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在生命的长河中,心脏是那台永不停歇的引擎,而二尖瓣,则是守护血液正向流动的“精密阀门”。一旦这扇“心门”无法紧闭,生命之流便会倒逆——胸闷、气短、乏力甚至心衰接踵而至,将患者推向危险的边缘。如今,一项名为“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在生命的长河中,心脏是那台永不停歇的引擎,而二尖瓣,则是守护血液正向流动的“精密阀门”。一旦这扇“心门”无法紧闭,生命之流便会倒逆——胸闷、气短、乏力甚至心衰接踵而至,将患者推向危险的边缘。如今,一项名为“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的微创介入技术,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正悄然改变着“瓣膜修复”的传统格局,也为更多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房颤中心主任、知名专家高东学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作为省内较早开展该技术的团队,此举标志着医院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微创介入”的跨越式升级。
一场“修门”之旅:
微创介入,为患者重启健康人生
刘大叔(化名)长期受活动后胸闷、气喘困扰已有两年之久。近半年来,他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步行几百米就喘不上气,连日常生活都倍感吃力。在当地医院,他被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大量反流”。医生建议开胸手术,但一想到要“打开胸骨”“心脏停跳”,刘大叔与家人便忧心忡忡——年纪大了,身体能受得了吗?
经多方打听,刘大叔了解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瓣膜病诊疗领域经验丰富,遂赶来问诊。接诊后,高东学教授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联合超声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为他进行了全面评估。大家一致认为:实施TEER手术,是最优选择。
没有开胸、无需心脏停跳,更不用体外循环——仅通过大腿根部股静脉的微小穿刺点,高东学教授团队借助导管,将一枚精巧的“夹子”送入患者心脏。在经食道超声和X射线双引导下,“夹子”精准捕获并夹合闭合不全的二尖瓣瓣叶,将一道“关不拢的大门”变成了两扇开合自如的“小门”,显著减少反流。手术历时两小时,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刘大叔已能下床行走。“胸口像搬走了一块压了好几年的大石头!”他表示:“现在呼吸顺畅多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鲁京协作,技术落地:
高难度手术背后的平台力量
这项由鲁京专家联手完成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两院紧密协同结出的又一硕果。202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合作中心正式落户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开创了国家级心血管诊疗平台与省级三甲医院协作的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合作中心建设,4月8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房颤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合作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房颤中心依托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房颤患者“早发现、早干预、规范治疗、长期管理”的全病程管理目标,切实降低卒中、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刘大叔的重获“心”生,正是这一合作模式高效运转的真实写照。如今,更多前沿技术正跨越地域限制,在我院落地开花,为众多患者带来更可及、更优质的医疗选择。
哪些人群适合这道“微创心门”?
高东学教授介绍,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目前国际上处理高危二尖瓣反流的先进微创技术,术后症状缓解立竿见影,能够极大提升高龄及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合以下三类人群:
1. 有症状(心衰症状)的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因高龄、合并症多等原因被评估为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且其解剖结构适合钳夹。
2. 有症状(心衰症状)的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尽管已接受指南指导的最佳药物治(GDMT,包括ARNI、β受体阻滞剂、SGLT2i等)后仍持续存在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20%~50%之间。
3.因高龄、虚弱、存在多种合并症(如曾接受心脏手术、肺功能差、肾功能不佳等),无法耐受或接受外科开胸手术。
4.经心脏团队全面评估,确认心脏解剖结构适合行TEER术。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成功开展,彰显了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业能力。下一步,医院将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顶尖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共患疾病诊疗等领域建立长效协作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心血管健康服务。
咨询电话:0531-8165620281656406
专家介绍:
高东学
心血管内科主任,房颤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知名专家,主任医师
从事心血管专业30余年,在心血管病的诊、治、防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进修2年。擅长复杂冠脉介入及急症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细致、精准,为省内处理冠脉复杂病变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之一;擅长各类复杂心律失常诊治;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终末期心衰。
省卫生健康委心衰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省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省卫生健康委首批优秀中青年保健专家;冠脉介入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医文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十余个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或委员。
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多次荣获医院十佳医师、最美医师、最美劳动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管理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院长特别奖之医疗安全奖”;2023年带领心内一科团队荣获全院“干事创业好团队”荣誉称号。作为主研人主研省市级课题多项,主研课题《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终末期心衰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题鉴定为国内领先,获市厅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周国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可独立完成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及复杂病变(左主干、CTO病变等)的冠脉介入治疗。
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心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青年理事会理事,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老年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收录3篇,参编著作4部。参与完成省级课题2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范雷雷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房颤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及冠脉介入、先心病介入、瓣膜介入治疗,熟练掌握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兼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康复委员会委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5篇。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肖明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心脏电生理独立术者,德国威腾玛丽恩心脏中心访问学者。对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心电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北京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在学术会议进行壁报交流。相关科研成果获山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8)。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全天
寇学俊
房颤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现主要从事冠脉介入治疗及房颤患者的冷冻球囊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
兼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高血压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营养不良与肌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老年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荣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十佳青年医师”“最美医师”等称号。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2篇,参编著作1部,发明专利1项。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来源:东风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