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ED车灯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凭借高能效、长寿命等优势成为现代汽车照明理想选择。当前,政策与标准双轮驱动其发展,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形成“技术引导+需求拉动+场景渗透”组合拳,GB 4599-2024标准也将实施,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撑。下游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稳定增长,
报告导读:
LED车灯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凭借高能效、长寿命等优势成为现代汽车照明理想选择。当前,政策与标准双轮驱动其发展,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形成“技术引导+需求拉动+场景渗透”组合拳,GB 4599-2024标准也将实施,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撑。下游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攀升,单车照明系统价值提升,LED车灯向“智能交互+美学设计”演进,战略价值凸显,市场规模随之扩大,2024年达457亿元。细分市场多维创新,前装、后尾灯等领域渗透率提升,车灯功能集成化趋势明显。企业格局上,本土双龙头崛起,外资坚守高端,本土梯队差异化竞争。展望未来,行业将呈现技术、功能与产业链三重升级,加速向智能化、场景化跃迁,构建技术引领、场景定义、全球布局的产业新范式。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LED车灯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LED车灯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LED车灯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行业概述:LED车灯是指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汽车照明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而直接发光。LED是一种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可见光,这一过程不需要传统白炽灯中的灯丝或高压气体。与传统照明技术相比,LED技术具有更高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现代汽车照明的理想选择。
利好政策:LED车灯作为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核心零部件,正迎来政策与标准双重驱动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等政策,形成“技术引导+需求拉动+场景渗透”的政策组合拳,推动LED车灯市场升级。在标准方面,GB 4599-2024《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整合了原有灯丝灯泡、气体放电、LED前照灯等标准,2025年7月1日起实施,要求重新试验部分灯具(如灯丝灯泡前照灯、LED前照灯等),其他灯具直接换版。这一系列政策与标准的协同发力,为LED车灯市场创新与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产业链下游:自202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加上各地相继推出的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我国汽车产销规模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其单车照明系统价值较传统燃油车提升30%-50%,成为产业链价值跃升的关键环节。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629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市场占比高达67%,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激增39.2%和38.5%,市场渗透率攀升至45%。在这场由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产业变革中,LED车灯行业正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向“智能交互+美学设计”的融合形态加速演进,其作为汽车智能化“视觉窗口”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为产业链上下游开辟出巨大的增量市场。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进程的加速,车灯功能已突破传统照明范畴,演变为集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与美学设计于一体的核心载体,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LED光源凭借高效能、长寿命及快速响应等特性,全面取代卤素灯成为主流,并推动行业从单一“亮度竞争”向“场景化创新”转型。头部企业率先推出智能氛围灯系统,通过RGB动态色温调节技术实现驾驶模式智能联动,重新定义了光与人的交互边界;激光大灯领域,中国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光峰科技与法雷奥联合研发的ALL-in-ONE全能彩色激光大灯,集成ADB自适应远光、车载影院等功能,支持路面信息投影、个性化迎宾动画等场景,加速高端市场渗透率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ED车灯市场规模达457亿元,同比增长9.9%,行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赋能与品质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细分市场:中国LED车灯细分市场正呈现多维创新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前装领域,2024年乘用车LED前大灯标配率攀升至81.3%,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90%,高端车型已全面搭载ADB自适应远光灯、矩阵式LED等智能技术,中端车型加速推进基础LED前大灯普及;后尾灯市场则迎来形态革新,贯穿式设计渗透率从2022年的25%跃升至2024年的42.7%,预计2025年将突破55%,LED灯源成为主流造型趋势。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渗透正驱动车灯向“功能集成化”演进。ADB智能远光系统通过动态遮蔽对向车辆光源,显著提升夜间行车安全与ADAS夜间感知精度,而AFS自适应前大灯系统则与变道辅助、NOA导航辅助驾驶深度协同,在夜间弯道场景中为前向感知提供精准照明支持。据统计,2024年标配ADB/AFS功能的新车占比已达38%,智驾系统与车灯的软硬件融合正从概念落地为行业新标准。
企业格局:中国LED车灯行业已形成“双龙头主导、外资坚守高端、本土梯队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华域视觉与星宇股份作为本土双龙头,2024年赶超外资企业成为行业前二,合计占据超40%市场份额,通过规模化生产、模块化供应及快速响应能力,主导中低端市场并向中高端渗透;小糸制作所、法雷奥、海拉等外资企业凭借激光大灯、DLP投影灯等高端技术,仍占据30%以上份额,但受本土企业冲击,小糸中国区营收下滑至583亿日元并关闭福州工厂,法雷奥、海拉则聚焦豪华品牌配套;南宁燎旺、鸿利智汇等本土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如商用车车灯、新能源汽车专用照明)占据细分领域份额,佛山照明通过收购德国企业进入大众供应链,形成多强格局。
行业发展趋势:中国LED车灯行业正呈现技术、功能与产业链三重升级的深度变革趋势:技术层面加速向智能化与场景化跃迁,2025年ADB自适应远光灯渗透率预计突破45%,激光大灯照射距离达800米,车灯与ADAS系统形成光控闭环,智能车灯市场规模占比超35%;功能维度突破传统照明边界,贯穿式尾灯、像素化交互灯成为标配,车内氛围灯集成生物识别实现情绪化光效调节,ADS自动驾驶标识灯通过光信号提升道路安全,形成“安全+交互+服务”三元功能体系;产业链竞争力全面跃升,本土企业构建从12英寸硅基芯片到光语交互系统的完整生态,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达35%,通过墨西哥、匈牙利等海外基地实现本地化研发与柔性制造,同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推动全球产业向“中国方案”迁移,最终形成技术引领、场景定义、全球布局的产业新范式。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基于最新、最全的中国产业链数据,融合权威官方统计、深度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通过严格的智能处理和独家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高度可靠、透明且可追溯。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市场地位证明、专精特新申报、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企业排行、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