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房村院区,患者做完CT检查,片子迅速通过系统传至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快10分钟,诊断报告就能传回;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每周固定时间与房村院区医生联合坐诊、查房;专家带领家庭医生开展慢病诊疗服务……
近日,《泰安日报》刊发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新格局让群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获点赞推广。
全文如下
家门口的乡镇医院,如何帮助群众把更多病“看好”、把健康“管理”起来?记者来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房村院区展开探访。
在房村院区,患者做完CT检查,片子迅速通过系统传至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快10分钟,诊断报告就能传回;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每周固定时间与房村院区医生联合坐诊、查房;专家带领家庭医生开展慢病诊疗服务……
“乡镇医院忙起来了。”这是房村镇就医群众与房村院区医护人员的共同感受。“现在房村院区就能挂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的门诊,在镇上看病不但放心,还更方便、省事了。”在房村院区,说起现在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群众满口称赞。
从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派驻房村院区联合坐诊,固定服务周期,到建立信息网实现“云诊断”、检查结果互认,开展远程会诊、移动查房……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方便更多群众就医。
28分钟,这是房村镇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病情危急之时,从房村院区转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所用的时间,也是转诊通道运转高效畅通的体现。
“对基层卫生院而言,要念好‘快’‘慢’两字诀。”房村院区院长庞晓娟说:“一方面解决群众突发疾病时的就医转诊,另一方面提升慢病管理水平。这既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定位,也贴合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
近年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相继在包括房村镇在内的10个乡镇建立120急救站,投放120急救车,配齐配强急救设备,4家医院成功通过全市首批胸痛救治单元验收,构建起全区域120急救体系,给群众打通了一条高效、便捷、安全的急救绿色通道。同时,房村院区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从高危筛查到专人专档,精准化开展服务。
数据显示,自2024年4月20日揭牌启用以来,截至今年3月,房村院区较上一年度门诊增加62811人次,增长83.87%,住院人次增加2465人。药、耗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4.84%、1.13%。
据悉,自2017年国家提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以来,县域医共体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乡镇院区医共体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应运而生,医院先后整合下港镇、良庄镇、祝阳镇、房村镇、黄前镇、夏张镇、道朗镇、范镇、马庄镇、角峪镇10家卫生院,构建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医疗服务网络。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对县、镇医疗机构实行行政、人事、业务、药械、公卫、绩效、信息和财务协同管理,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效“联”起来,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乡镇医院就诊。
“用真情、真帮扶、练真本领,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就会落到实处!”岱岳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东表示,面对群众健康的新需求,要想方设法当好健康“守门人”,让家门口的医院成为基层百姓的首诊之选。“真帮实扶”,令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跃升,筑牢基层医疗能力,惠及更多百姓。
从“县级强”到“县域强”,从“治病为主”到“防病先行”,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建设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毛细血管”,不仅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实惠,更探索出一条以健康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这既是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情注脚。
编辑:吴逸
通讯员:张妙娴
本文来自【岱岳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