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双姝·戏骨对决:孙俪刀光、马伊琍胭脂,谁蚀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5 21:02 1

摘要:这场无声的演技对决,在《蛮好的人生》定档央视时被推向高潮——两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籍演员,用截然不同的艺术解构,撕开了都市女性角色塑造的同质化困局。

当“上海女人”成为荧屏标签,孙俪与马伊琍的较量,究竟谁更胜一筹?

这场无声的演技对决,在《蛮好的人生》定档央视时被推向高潮——两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籍演员,用截然不同的艺术解构,撕开了都市女性角色塑造的同质化困局。

摄像机回转到2024年4月末,《蛮好的人生》媒体探班现场。

孙俪身着剪裁利落的MaxMara羊绒大衣,发梢卷起慵懒的弧度,用带着沪语尾音的普通话介绍:“胡曼黎的精明藏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里,在计算器摁出的一串零中。”

这个细节让导演汪俊眼睛发亮——正是三年前《安家》房似锦被诟病“模式化”时,孙俪在表演笔记里写下的反思:“市井智慧不该是皱巴巴的记账本,而是红酒杯沿的口红印。”

把时钟拨回1995年,弄堂里的两个少女正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

14岁的孙俪在少年宫舞蹈房压腿时,19岁的马伊琍已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前者在部队文工团磨砺出刀锋般的自律,后者在《真空爱情记录》里初试啼声。

这种差异在二十年后形成奇妙呼应:当马伊琍在《我的前半生》用眼波流转诠释沪上娇娥时,孙俪正在《辣妈正传》里顶着爆炸头挑战“非典型上海作女”。

《蛮好的人生》片场,孙俪为设计胡曼黎挤地铁的细节,连续三天早晨混迹于人民广场站。

她发现真正的沪上白领会在摇晃的车厢里补妆,用身体护住爱马仕包却任由帆布鞋被踩脏。这种“精致的务实”成为角色灵魂。

马伊琍在《繁花》剧组,花了两个月跟着王家卫在和平饭店听老克勒讲“钞票眼里翻跟头”的旧事,将玲子的市侩与浪漫揉成眼尾那抹欲说还休的倦意。

收视率统计显示,《蛮好的人生》首播当日,35岁以上女性观众占比达58%。

这些见证过《玉观音》里青涩的安心、《奋斗》里倔强的夏琳的观众,此刻在弹幕写下:“孙俪的珍珠耳环会演戏”“马伊琍的旗袍开衩都是戏”。

当胡曼黎在剧中对着黄浦江大喊“我要做自己的甲方”,恍惚间与《阿勒泰》里张凤侠策马奔驰的身影重叠——两位40+女演员,正用角色突破年龄的封印。

据统计,2023年电视剧市场35岁以上女性主角占比不足17%,而孙俪与马伊琍包揽了其中63%的爆款席位。

她们像两把不同制式的钥匙,正在解开中年女演员的戏路枷锁。

当《蛮好的人生》收视率破3登顶时,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孙俪特意邀请马伊琍担任沪语指导。镜头外的互相成就,是否比荧幕上的针锋相对更动人?

这场持续二十年的表演博弈,或许正如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在泾渭分明中滋养着整座城市的戏剧生态。

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真正能穿透时光的表演,是该像孙俪般刀劈斧凿凿出角色筋骨,还是如马伊琍般春风化雨浸透市井烟火?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剧记忆,或许下个经典角色就诞生于此刻的思想碰撞。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