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既朴实无华,也与时俱进

B站影视 2024-12-05 15:50 3

摘要:故事从1995年震惊全国的“1·28”持枪抢劫大案开始,跟随主角秦川(于和伟 饰)的职业生涯展开,聚焦诸多重大案件的侦破流程,也讲述了老中青三代刑警赓续奋斗,全景式描绘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

年末平台的刑侦剧大战中,《我是刑警》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这是当前市面上相当罕见的重案实录类型的刑侦剧。

《我是刑警》海报

故事从1995年震惊全国的“1·28”持枪抢劫大案开始,跟随主角秦川(于和伟 饰)的职业生涯展开,聚焦诸多重大案件的侦破流程,也讲述了老中青三代刑警赓续奋斗,全景式描绘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

秦川(于和伟 饰)

这些年来,悬疑剧的热潮下,为了争夺观众有限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刑侦剧“怎么好看怎么来”,与现实的刑侦工作很不相同。

比如时下的很多刑侦剧中,案件通常会有明显的线索,能够直接指向案件的关键点;凶手被塑造成极具戏剧性的角色,比如拥有高超的智商、复杂的动机和精妙的作案手法;在侦探的刻画上,倾向于塑造一位或几位主角作为“神探”,他们凭借超凡的洞察力、智慧甚至是直觉,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开复杂的谜团。

《我是刑警》首先胜在朴实无华,它尽可能地复刻现实中的办案过程。剧集的重点是,向观众呈现具体的刑侦过程是如何抽丝剥茧,逐步逼近真相的;以及从1990年代至今,刑侦人员工作环境及办案条件的变化。

比如第一个大案,1995年1月28日,西山矿区发生一起严重的持枪抢劫杀人事件。劫匪试图抢劫煤矿准备发放给工人的工资款,导致多名保卫科干事死亡。

案件发生后,秦川立即与叶茂生赶往现场,他们与先期到达的刑警队成员一起,对案发现场进行初步勘查。

专案组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情进行讨论分析,判断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暴力抢劫案,并决定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包括进一步收集弹壳、雷管等物证、摸排嫌疑人、调查案发地周边情况、分析物证等。

秦川在案发现场勘查时,注意到远离火源的十一号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这与其他尸体的情况不符,引起他的高度怀疑。他推断十一号尸体可能是嫌疑人之一,被同伙毁尸灭迹以掩盖身份。这一推断为后续的调查提供了方向。

随着全国痕迹专家曹忠恕(白凡 饰)等专家的加入,对十一号尸体的调查更加深入。专家们在尸体上发现两处贯穿伤,并确定伤口是由猎枪和手枪造成的。通过模拟案发过程,曹忠恕和秦川等人还原了十一号尸体被杀的情景,进一步证实了秦川的推断,即十一号尸体是嫌疑人之一。

在清洗尸体后,专家们发现了十一号尸体左臂上的蛇头龙身文身。通过比对文身图案和调查,专案组确认了十一号尸体的身份。这一发现为案件侦破打开了突破口,也为后续抓捕其他嫌疑人提供了重要线索。

秦川提出将西山矿案与之前的几起抢劫案并案侦查的建议,得到了专案组的支持。通过并案侦查,专案组逐渐完善了证据链,为最终抓捕和审讯嫌疑人奠定了基础。

在审讯过程中,秦川与嫌疑人展开了激烈的智斗。嫌疑人之一宋小军起初否认犯罪事实,但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尤其是宋小军妻子白玲(马苏 饰)提供了关键口供。在人证物证面前,宋小军最终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交代了整个犯罪团伙的成员及作案经过。

宋小军的妻子白玲(马苏 饰),戏份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

从第一个大案的侦破来看,《我是刑警》体现了具体刑侦工作的流程: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严谨科学的案情分析——全面深入的线索搜集与排查——并案侦查与证据链的完善——艰苦卓绝的审讯与突破。整个侦破过程,需要大量刑侦人员的团结配合工作。领导层统筹全局,制定战略;技术专家如曹忠恕、吴畏等提供专业支持,进行痕迹鉴定与法医检验;大量基层一线刑警不辞辛劳,深入走访排查……各层级、各领域人员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案件的顺利侦破。

没有“神探”,破案中没有“奇迹”,凶手也没有什么“设计感”。相反,凶手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看似平平无奇、毫不起眼的人,有着普通的职业、平凡的外貌,只是欲念已全然扭曲。《我是刑警》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叙事风格,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悬疑剧观看体验。

面对警方的讯问,“1·28”主谋宋小军不以为然

自从新世纪初的涉案剧禁令之后,20余年来,重案实录的刑侦剧凤毛麟角,《我是刑警》也是遭遇一些坎坷之后才顺利播出。并不是对涉案剧的播出放宽了,而是《我是刑警》本质上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大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大案反映刑侦手段的进步,以及中国三代刑侦人员的薪火相传才是目的。

所以,《我是刑警》后续剧情中,伴随时间的推移,从1995年、2001年再到2005年、2012年以及再往后,伴随着几个大案的相继侦破,观众可以直观看到刑侦技术的与时俱进。

比如在西山矿案中,虽然提到了对现场遗留的弹壳、雷管等进行检测,但技术手段相对有限,无法迅速锁定嫌疑人,对嫌疑人的排查和比对主要依赖人工。

第三个大案丁丽母女被杀案中,利用先进的图像分析系统对复杂指纹进行比对,锁定嫌疑人,这体现了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的发展。在现场搜集到关键物证(如带血的T恤),并通过DNA鉴定技术锁定了真凶。将证人证言与物证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第四个大案女孩被奸杀案中,秦川请求省厅物证鉴定中心免费提供500个样本的DNA检测服务,进行大规模筛查,最终确定了真凶。这表明DNA分析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升。

第五个大案根据周克华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改编,2010年前后,监控视频中的图像虽然很模糊,但仍能帮助警方识别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穿着打扮等,确定几起案件为同一人所为,为后续的排查和抓捕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监控视频,还原案发时的情景,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推测逃跑路线,秦川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侦查策略。

2009年时监控录像很模糊,但在刑侦中已发挥关键作用

同时,刑警队的办案条件也在不断改善。

在前几个案子中,剧中多次提到刑警队经费紧张的情况。如李艾案中,在进行DNA鉴定时,由于经费紧张,需要向上级部门求助才能获得必要的支持。这种状况揭示当时执法机关面临的实际困难,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直接影响案件的侦破效率。

经费紧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力物力财力的瓶颈也将得到极大纾解。

办案机制也在不断进步。

比如第五个大案中,通过昀城和溪城发生的系列枪击案,可以看出当时地域间警方合作不畅。两地警方因之前的联合办案经历不愉快,导致他们不愿意共享信息和资源,甚至坚持各自为政,这极大地阻碍案件的进展。

机制的不足

面对跨地域的系列案件,需要更灵活和高效的决策机制来应对。这类机制性的不足也会逐渐完善。

刑侦技术在进步、制度体系在完善,一线刑警攻坚克难、惩恶扬善、守护正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始终如一。这也是《我是刑警》最重要的主题表达。

比如叶茂生的牺牲。叶茂生是一位忠诚而勇敢的警察,他与秦川关系密切,亲如兄弟。一天晚上,叶茂生无意间发现一名正在偷车的窃贼,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试图抓捕窃贼。窃贼激烈反抗,并在扭打过程中向叶茂生连开三枪。尽管身受重伤,叶茂生仍然坚持追赶窃贼,最终因伤势过重倒在血泊中。

叶茂生

又比如秦川与胡兵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秦川初回刑警队时,胡兵是他的直接上级,两个人在侦查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频繁冲突,其间还夹杂着对职位上的竞争。当胡兵因追捕通缉犯发生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时,秦川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对胡兵的误解。其实,他们只是工作理念有差异,但作为刑警的初心是一样的。

又比如从高建设、曹忠恕、武英德(丁勇岱 饰),到秦川,再到秦川的“接班人”,通过一系列案件的侦破过程,《我是刑警》体现了老中青三代人之间的接力赛跑与精神传承,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精神。

秦川回想起老一辈刑警的话,坚定了初心

诚然,《我是刑警》虽有不足,但在现有条件下,它已经做得足够巧妙。以刑警题材的主旋律框架,来容纳一些过往大案的刑侦实录,既为观众带来刑侦剧中少有的真实性、纪实感、大尺度和猎奇性,又时时紧扣主旋律主题,没有发生以往涉案剧出现过的价值观偏差。这为后续重案实录的刑侦剧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

李愚

来源:米西说剧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