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二、红六军团以毕节党组织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下设三个支队,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担任司令员,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毕节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红二、红六军团派李光清、廖明、欧阳崇庭分别担任三个支队政委,还协调一批红军
1936年2月14日
一支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武装
贵州抗日救国军
在毕节诞生!
贵州抗日救国军在毕节成立(插图摘自沈尧伊连环画 《长征·1936三部曲》 )
1935年2月
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贵州省工委
在川滇黔边组织武装
以配合长征入黔的红军
1936年2月9日
红二、红六军团
长征占领毕节县城
2月14日
为壮大革命队伍,巩固根据地
红二、红六军团
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团结民众和一切爱国志士
加入抗日队伍
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
一致联合起来
在毕节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
红二、红六军团以毕节党组织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下设三个支队,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担任司令员,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毕节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红二、红六军团派李光清、廖明、欧阳崇庭分别担任三个支队政委,还协调一批红军干部充实各支队,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为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队长。
各支队在中共川滇黔省委
和红二、红六军团的
统一领导和指挥下
分开行动
并策应和配合红二、红六军团
在毕节建设革命根据地
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
立即组织各界人士
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
和抗日救国团等民众团体
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在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广泛宣传和发动下,毕节人民踊跃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在短时间内,根据地就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壮大了两个军团的力量并得到了很好的休整。
贵州抗日救国军
是红二、红六军团
在贵州地下党的大力协助下
于长征途中在毕节组建的
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最早在贵州高原
树起武装抗日救国旗帜的队伍
是红军长征时期建立的
省级抗日武装力量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部分干部在大定(今大方)合影
为提升贵州抗日救国军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红二、红六军团还围绕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纪律整顿和军事训练等内容,在黄塘梁子对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开展了十余天的整训,使得这支队伍干部面貌为之一新,整体实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2月27日
鉴于十几万敌军向根据地步步紧逼
为保存实力、避敌锐气
中共川滇黔省委和红二、红六军团
暂时撤离根据地
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
编入红军参加北上
第一、第三支队
则全力配合红二、红六军团转移
和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抗战时期的旧物
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后,第一支队在川滇黔边境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终因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支队长席大明也于1936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毕节。第三支队在川滇黔边区艰苦转战,于1936年6月与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继续坚持斗争。
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贵州抗日救国军
为红二、红六军团
在毕节建设根据地
实现战略转移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镌刻在革命的丰碑之上
统筹:史无双 文案整理:徐冰洁
感谢毕节市史志办的大力支持
编辑:王 云 责 编:邹佳芮
编审:史无双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来源:毕节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