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槟榔芋作为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传统特色作物,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10年前,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的大琛农产品开发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兴坤偶然品尝到槟榔芋,便萌生了在青岛引种的念头。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他成功让这一南方喜湿怕旱的美食在北方安家落户。今年,戴兴坤种植
戴兴坤展示收获的槟榔芋。
戴兴坤正在查看槟榔芋长势。
槟榔芋作为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传统特色作物,已有上千年种植历史。10年前,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的大琛农产品开发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兴坤偶然品尝到槟榔芋,便萌生了在青岛引种的念头。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他成功让这一南方喜湿怕旱的美食在北方安家落户。今年,戴兴坤种植的十余亩槟榔芋迎来丰收,每亩效益达1.6万元。看好种植前景,戴兴坤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并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
现场
引种槟榔芋喜获大丰收
记者在种植槟榔芋的农田里看到,一排排槟榔芋株高约一米,芋叶青翠欲滴,十分喜人。只见戴兴坤正领着几位村民将刚采收的槟榔芋切断芋茎、装袋打包,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记者注意到,槟榔芋从泥土里拔出后呈椭圆形,表皮为深褐色,切开后内部的白色芋肉细腻洁净,格外诱人,令人垂涎。
“10年前,我有一批大姜要发往美国,由于货柜空间未满,就与一位客户拼柜运输,那位客户发的正是槟榔芋。”戴兴坤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依然感到十分难忘。他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大姜,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姜专业户。2015年,他初次见到槟榔芋时,便被它的外形所吸引——比当地的芋头个头大得多。戴兴坤向客户要来了一些槟榔芋品尝,丰富细腻的口感让他印象深刻。不同于普通芋头的是,槟榔芋软、糯、香,还有独特的花纹,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他深入了解了槟榔芋的种植方法和市场规模,发现其在南方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良好的销路。
戴兴坤带着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了槟榔芋引种之路。刚开始,槟榔芋种苗一进青岛的地头,就因气候差异频频“水土不服”:有的幼苗在春季低温中冻死,有的夏天遇到干旱发黄枯萎,还有的在秋收时因昼夜温差大影响产量和品质。每遇到挫折,戴兴坤就一头扎进田里,做实验、记数据、拍照分析——他常常踩着露水下田,蹲在泥地里大半天,观察槟榔芋每一处叶片和根茎的变化。
为了摸清槟榔芋苗的耐寒、耐旱和适应能力,戴兴坤反复筛选不同产地的种芋,对比播种时期,将田块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光是土壤配方和灌溉方式就测试了十来种。他还请教了多位南方专家,研究槟榔芋在北方不同气温、湿度下的生长周期,自己琢磨出“拱棚+滴灌”的组合,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许多看着“救不活”的芋苗被他救了回来,秋收时地里头终于结出了又大又圆的槟榔芋,亩产达到了南方的正常水平。
讲述
历时10年掌握种植技术
“槟榔芋属于南方品种,喜欢高温湿润的环境,而我们北方气温没有南方高,水资源也没有南方丰富,多为干旱状态。10年来,为了种好槟榔芋,我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戴兴坤坦言,一般来说,槟榔芋需要水系发达的地方才能种植,而在水资源相对缺少的北方,他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滴灌的方式,为槟榔芋及时补充所需水分。
“槟榔芋早期怕水,定植后一个月内尽量不要有积水,如遇到降雨较多的情况,要尽早深沟排水;进入5月份后,随着芋叶逐渐增多增大,需要逐步加大供水量,满足植株生长需求。7月—9月,是槟榔芋结芋期,也是地下和地上部分长势最为旺盛的阶段,这时芋田绝不可缺水,要做到水进半沟、潮湿上垄,保证植株生长顺利。”戴兴坤深入研究槟榔芋不同时期的需水特点,对槟榔芋进行科学、精细的水分管理,终于克服了北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和总结,戴兴坤逐渐认识到,北方地区的地温与南方存在差异,种植深浅直接影响槟榔芋的发芽、成长及最终的外观品质。过深或过浅,都会导致槟榔芋变形,影响商品价值。因此,在实际种植中,他会密切关注气温、地温变化,并根据经验调整适宜的种植深度,以保证槟榔芋苗能够整齐、饱满地生长,提升商品芋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算账
每亩效益达1.6万元
“槟榔芋生长到后期,北方遇上雨水较多、温度偏高的时候,茎叶常常会疯长,营养被大量消耗在地上部分,导致地下球茎长得不够大。”戴兴坤总结道,尤其是在7月、8月份,气温和水分条件都非常适宜,却常有茎叶“徒长”的现象出现。为此,他会根据槟榔芋的具体长势,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有意识地控制茎叶过度生长。通过合理调控灌溉、及时排水以及科学施肥,让植株将更多养分从地上部分转移到地下球茎,以促进芋头膨大。
“这个阶段是槟榔芋管理的关键节点,也是保证槟榔芋高质量、高产量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地上茎叶与地下球茎的营养平衡,才能让槟榔芋茁壮成长、品质优良。”戴兴坤说,他曾有一年试种了一小片槟榔芋,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植株高度竟然长到了两米多,但到了收获时,地下的球茎却很小。这个教训让他深刻认识到合理调控养分分配、科学管理茎叶生长,对槟榔芋最终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槟榔芋的种植效益真的不错,每亩的效益能达到1.6万元。”戴兴坤笑着向记者介绍。今年种植的槟榔芋亩产能够达到4000斤以上,因为是刚起步进行小规模种植,售价并没有定得太高,平均每斤价格在4元左右,每亩能实现1.6万元的收入,非常喜人。
戴兴坤对比了一下当地常见的农作物收益,比如种小麦、玉米等,效益整体不高,而且管理比较繁琐。而槟榔芋种植起来相对简单,只要掌握了关键的管理要点,比如水分调控、茎叶管理、种植深浅等,基本都能稳产丰收。
打算
效益可观明年将扩种
“槟榔芋的母芋全部生长在表土层以下,这让它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污染,因此被归类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戴兴坤说,在种植过程中,槟榔芋的主要收获部分是地下球茎。球茎还未进入膨大期时,几乎不会遭受病虫害侵袭。等到球茎逐渐变大,叶片虽然偶尔会出现红蜘蛛等害虫,但戴兴坤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虫害,无需使用农药,确保槟榔芋没有农药残留,安全健康。
“今年槟榔芋的种植效益很不错,明年我准备把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戴兴坤信心满满地说,他正积极开拓市场销路,争取实现订单式种植,以减少种植风险、保障收益。他还计划推动槟榔芋的深加工,通过将芋头加工成芋块、芋泥、芋粉等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助冷库储藏延长槟榔芋的保鲜期,持续壮大槟榔芋产业,与乡亲们一起走好这条乡村振兴的富“芋”之路。
本版撰稿摄影 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马丙政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