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现在喜欢通过走路锻炼身体,我们建议走路也要有度,一般30分钟到60分钟、步数6000-10000步为宜。老年人的体能下降,30分钟至40分钟、4000至6000步较为合适,还可以分两段或者三段来走路,这样对身体是有益的。”在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
“很多人现在喜欢通过走路锻炼身体,我们建议走路也要有度,一般30分钟到60分钟、步数6000-10000步为宜。老年人的体能下降,30分钟至40分钟、4000至6000步较为合适,还可以分两段或者三段来走路,这样对身体是有益的。”在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给出建议。
中医非常重视运动养生在健康保健当中的作用。长期以来,经过大量的实践,形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功法。适度、适时是中医运动养生的理念。
“《黄帝内经》提到‘形劳而不倦’,这也提示我们运动要适度,找到更合适自己的运动。”朱立国说,比如运动以后要进行呼吸的调整、吐纳收敛阳气,防止阳气的耗散,这也符合中医“动以生阳,静以养阴”的理念。
一是要因人而异。比如,对于阴虚、气虚的人群,不推荐太剧烈的运动,应以温和的散步为主,调息养神。如果出汗过多,气也随汗泄,运动不当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是运动中要观察自己的身体信号,特别是呼吸。运动中不宜出现呼吸急促,说话断断续续等情况。
三是不能过于疲劳,运动起来没有“度”,比如运动完之后腰酸腿疼,这样会适得其反。做完之后神清气爽,肌肉没有过度的反应和疲劳,这是比较好的“度”。
四是注意时间,锻炼时间以清晨为好。日出时,阳气升发,这时锻炼对阳气的激发有好处。夜间则要注意保护阳气,避免大量、剧烈的活动。
大多数人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好。什么是中等强度?可以参考心率这一指标,即运动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至(220-年龄)×70%之间。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罗小兵说,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因此运动适应方式也有不同。可以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体质体适能评估和运动技术分析,了解身体机能的薄弱环节,找到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同时,结合个体的健康目标,比如健身是为了减重、塑形,还是强身健体等等,通过这些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形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