房住进新家,圆了安居梦。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生活,她组织大庄村联合燕子桥村举办首届友好农民运动会。在土家摆手舞的韵律中,她和村民们一起快乐起舞,连最腼腆的老汉都成了“舞林高手”。

从“谢书记”到村民口中的“谢幺妹”、留守儿童眼里的“谢妈妈”、老人心中的“好闺女”——村民们用土家话喊出的称呼,比任何奖状都珍贵。村庄欣欣向荣,她也爱上了这里,常在朋友圈分享美丽山村景象。

“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当问及未来,她望向一波万顷的山林,羊角山下的灯火次第亮起。驻村日记上的那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对她过去十年最好的注解。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