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八月初一,老话“八月初一雨,农夫要发愁”,下雨有啥预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2:00 1

摘要:此外,今天还是“朔日” ,这天晚上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在《说文解字》中对“朔”的解释为:“朔,月一日始苏也。从月,屰声。”意思是说,“朔”指的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因为这一天月亮像刚“苏醒”(始苏)过来一样,开始新一轮的变化。

导语:今日八月初一,老话“八月初一雨,农夫要发愁”,下雨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9月22日,农历乙巳蛇年、乙酉月、甲午日(八月初一) ,是秋分节气的前一天,民间称为是“离日”,而且还是“金离”。

另外,今年八月初一这天还是“换甲日”,旧时人们通常会通过这天来判断后续天气的走势。例如,在民间就有“久晴久雨,且看换甲”的说法。

此外,今天还是“朔日” ,这天晚上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在《说文解字》中对“”的解释为:“朔,月一日始苏也。从月,屰声。”意思是说,“”指的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因为这一天月亮像刚“苏醒”(始苏)过来一样,开始新一轮的变化。

”字左边是“”,说明和月亮有关;右边是“屰”(nì,古字形像人倒着走),只是用来提示它的读音,和意思无关(这就是“从月,屰声”的意思)。

简单来说,朔日就是“月亮刚苏醒、刚开始变化”的状态。由于是新月的开始,古人就特别重视这一天。

进入农历八月,就到了“三秋”大忙的时候了,不仅有秋收,还有秋种。因此,对于古人来说,这天的天气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够影响到当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收成。

例如,在民间就有“八月初一雨,农夫要发愁”的老话,什么意思呢?今日八月初一,这天下雨有啥预兆呢?下面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一这天下雨的话,哪怕只是下了一阵,也预示着来年春天可能会出现春旱的情况,甚至可能会持续到农历五月前后。

春天出现长期的干旱,会导致一些作物错过最佳播种期,形成晚播晚发的情况。我们知道,作物成熟是要达到一定积温的,即便长势良好,积温不够也难以成熟。

如果当年由于干旱导致晚播,错过了最佳播种期,就会导致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从而造成减产。

另外,即便我们按时播种完了,但由于存在长期干旱,也可能会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 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如果农历八月初一这天下雨的话,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甚至可能会断断续续的持续到立冬前后。

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还没有成熟的作物出现倒伏、霉烂、发芽,成熟的作物难以收割和晾晒,以及秋季播种的作物无法播种,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

类似的农谚还有“烂了八月初一,天天溜路”、“八月初一火烧天,麦子要种烂泥巴田”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后续阴雨天气多,影响秋收秋种。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一这天是个大晴天,没有出现降雨的话,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后续天气也可能以晴朗的天气为主。

这样一来,晴朗的天气多,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充分灌浆成熟,提升籽粒饱满度,从而提高品质和产量。

并且,晴好天气降水少,还给农人充足的时间收割和晾晒已成熟的农作物,同时也能避免作物因阴雨发霉变质,还能为后续播种小麦等作物创造适宜土壤条件。

类似的农谚还有“八月初一晴,百日无霜”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八月初一这天是晴天的话,后续天气也可能将以晴热为主。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八月初一雨,农夫要发愁”这句老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一这天下雨的话,农人就要发愁了,因为阴雨连连的天气不仅影响籽粒的饱满程度、收割和晾晒,还会影响秋播作物的播种。

对于现在的农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下,对天气的依靠比较重,旱了涝了都可能会导致减产或绝收。

本来就没有多少余粮,一旦出现减产,生活将出现困境,就要为生计发愁了。因此,有了“八月初一雨,农夫要发愁”的讲法!

今日八月初一,我们哈尔滨这边是个大晴天,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