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央视主持人大赛》第8期:选手风采及邹韵的暖心鼓励是亮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20:24 1

摘要:看完这期《主持人大赛》,最大的感受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原来新闻主播也能这么有人味儿”。

看完这期《主持人大赛》,最大的感受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原来新闻主播也能这么有人味儿”。

先说最直观的:王骏尧跟曹帅兵那一组,分数只差0.281,肉眼几乎看不出差距。

可王骏尧赢在“互动感”——他能把演播室里的镜头当成老朋友,一句“您要是去过寿光,就知道这菜有多脆”把评委和观众一起拉进现场。

曹帅兵其实更稳,但稳得有点“端着”,像背稿。

邹韵在他离场时轻轻一句“新闻需要温度,也需要你”,直接把比赛从竞技场拉回生活场,那一刻镜头扫过曹帅兵泛红的眼眶,比任何技术点评都动人。

杨东昊和姜年辉那组更有意思。

XR场景一出来,不少选手明显慌了,杨东昊却像回自家客厅,走位、手势、眼神全在节奏里。

后来采访里才知道,这人做了八年突发记者,台风天抱过电线杆,地震时蹲过废墟,XR再花哨,也只是把“现场”换了个包装。

姜年辉输得不冤,但邹韵那句“你缺的从来不是能力,是下一次上场的机会”简直像给所有暂时落败的人递了张“复活卡”。

争议最大的庄晓莹晋级,弹幕里全是问号。

确实,她在演播室环节嘴瓢了两次,一次把“寿光”说成“寿县”,一次把“智慧农业”说成“智慧农商”。

但评委打分表上有一条“现场抗压”,庄晓莹在XR环节里遇到提词器黑屏,直接脱稿讲了30秒,逻辑没崩,数据没错,观众甚至没发现事故。

刘佳宁更稳,可稳得像保险丝,没出错也没惊喜。

邹韵赛后对刘佳宁说“完美有时是一种束缚”,听着像鸡汤,细想挺狠——新闻现场哪来那么多完美?

最惊喜的是王航,山东方言一出口,鲁健直接拍桌子:“这才是中国新闻该有的味道!

”不是方言多高级,而是他让“智慧农业”这四个字从报告里长出了泥土味。

赵德煜的普通话更标准,形象更正,但标准到让人忘了他是谁。

邹韵那句“观众记不住完美,但记得住真诚”算是把这组胜负点透了。

技术层面说两句。

XR场景今年升级了,选手得在虚拟大棚里走位,还得跟“虚拟农民”对话,稍不留神就穿模。

侯雪雍那场几乎零失误,虚拟菜叶扫过她袖口时,她顺手掸了一下,像真被露水沾湿。

这种细节骗不了人,背后是几十遍彩排和骨子里的“现场感”。

康辉点评时难得笑了:“技术再炫,也得先学会弯腰。

整场比赛看下来,分数反而成了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邹韵的每一次安慰、鲁健的每一次拍桌子、康辉的每一次皱眉,都在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主播?

不是字正腔圆的播报机器,而是能在地震废墟里稳住镜头,在XR大棚里掸掉虚拟露水,在选手离场时说一句“别怕,新闻永远需要人”的活生生的人。

晋级名单出来那一刻,弹幕飘过一句“央视终于开始选人了,不是选机器”。

这话有点绝对,但挺解气。

毕竟,谁愿意半夜被突发新闻叫醒,听一个完美无缺的机器人念稿?

我们需要的,是那个在寿光菜地里蹲过、在台风里喘过、在演播室嘴瓢过,但依然愿意把“今天发生了什么”讲给你听的人。

来源:海岛悠然看海的旅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