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书单|林草好书推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4:33 1

摘要:《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聚焦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改革举措。开篇便精准点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清晰阐述核心目标,深挖深远意义,助力读者快速构建对改革的整体认知。

「林草书单|林草好书推荐 第二期」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

内容简介: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聚焦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改革举措。开篇便精准点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清晰阐述核心目标,深挖深远意义,助力读者快速构建对改革的整体认知。

书中凭借详实数据与丰富典型案例,生动展现改革进程中,山林生态逐步向好、林农生活稳步提升的积极态势,淋漓尽致地凸显改革对林业经济、生态环境及民生福祉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从战略规划到政策细则进行深度剖析,让林业发展宏观趋势一目了然。各地林地流转创新模式、林业合作组织的新颖架构等改革实践也被系统收录。此外,该书立足当下,对未来改革方向作出前瞻性展望,绘制林业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美好蓝图。无论是政策制定者、林业从业者,还是关注生态的大众,都能从书中汲取关键信息,激发投身林业建设的热情与动力。

三北地区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 100 项技术手册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

内容简介:

《三北地区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 100 项技术手册》兼具实用与专业性。汇聚 100 项林草科技成果,深度解析技术特点,让使用者快速抓住关键,轻松掌握核心要点。它还明确界定了每项成果的适应范围,无论是三北地区风沙肆虐的沙漠边缘,还是地势复杂的山地林区,都能据此精准匹配适用技术。在应用层面,手册给出详尽且条理清晰的操作指南。大量典型案例搭配直观成果照片,生动呈现这些技术在三北实际场景中的显著成效。其内容通俗易懂,实操性强,是三北地区林草工作者、基层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者的得力助手,为三北林草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图集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内容简介: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图集》以岩溶地区历次石漠化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图表、数据,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石漠化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我国石漠化的分布特点,直观展示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信息,清晰勾勒出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空间分布格局。图集的问世,对我国石漠化防治意义重大,填补了我国石漠化领域图册空白,是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管理与应用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制定石漠化治理规划、评估治理成效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信息;为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石漠化演变机制、探索治理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我国石漠化状况的途径,对提高公众石漠化防治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将产生积极影响。

菏泽牡丹谱

作者:王卫东

内容简介:

牡丹是菏泽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至明清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菏泽人民在丰富的牡丹花事活动和劳动实践中积淀了厚重的牡丹知识底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牡丹文化,拓展了牡丹发展领域,使菏泽成为现代牡丹产业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书分菏泽牡丹品种和历代曹州牡丹文献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对菏泽现有牡丹品种家底的系统梳理,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介绍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品种;下编坚持“知古鉴今,向史而新”的历史观,对菏泽牡丹谱记、专著、诗词等深入挖掘和钩沉、整理和规范,按照时间脉络,对相关史料辑注点校,力争全面展示菏泽牡丹历史。

有鸟高飞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图谱

作者:夏舫 彭涛

内容简介:

翠湖湿地经过20年的生态恢复,在2005年5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区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作为生态指示型物种的鸟类,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不乏青头潜鸭、黑鹳、卷羽鹈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书收录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观测记录的全部鸟种,共19目62科278种。通过图文形式介绍鸟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翠湖栖息的主要生境及观测时间,展示翠湖湿地生态修复成果,展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有鸟高飞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鸟类图谱

作者:赵江波 王西敏 顾伯健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热带北缘,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殊的鸟类资源让这里成为国内外颇具盛名的观鸟旅游胜地。目前,版纳植物园鸟种记录337种,本书深入讲解了其中13目43科100种鸟。

这本书既有鸟类图鉴的功能——拿着这本书就知道在版纳植物园里看到的是什么鸟;又有一定的故事性——让人意识到一种鸟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生态、文化的内涵。它既可以是一本面向观鸟初学真的入门书,也可以是一本面向资深观鸟者的进阶指南。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来到版纳植物园的鸟友更快地了解鸟况,寻找到目标鸟种,也希望西双版纳的公众、游客能够通过观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中国鸟类名称演变概览

作者:姚孝宗 陈晓虹 刘朝辉 孙平

内容简介:

随着传统形态学研究的发展和陆续发现的鸟类新记录等,我国鸟类的种数从郑作新院士《中国鸟类分布目录(Ⅰ.非雀形目、雀形目)》(1955、1958)的1099种,到郑光美院士《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2023)的1505种,69年间增加了406种,鸟类的分类地位、名称和归属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学者及爱好者在研究和识别鸟类时存在难以匹配等情况。为此,本书根据两位院士不同时期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专著,参考其他权威著作,对鸟类的名称变化进行梳理总结,记述鸟的中文名、学名、曾用名等;以时间为轴线,罗列国内权威专著记载情况,呈现每种鸟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中文名称、学名以及亚种变化。对于鸟类名称的规范使用,特别是对历史文献中鸟类名称的正确甄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日宜逛园:圆明园里的日常

作者:朱强

内容简介:

圆明园作为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园林,既是数千年悠久造园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本书通过二十讲的图文内容向读者们勾勒一个“立体”的圆明园形象,每一讲围绕一个小专题展开。书中通过展示原始的文献、档案,重点讲述园子的主人们如何构思、如何生活、如何赏游、如何品味。本书不仅陈述史实,而且从园林风景中解读帝王与家人的温情、对自然的向往、对创作的热情、对文化的自信、对国家的忧患等诸多情感。本书多幅精心编排的图纸、生动有趣的插画,能让人耳目一新,在科普圆明园相关知识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过程中,充满趣味性与互动性。

自然教育实务:植物

作者:白玉 刘永金 张红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团队总结多年导赏实践经验,结合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调研编写,旨在将专业的植物学知识,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用通俗的语言,以科学有趣的方式呈现,力求图文并茂地为老师、学生、机构从业者、自然教育基地人员等提供指导。本书让没有系统学习过植物的普通读者不再因为过多的专业术语而产生阅读上的困难,在体现专业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更贴近大众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轻松顺畅地阅读。

本书由植物概论、植物观赏、专题植物、植物养护、森林康养五篇 31章组成。从微小的苔藓到参天的大树,从绚烂的花朵到沉静的果实,从独特的形态到药用价值,从文化意义到艺术气息,从病虫害防治到绿地保护,从观赏到生活中的吃、穿、用,多角度多维度解析植物。并且针对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增加了由保健专家编写的森林康养内容,从健康监测管理、药物准备及应急措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生命安全保障指导。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第八卷

作者:马金双

内容简介: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

本书为第八卷,共2章:第1章,蓝果树科的珙桐——中国鸽子树;,梳理了“活化石”中国鸽子树—— 珙桐的发现与相关研究历程,介绍了珙桐的分类地位、物种分化及系统位置的确立过程、种群现状以及珙桐的海内外传播、引种栽培、园林利用等方面的内容。第2章,韩尔礼采集植物志。全书第2章内容篇幅较大,记录了5 364个分类群,其中1 188个被证实为科学上的新发现,且仍为当前的植物命名系统所接受。每个采集号都附有详细信息,包括采集地点、发表刊物,以及韩尔礼记录的俗名。中国已被证明是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温带地区优质园林植物的宝库。文中亦探讨了这些地区早期从中国引种植物的细节,并着重提及了其他西方植物采集者的贡献,例如威尔逊、赖神父、谭卫道、傅礼士、骆克和金登-沃德等。内容翔实,资料极其珍贵难得。

杭州云栖竹径古树名木

作者:杨华 张红梅 沈波

内容简介:

古树名木是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城市的生态名片,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地方文明的标志,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重要物种资源。

本书编者充分挖掘了云栖竹径景区与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故事。对古树现状、保护管理历程、古树保护复壮案例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历史和人文相互交融,让每一株古树名木充满了温度。在形貌之美篇章中,每棵古树都附有专属的二维码,让每一株古树名木更加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承德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图谱

作者:耿金川 李瑞丽

内容简介:

野生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承德市现有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一部重要的科普工具书,不仅为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承德地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相关知识提供借鉴和帮助,提高保护意识和形成保护自觉性,更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举措保护国家级、省级野生植物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现代园艺栽培基质

作者:江胜德

内容简介:

“栽培基质”具有固定植株、为植物提供根系适宜的生长环境、供应水分、养分等各方面的作用,在现代家庭栽植中,还增加了轻质卫生的需求,栽培介质是植物栽培的根本。《现代园艺栽培基质》在现代园艺发展的背景下,深入阐述组成园艺介质的各类成分的物理与化学,协助专业种植者与园艺爱好者从源头开始,厘清种植原理,精准选择更适合植物的园艺介质土壤。同步涵盖更具应用性质的选用指南与营养配比,并通过对园艺类企业的实地走访与园艺爱好者的种植实例,打造直击专业生产者与园艺爱好者种植痛点;兼具理论与应用、原理与干货的现代园艺介质栽培大百科。

湿地力量
——湿地教育(CEPA)中国案例汇编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红树林基金会(MCF)

内容简介:

《湿地力量——湿地教育(CEPA)中国案例汇编》聚焦中国湿地教育的创新实践,系统梳理了26个全国湿地教育CEPA(传播 Communication、能力提升 Capacity Building、教育 Education、参与 Participation)案例。从国家湿地公园联盟的全国性行动到苏州、鄱阳湖的在地化探索,从香港米埔的生态研学到长江江豚保护的公民科学项目,26个精选案例跨越城市与荒野,串联政府、学校、企业与公益组织,展现中国湿地教育的多元路径。

美丽的观赏植物(手绘传奇植物科普丛书)

内容简介:

在大自然中,植物的花和果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种不同大小和颜色的花与果实,不仅能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美的装饰,还能给很多昆虫和鸟类带来美味的食物与装饰素材。《美丽的观赏植物(手绘传奇植物科普丛书)》选择了大自然中35种具有代表性和适合观赏的植物,以配有自然科学绘画的自然笔记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把这些美丽而有特色的植物展现给读者,希望大家在享受植物之美的同时,也保护好这些美丽的生命。

小小的湿地 大大的能量
——湿小鹤的自然观察笔记

作者:钟玉兰 迟韵阳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水·草》《虫·豸》《鳞·介》《两·爬》《鸟·兽》五个分册,精选了在湿地常见的150个生物物种,通过科学绘画与科普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对这150个生物物种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展示与讲解。文字科学生动,绘画精美还原,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本书适合动植物爱好者及科学绘画爱好者阅读,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本书旨在让读者在欣赏科学绘画的同时,也能深入地了解生物的习性、特点和生境,引导读者关注湿地、关注湿地生物,从而提高读者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与尊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化科普童话系列丛书
《林蒂历险记》《水土保持科技园的故事》《调皮的小雨滴——寻找打开水土保持学大门的钥匙》《雾仙女智退旱魔王》

作者:牧水等

内容简介:

“ 生态文化科普童话系列丛书 ”匠心独运,以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为载体,深度科普森林水源涵养知识。本次出版精心推出 4 个故事,从多个独特视角,全方位解读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举措。

《水土保持科技园的故事》巧妙借助少先队夏令营活动这一情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地简述了水土流失的过往历史、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我国近些年来在水土保持事业中所斩获的斐然成就。《调皮的小雨滴》则另辟蹊径,从土地裸露致使侵蚀危害的原理切入,深刻阐明地表覆盖的重大意义。书中着重强调,林地有无地表覆盖,不仅是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关键分野,更是关乎林农、果农能否实现稳产高产、高效稳定致富的核心要素,同时对区域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防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林蒂历险记》和《雾仙女智退旱魔王》,分别从单片森林与区域森林的维度,清晰阐释了地表覆盖对林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 —— 它能有效抵御干旱;反之,若无地表覆盖,水源涵养功能丧失,陆地小循环降水及抵抗干旱的功能也会中断,极易引发干旱甚至特大持续干旱,乃至森林大火。这套丛书将复杂的生态知识融入精彩故事,为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

上海市湿地修复与场景设计

内容简介:

上海是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境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湿地文化深厚。上海市湿地修复既是破解当前生态危机的关键举措,更是面向未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战略性投资。加强生态空间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满足市民多元生态需求的供给与平衡,探索新时代超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刻不容缓。

该书立足上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挑战,系统梳理湿地修复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框架,介绍上海市湿地现状以及湿地修复的概念和程序,以上海市湿地修复目标和功能为引导,重点聚焦于各类湿地生态修复场景,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与设计,并配合生动易懂的图片和实景案例,可为开展城市湿地保护与生态功能提升的方案策划、规划设计等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全面实施以后上海市第一部湿地修复专著。

雪岭

作者:孙立森

内容简介:

孙立森从自己作为森林防火瞭望员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大兴安岭广阔的山林为背景,以林业为窗口,描绘了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人和事,具有浓郁的林区色彩。《雪岭》一书包含一部长篇同名小说和四篇短篇小说。《雪岭》叙述了大兴安岭开发初期的故事,《重生》赞美了敢于牺牲、勇向高寒禁区挺进的英雄铁道兵,《山林里的唢呐声》则是对林场火热生活的回忆,《一张火车票》追忆了两个老林业人跨越生死的友情,《一个打火机》展现了一个迷山的扑火队员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勇毅。

翻开《雪岭》,不仅能读到发生在林区的故事,了解林区人的粗犷豪迈、热情淳朴、乐观向上,还能领略到山的巍峨、水的秀美、林的茂密、花的芳香。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