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康关键:预防这两种疼痛很重要,2痛是指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5 18:01 1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约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而其中超过60%的患者会在病程中经历"神经痛"和"血管痛"这两大痛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3.8%,近1.4亿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27.

您是否知道,每天和我们形影不离的一个习惯,正悄悄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很多人只关注血糖指标,却忽视了"两痛"的危险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约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而其中超过60%的患者会在病程中经历"神经痛"和"血管痛"这两大痛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3.8%,近1.4亿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27.2%!

国家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中有78.3%的人不了解"两痛"的预警作用,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大大增加了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

"神经痛"是指因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纤维导致的疼痛,表现为手脚刺痛、麻木、灼烧感,医学术语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国内研究显示,约66.7%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但只有23.5%的患者意识到这是疾病信号而非单纯的"年龄问题"。

"血管痛"则主要指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休息痛,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血管病变"。这种疼痛常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休息后缓解,严重时甚至休息状态也会疼痛。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9.3%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

高血糖如同"甜蜜的毒药",会对全身血管和神经产生慢性损伤。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血液中的糖分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基化终产物"(AGEs),这些物质就像"粘合剂"一样粘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内壁变得粗糙,弹性下降。

神经痛影响寿命的机制在于:受损的神经无法正常传导信号,患者可能感觉不到足部伤口或压力,导致伤口不易被发现,进而发展为难愈合的"糖尿病足"。统计显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5年死亡率高达43-55%,比许多常见癌症还要高!

血管痛威胁生命的原因是:血管病变不仅影响外周血管,也会累及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常人的2.5-3.7倍,且致死率更高,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死亡原因的65.2%。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李医生从事内分泌科工作30余年,他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

68岁的张大爷,退休教师,糖尿病史15年。一天,他因为右脚大拇指出现一个不痛不痒的小水泡来就诊。"我没当回事,就是洗脚时发现的,不痛不痒,要不是家人坚持,我都不会来医院。"张大爷轻描淡写地说。

李医生检查后表情凝重:"张大爷,您这不是普通水泡,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您感觉不到疼痛恰恰说明神经已经受损了。"进一步检查发现,张大爷的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血管病变已经相当严重。

两个月后,因为延误治疗,张大爷右脚大拇指最终不得不截肢。"如果他能早点识别'两痛'的警示意义,主动检查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这个结果。"李医生叹息道。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两痛"的基础。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研究表明,将HbA1c从9.1%降至7.3%,可使神经病变风险下降60%,血管并发症风险下降42%。

除了血糖,血压和血脂同样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三项指标协同控制,可使大血管并发症风险降低47.9%,显著延长寿命!

每日定时检测血糖,严格按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比例。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分散在3-5天进行,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

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是关键!患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神经功能评估,包括10g尼龙丝测试、震动感觉测试等。

神经痛的早期信号:夜间加重的手脚麻木、刺痛、灼热感;双脚"穿袜子"或"踩棉花"的感觉;对温度感觉迟钝;出汗异常等。

血管痛的警示标志:行走后小腿疼痛;休息时足部发冷;皮肤颜色改变;伤口愈合缓慢;足部毛发脱落等。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抱着"忍一忍就过去"的侥幸心理。研究显示,早期干预可使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率提高85.7%,血管病变进展减缓71.3%。

每日坚持足部检查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命习惯"!具体做法是:每天用温水(不超过37℃)洗脚,彻底擦干,特别是趾缝;检查是否有红肿、水泡、裂口;涂抹润肤霜防止皮肤干裂;穿合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

戒烟限酒是延长寿命的必要措施。吸烟会使血管病变风险增加1.4-2.2倍,每日酒精摄入超过25g会增加神经病变风险36.8%。

保持心态平和,减轻心理压力。研究证明,长期焦虑抑郁会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并加速血管和神经损伤。推荐学习正念冥想、太极等放松技术,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

面对糖尿病的"两痛"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及早识别、积极干预,才能避开这两大"寿命杀手"。要知道,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神经痛"和"血管痛"正是最危险的预警信号!

控制"两痛",不仅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在保护生命!正如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强调的:"预防胜于治疗,早期干预是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来源:医者老杨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