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这些专业考公可选少,但不是没出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3:03 3

摘要:不少同学一听说自己专业“考不了公务员”就慌了神,其实不是完全不能考,而是可选岗位少、竞争更激烈。2025年公务员招录又有新变化,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哪些专业考公可选岗位少,以及这些专业的同学该咋规划,看完你就知道路该咋走了!

不少同学一听说自己专业“考不了公务员”就慌了神,其实不是完全不能考,而是可选岗位少、竞争更激烈。2025年公务员招录又有新变化,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哪些专业考公可选岗位少,以及这些专业的同学该咋规划,看完你就知道路该咋走了!

先说明白:没有专业是“绝对不能考公务员”的,只是有些专业对应的招录岗位少,或者得满足特定条件。比如这几类专业:

1. 小众艺术类专业(如雕塑、戏剧影视导演等)

这类专业对口的公务员岗位极少,通常只有文旅局、文联等少数部门的个别岗位会招,而且往往要求“相关工作经验”或“特定技能”(比如雕塑专业可能要求参与过省级以上展览)。2025年国考招录中,纯艺术类专业可报岗位不足总岗位的1%。

2. 过于细分的理工科专业(如皮革化学与工程、蚕学等)

这些专业技术壁垒高,对应的公务员部门(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招录时要么岗位少,要么要求“研究方向匹配”。比如蚕学专业,可能只有农业农村局下属的蚕业研究所岗位会招,全国一年也没几个名额。

3. 部分哲学、历史学类小众分支(如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古代史冷门方向)

这类专业考公时,对口的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岗位极少,大多得报“不限专业”的岗位,竞争压力翻倍。2025年某省考中,“不限专业”岗位的报录比甚至达到1:500以上。

主要是两个原因:

- 部门需求少:公务员岗位是为了满足政府部门工作需要,比如税务局需要财会、法学,公安局需要刑侦、计算机,而艺术类、小众理工科对应的部门本身就少;

- 专业匹配严:公务员招录大多要求“专业名称完全一致”或“属于同一专业大类”,小众专业往往不在“大类”覆盖范围内,想靠“擦边球”报岗很难。

别因为可选岗位少就放弃考公想法,也别觉得专业没价值,这几招能帮你破局:

1. 盯紧“不限专业”“专业大类”岗位

- 不限专业岗位:每年国考、省考都有不少岗位不限专业,比如基层乡镇岗、综合管理岗,这些岗位竞争激烈但至少有机会。2025年国考不限专业岗位占比约15%,省考比例更高(部分省份达30%)。

- 专业大类岗位:有些岗位要求“某一大类”(如“工学类”“文学类”),如果你的专业属于这个大类,就能报。比如“皮革化学与工程”属于“材料类”,可以报要求“材料类”的岗位。

2. 考研换专业,拓宽考公选择

如果还在大学低年级,或者打算考研,可以换个考公“热门专业”,比如:

- 文科类: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 理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 这些专业考公可选岗位多,比如法学能报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计算机能报网信办、税务局等。

3. 考事业编、国企,出路同样香

公务员不是唯一“铁饭碗”:

- 事业编: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招录时,小众专业有时能找到对口岗(比如艺术类专业可报文化馆、美术馆);

- 国企:比如艺术类专业可进文旅集团、传媒国企,理工科小众专业可进对口行业国企(如蚕学专业可进农业类国企)。

4. 辅修、考证书,给自己“加buff”

- 辅修第二学位:选个考公热门专业(如法学、会计),毕业时以第二学位专业报岗;

- 考专业证书:比如艺术类考“教师资格证”可考教师编,理工科考“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证”能拓宽选择。

很多小众专业在公务员体系外更有优势:

- 艺术类专业在文创、传媒领域发展空间大;

- 小众理工科专业在科研、高端制造领域是香饽饽;

- 哲学、历史学专业在文化传播、新媒体运营中也能发光。

公务员只是职业选择之一,没必要因为“考公可选少”就否定自己专业的价值。

所谓“这些专业考不了公务员”,其实是“考公可选岗位少”,但只要规划好,一样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2025年就业环境更灵活,不管是考公、考研、进企业,还是搞创业,小众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

别被“考公限制”框住,换个角度看,你的专业可能正是别人没有的竞争力!

来源:阿哲的随笔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