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在河北最大的敌人是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4:19 1

摘要:耿纯是巨鹿豪族(且以其巨鹿大姓,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后来走了李轶的门路,以骑都尉的身份回巨鹿老家当官去了。

邓禹入伙后不久,刘秀又迎来了云台第十三将的耿纯。

从耿纯开始,之前咱们铺垫的河北各路豪族、宗室都要陆续登场了。

耿纯是巨鹿豪族(且以其巨鹿大姓,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后来走了李轶的门路,以骑都尉的身份回巨鹿老家当官去了。

耿纯挺会来事,听说昆阳大英雄刘秀来河北,于是主动前往邯郸谒见(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

按说耿纯的恩主与刘秀是什么关系,在洛阳求官时,耿纯应该打听清楚。他这么主动,李轶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但耿纯还是去了。

为啥呢?

这就要分析当时河北豪族的心态,一部分人觉得玄汉不算个啥,他们自己也能成事,这些人是后来拥立王朗的主力,还有一部分觉得刘玄代表汉室,应该维护朝廷纲纪。

耿纯不想掺和搞割据的事,但他对刘玄也不看好,这次来是想探探风,看看刘秀这人到底如何?

和他一样有类似想法的人,在河北并不少!

一番谈话后,耿纯彻底折服:

1、刘秀当时的官职以大司马的身份河北,是玄汉朝廷河北地区的一把手,从刘秀对很重视,为人何不倨傲,从他待人接物的举止中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耿纯认为有帝王的风度、气量。

2、耿纯在退下后看了看刘秀将官带兵的法令和制度,与他之前见过的全都不同。能打赢昆阳大战,果然不是侥幸。

这样有人望、有能力、有气度的放眼天下又有几人?

耿纯很果断,当场表示要跟着刘秀混,同时献马和绢帛数百匹认刘秀当老大(遂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百匹)

刘秀大喜。

来河北前,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他和鲍永不一样,鲍永是并州豪族,本身在当地就有一定势力,借着玄汉的牌子,招抚起来自然一帆风顺。在河北毫无根基的刘秀,经略冀州何其之难。

耿纯来投,就打开了广告效应,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投。

刘秀投桃报李,令他镇守邯郸(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

开局不错哦,刘秀不知道的是,在邯郸还有一个即将给他造成巨大困扰的人:王朗。

王朗此人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面算命之术(素为卜相工,明星历)。这套东西在西汉末年十分吃香,王莽、刘秀就是其中的大行家。

王朗不仅理论知识强,胆子也大,他谎称自己是当年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與。

成帝的遗腹子是否真有这回事,已经不可验证。早年也曾有人在长安宣称自己叫刘子與,马上就被王莽干掉了(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

王朗是怎么证明自己的呢?

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之子,以故得全。

他娘是成帝身边的一个歌女,曾看到一股黄气罩在她身上,然后就怀孕了。

服不服,这编排的本事比刘邦还牛。

之后他还给自己编造了一套履历: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与俱至蜀;十七,到丹阳;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

说自己十二岁的时候,结识了能知晓天命的郎中李曼卿,和他一起去了蜀地;十七岁时又去了江东丹阳;二十岁时到帝都长安游历。

活动范围广,别人自然难以求证

那为啥最后来到河北呢?因为你们这里有王者之气啊!(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

这种诈称皇室子弟以博富贵的事,乱世里很常见,能不能博得广大民众的信任,关键得有分量重的人“投资”你。

王朗运气不错,他找到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人:赵王刘林。

刘秀在邯郸和耿纯相谈甚欢,自然也和当地的地头蛇刘林见过面。但两人闹得有点不愉快,因为刘林提了一个令刘秀诧异的建议:掘开黄河。

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赤眉在黄河对岸游走,刘林建担心这些流民吃光当地粮食后,会进入河北扫荡。赤眉的战力天下闻名,不如先下手为强,淹死这帮流民。

只要刘秀点头,就能示好这位能量极强的赵国宗室,也许后面就不会有王朗之乱。

刘秀还是否决了。

黄河一旦决口,会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百姓无辜遭殃,多少生灵涂炭!

邓禹的邺城对怎么说的: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你要是干了这种事,你的名声就彻底臭了,还打什么江山。

纵观古代的开国皇帝,刘秀算是其中仁慈的一位了,无论对臣还是对民。

心狠手辣的刘林,刘秀自然印象不好,没有对他委以重任,之所以留下耿纯,也有让其监视赵国的因素。

刘秀很快动身北上,结果他一走,赵国就乱了。

耿纯留在邯郸算什么?这摆明了就是对刘林的不信任,刘林一怒之下,决定自己单干。不过他很聪明,新莽被推翻后,玄汉已经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一个小小的赵国如何对抗?

得找一个血统比他更纯正的。

王朗就此进入他的视线,双方一拍即合。更始元年(23年)十二月,刘林率赵国精锐控制了邯郸,拥戴王昌即皇帝位,为了区分玄汉,将这支河北人的政权称为“赵汉”。

王昌任命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随后派出使者分赴河北诸郡,要求他们向赵汉效忠。

效果好的惊人!

河北大部,纷纷响应。移檄州郡,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

为何王朗(虽然对外称刘子舆,后面为便于理解,还是用他的原名)得到河北各郡县的广泛、迅速认可,原因有两个:

1、王朗(对外称刘子舆,放了行文方便,还是称呼他的本名)承继汉成帝,血统远比刘玄纯正。

2、南阳豪族和一帮流民就能打下那么大一片江山,凭借冀州的出产和幽州的突骑,只要河北豪族齐心,拿下黄河以北不是难事。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豪族也可以和玄汉那样,诸侯王、三公都不在华夏爱,小小的郡守谁还在放在眼里!

想想就很美。

那还不赶紧表态、站队,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紧接着,王朗还不忘给巡镇河北的刘秀致命一击:天下有得刘秀首级献于朕者,食邑十万户。

刘秀这下懵了,一夜之间自己就由大司马变成了过街老鼠,不久前邓禹刚给他画了一幅蓝图,结果现在就变成河北大地上的通缉犯!

这反差未免太大了。

刘秀此时已经北上行至卢奴(河北定州)了

南面是回不去了,向西翻越太行山风险也太大,别忘了绿林大佬是怎么发家的,山上土匪多啊。

只剩下两个方向,继续北上去幽州,或者去玄汉掌握的信都郡。

幽州会不会站队冀州,没人能肯定,但信都的任光,众人也没交情。到底去哪呢?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云台第四将耿弇来了。

耿况因为之前的换印事件,担心玄汉朝廷对他有看法,为了消除误会,他让儿子耿弇带着厚礼去长安朝见刘玄,顺便表表忠心。

耿弇从上谷南行至宋子县时,听说王朗称帝的事情。

随行的孙仓、卫包商量:刘子舆(王昌)是汉成帝的正统后裔,舍弃他而不投靠,去跑远门的长安,算什么名堂(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

王朗的身世甭管真假,这张牌打的是真好,论起血缘,谁能比得上他!

耿弇知道这两人有想法了,按剑呵斥到:刘子舆不过是个奸诈的贼子罢了,最终会成为投降的俘虏。我到长安去,向朝廷(更始政权)陈述渔阳、上谷二郡兵马的作用,回来后再从太原、代郡出兵,来回只要几十天,调发那里的精锐骑兵来冲击这些乌合之众,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容易。看你们这些人不懂得如何抉择去留,离灭族的日子也不远了(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

孙仓、卫包根本没鸟他,仍然投奔了王郎(仓、包不从,遂亡降王郎)

这下轮到耿弇傻眼了,二人一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王朗,还怎么去长安?

但是就这么回去,他又不甘心。

年轻人毕竟敢做事!

听说刘秀在卢奴,耿弇立刻折返北上,去见刘秀。

实事求是地说,耿弇一开始是想效忠玄汉的,否则刘秀来河北这么一件大事,没理由他不知道。

王朗的称帝,间接推动了河北幽州系的走向,历史的幽默之处正在于此。

耿弇见到刘秀后,表现十分积极,请求回上谷找他爹发兵攻打邯郸(弇因说护军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换做是你?

是不是觉得很突兀?你小子是谁啊?说话靠不靠谱,就你可以摆平一整个河北?

刘秀此时也没见识过上谷突骑的阵仗,但为人谦和的他并没有打击耿弇的积极性,反而赞赏其: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年轻人容易冲动,缺乏深思熟虑,万一让这小子不开心,平白失去一大助力。

之后刘秀多次找耿弇谈话(因数召见加恩慰),最终刘秀决定北上,去见识一下耿弇口中可以一郡平一州的精锐突骑!

来源:胖猫读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