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一键美颜”的背后,谁在操控138亿年前的膨胀开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5:30 1

摘要: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宇宙如此平坦均匀?明明按照常理,遥远的两端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达成“热平衡”。科学家们曾为此头疼不已,直到1980年,一个大胆的假设横空出世——宇宙暴胀理论。

‍‌​​‌‌​‌​‍‌​​​‌‌​​‍‌​​​‌​‌​‍‌​​‌​​‌​‍‌​‌‌‌‌​‌‍‌‌​​‌​​‌‍‌‌​​‌​​‌‍‌​​‌​‌‌‌‍‌​​​‌​​‌‍‌​​‌​‌​​‍‌​‌‌​​‌​‍‌​​​‌‌​‌‍‌​‌​‌‌​​‍‌​​‌​‌‌​‍‌​‌‌‌​‌​‍‌​‌​​‌‌​‍‌​​​‌​‌‌‍‌​​‌​​​‌‍‌​​​‌​‌​暴胀理论:宇宙的“一键美颜”?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宇宙如此平坦均匀?明明按照常理,遥远的两端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达成“热平衡”。科学家们曾为此头疼不已,直到1980年,一个大胆的假设横空出世——宇宙暴胀理论。
简而言之,暴胀理论所持的观点为,宇宙于大爆炸之后经历了一个 “疯狂膨胀期”,在极为短促的时间内,其体积便暴增了至少万亿亿倍。这样的情形恰就像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张被刹那间拉平,一切不均匀的褶皱被瞬间抚平。但问题来了:是谁按下了这个“膨胀开关”?传统大爆炸模型难以阐释的诸如 “平坦性”“视界” 之类的难题,暴胀理论却凭借一套简洁的数学模型予以完美化解。但科学从不满足于“自洽”,关键在于能否被验证。谁在背后推手?暴胀场的“慢动作”
暴胀的驱动力来自一种假想的能量场——暴胀子场。试想象有一小球静置于山顶,而势能最低处为稳定之态。在早期宇宙之中,小球处于一种 “假真空” 的状态(仿若山腰处的局部最低点),而后经由量子隧穿而跃迁至 “真真空”(山脚)。这个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时空的膨胀动力。
然而,初始模型存在一个漏洞:其膨胀速度极为迅猛,以至于宇宙有像肥皂泡一样分裂成无数个 “泡泡宇宙” 的可能。直至科学家安德烈・林德提出慢滚暴胀模型,该模型认为暴胀场会在势能曲线上缓慢地滚动,直至其动能与势能达到平衡状态,宇宙的膨胀才会逐步停止。这一调整让这个理论更加契合观测结果,成为了主流的解释。寻找证据:宇宙的“指纹”在哪里?
暴胀理论最有力的证据藏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2014年,科学家宣布在南极探测到CMB的B模式偏振,疑似暴胀产生的引力波痕迹。然而,兴奋之情很快便被泼了冷水 —— 信号竟然源于银河系尘埃的干扰。这场乌龙事件让验证变得艰巨:暴胀发生于宇宙诞生后的万亿分之一秒,其 “余温” 早已被后续的演化所稀释。
不过,希望仍在。将于 2025 年发射的 SPHEREx 太空望远镜将绘制全天红外光谱图,借由星系分布的三维地图探寻暴胀的些许端倪。若暴胀由单一场驱动,星系的聚集模式便会呈现出特定规律;倘若为多场共同作用,结果或许就会截然不同。这场观测竞赛,兴许能够终结持续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争论。争议与未来:暴胀理论会被推翻吗?
暴胀理论尽管已被广泛接纳,然而质疑之声却从未销声匿迹。“永恒暴胀”悖论支持说某些模型预测,暴胀会永远进行下去,形成无数“口袋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这颠覆了人类对唯一性的认知,却缺乏实证。初始条件依赖则认为暴胀理论尽管能够阐释宇宙的均匀性,然而却预设了早期宇宙处于极低熵的状态。为何初始条件会如此特殊呢?这便成为了新的 “第一推动” 难题。更激进的观点认为,暴胀可能只是“表象”。2024年,一篇预印本论文提出,用量子引力效应替代暴胀,同样能解释CMB的均匀性。这场颠覆性挑战若被证实,教科书恐将改写。

来源:星河望远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