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从2019年到2024年,经过五年的调查,萧易基本弄清楚了照片中古建筑、古遗址的状况,主编了《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全六册),并把这几年重走的经历,写成了《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一书。
萧易《漫长的调查: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绵阳西山观消失的50多龛造像是什么?
营造学社为何每每与四川宋元建筑擦肩而过?
民国年间四川相对完好的一处明代建筑在哪?
大足石刻为何得而复失?
4月19日(本周六)下午15:00,我们将邀请《漫长的调查》作者萧易来到漓江书院,结合营造学社拍下的调查照片与今天的现场照片,从一处处石窟、一座座建筑、一处处遗迹中拼接出一个八十多年前的四川,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过去与现状。
主 题
漫长的调查
——中国营造学社的1939—1940
时 间
4月19日(周六) 15:30
地 点
南宁•漓江书院•金狮巷店(后院茶堂)
(现场有茶点供应,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报名方式
活动嘉宾
萧 易
作家,出版有《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影子之城》《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古蜀国旁白》《纵目神时代》《金沙》《石上众生——巴蜀石窟与古代供养人》等专著,即将出版《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等。
相关图书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萧易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过去的十年间,学者萧易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用一处处石窟、一座座建筑、一处处遗迹拼接出一个八十多年前的历史现场,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并形成了这本《漫长的调查》。这不仅是一次对古建筑遗迹的追寻,更是一次跨时空的历史对话,萧易以其深厚的学识与实地考察经验,为我们解读每一处古迹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在古今交织的视野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史沧桑。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萧易 著;梁思成 刘致平 摄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41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最令人震撼的是梁思成拍摄的 从广汉西门外去成都的大道上,前后五座鱼贯相连、极为壮观的牌楼,牌坊上装饰精美的故事浮雕清晰可见。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较完整地公开了这批古建筑照片,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艺术天台
各类合作联络
媒体丨书评人丨博主丨分销渠道
lidf@bbtpress.com
chenfang@bbtpress.com
2025年新书预告已发布,欢迎阅览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