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追《无限超越班 3》,被一个叫柯淳的小哥吸引住了。作为短剧演员,他在节目里对赵丽颖的 "迷弟式" 追星简直太真实了!不仅在和曾与赵丽颖合作《陆贞传奇》的李依晓聊天时,小心翼翼地打听偶像的细节,还在直播中公开表白自己追星赵丽颖快十年了。这事儿不仅让节目火了一
最近追《无限超越班 3》,被一个叫柯淳的小哥吸引住了。作为短剧演员,他在节目里对赵丽颖的 "迷弟式" 追星简直太真实了!不仅在和曾与赵丽颖合作《陆贞传奇》的李依晓聊天时,小心翼翼地打听偶像的细节,还在直播中公开表白自己追星赵丽颖快十年了。这事儿不仅让节目火了一把,也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圈的变化和粉丝文化的深层逻辑。
《无限超越班 3》作为聚焦演员职业化成长的综艺,今年玩起了 "长短相融",把短剧演员、跨界艺人这些不同领域的学员都请了进来,直面影视行业精品化转型的需求。柯淳在短剧圈可是 "天花板" 级别的存在,代表作播放量高达 20 亿,这次参加节目,算是短剧演员向主流影视圈的一次试探。节目组设置了末位淘汰制、片场试戏等机制,想给短剧演员们一个升级的机会。
柯淳在节目里的表现那叫一个圈粉,既有专业度又有娱乐性。演戏的时候,一个眼尾颤抖、喉结滚动的细节,就能看出他的演技功底,证明短剧演员也是有潜力的;平时呢,又特别有 "活人感",靠幽默互动、模仿秀这些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这种既有实力又有流量的特质,让他成了节目推动行业生态革新的典型代表。
柯淳对赵丽颖的追星行为,不管是节目里还是节目外,都挺高调的。节目里,对着李依晓,那叫一个小心翼翼,毕竟李依晓和赵丽颖当年在《陆贞传奇》里虽然演的是对立角色,戏外却是好友,这层关系成了柯淳接近偶像的情感纽带。节目外,他在直播里说自己从 15 岁就把赵丽颖当成榜样,把追星和自己的职业成长绑定在一起,塑造了一个 "为了靠近偶像而努力精进演技" 的励志人设。
网友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简直就是 "演我追星",那种真实感打破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次元壁,让人特别有共鸣;但也有不少人质疑他炒作痕迹太重,觉得他是在借赵丽颖的流量给自己造势。
其实从娱乐圈的逻辑来看,柯淳的行为挺符合 "情感营销" 的。他给自己贴上 "忠犬弟弟"" 逆袭追梦 "这些标签,既满足了粉丝对" 亲密幻想 " 的需求,又能让大家在他身上找到成长的共鸣。而且他直播表白之后,粉丝量和商务咨询量都涨了不少,说明这种追星叙事确实有变现的潜力。同时,短剧圈和主流影视圈也借着这个追星话题互动升温,柯淳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从社会学角度看,柯淳的追星行为其实反映了粉丝对 "理想自我" 的投射。赵丽颖从草根逆袭成顶流的经历,对柯淳来说,就是他寻求职业认同的情感载体,对很多观众来说也是一样,大家都能从偶像身上找到激励自己的力量。
节目内外,柯淳和粉丝的互动,比如收粉丝手信、飞吻等,强化了 "饭圈" 的团体归属感。粉丝们支持柯淳的追星行动,其实也是在间接参与对赵丽颖的集体崇拜。而节目组呢,也有意放大这个追星话题,既能吸引流量,又符合娱乐工业把情感转化为消费动力的逻辑。你看,柯淳的 "追星人设" 和赵丽颖新剧《乔妍的心事》官宣正好形成话题共振,实现了双赢。
《无限超越班 3》一直想在话题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它给争议艺人提供了一个 "去标签化" 的舞台,比如陈志朋就凭借演技扭转了大家对他的印象,同时通过监制团的专业点评树立行业标准,这是正面的价值。但另一方面也有潜在风险,如果过度依赖 "追星"" 洗白 " 这些话题,就可能削弱对演技本质的探讨。柯淳这件事就给节目组提了个醒,得把控好娱乐性和专业性的尺度,可不能让演技竞技变成流量博弈。
柯淳的追星行为,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娱乐圈生态变革的一个缩影。从短剧演员破圈到粉丝经济的运作,再到演技类综艺的社会责任,这件事揭示了很多议题:个人的职业成长怎么和偶像崇拜交织?娱乐工业如何在流量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或许答案就在于 "真诚" 二字。不管是演员坚守演技初心,还是粉丝投入情感,只有摒弃过度的商业化算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共鸣。毕竟,在这个充满套路的娱乐圈里,真诚才是最打动人的必杀技。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