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日关东军右路主力混成第15旅团于晚间乘火车抵达天镇县东陲永嘉堡,左路主力混成第2旅团沿怀安——天镇大道进至天镇县境的史家窑一带。至此,日军已入山西境内。
李成立整理
探究历史真像,记录历史事件
9月2日,日关东军右路主力混成第15旅团于晚间乘火车抵达天镇县东陲永嘉堡,左路主力混成第2旅团沿怀安——天镇大道进至天镇县境的史家窑一带。至此,日军已入山西境内。
2日傍晚,侦察兵报告,永嘉堡一带发现鬼子,后来得知是日军的混成第2旅团和混成第15旅团的先头部队。
9月2日,阎锡山发表了《抗敌公约》:
此次对日作战,关系国家民族存亡,均应以民族英雄自负,抱定牺牲之决心,沉心静气,运用巧妙的战术与精锐的火器,聚精会神,杀死多数敌人,以保我国家民族之存在。我晋绥军人本早具决心,本主任(因阎锡山任太原绥靖主任)决与我10余万之官长士兵作共同之牺牲,求最后之胜利。今与我全军约:有贪生怕死,不能发挥战术与兵器之效能者,我全军应共弃之,不尽责任致误戎机者,我全军应共除之。如本主任犯此公约,全军亦应共杀之,此约。
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于日军攻取居庸关及张家口时,根据地理形势及交通状况,判断敌将分经平绥路及蔚县进攻晋北。当时晋绥军主力配置于平型关、灵邱、广灵、天镇、阳高等地区;一部配置于浑源、应县、大同附近地区。战区由察南撤回之第17军向蔚县、广灵集结。
9月2日,该战区奉蒋委员长电令:“津日驻屯军部。企图于一周内截断平绥、平汉两铁路之连络。待其关东军到达而歼灭晋军,以截断我军由山西向北进出之路。”并令驻藁城、石家庄一带之第15军,调往晋北作战。
[《国民革命战史》,第3部,抗日御侮,第4卷总编著蒋纬国将军1956年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民国26年8月下旬以来,我天镇、阳高、大同等地防守部队,经积极备战,迄9月2日如左:
第61军(辖第101师、第200旅等部方面(参照插图第13):第400团、第402团、第24团之第6连为右地区队,于天镇东南盘山、夏家山、鲍家屯之线,占领阵地,并于刘仲西河派出警戒部队,第425团、第426团及炮兵第29团之第5、第6连为左地区队,于天镇东北周家山、夏家堡、石佛寺一带,占领阵地,并于砖窑村派出警戒部队,第434团及炮兵第24团之第4连为预备队,控制于天镇以北张家庄、邓家园附近,第399团及炮兵第24团之第5连守备天镇城郊,另以第414团担任阳高城防,于八里墩、李官屯附近派出警戒。
第二战区长官部,同时获悉敌装甲车10余辆,步兵约二三千人,9月2日晚,在怀安城附近集结,并积极修筑怀安、天镇间公路,有由枳儿岭向我西南进攻模样,同时永嘉堡之敌,亦正积极输送,增加其步炮兵力约6000余人。
9月3日,第61军方面,永嘉堡之敌1500余人附炮20余门,于9时许,向砖窑村我前进阵地攻击,迄11时许,敌机8架协同炮兵连续轰击,步兵亦向我逐次迫近,同时另以小部分向朱家沟、三道梁各地窜扰,战斗颇烈,迄黄昏后,我毙敌300余,将其击退。
第七集团军总部,是日自口泉镇移驻大同城内。
9月3日,保卫天镇的战斗打响了。日军混成第15旅团先锋部队1500余人,携野跑20多门,向李服膺61军的101师425团(团长李在溪)驻守的外围前沿阵地发起了猛攻。
晋绥军第68师213旅425团团长李在溪在“天镇盘山失守的经过”一文中说:
部队虽刚从平绥线败退下来,但并没有损伤元气。天镇附近的工事是我们建筑的,部队进入阵地后,官兵情绪很高,满以为凭险固守,定会予敌以重大打击,显示一下我们的抗日战绩。但事实却粉碎了这种天真的幻想。
进入阵地的第2天,日军大部队即尾随而至。开始日军并未攻击盘山,而是集中火力攻我团李家山、罗家山阵地。日军这次进攻,并不用步炮协同的战术向我军冲锋,而是先以步兵涌至我阵地前面,猛烈射击,诱我军全部进入阵地后,敌飞机即低空投弹轰炸,轰炸后继以猛烈炮火轰击。就这样每天轮番四五次,整整延续了4昼夜。敌步兵根本没到我团阵地直接冲锋,而我团1300余名官兵即伤亡700余人,全团9个连长,阵亡3人,伤5人。
我目睹此种情况,心中焦急万分,前后共给李服膺军长送去了18份紧急战况报告,说明我团伤亡数字和阵地被轰击的情况。
李服膺和他军部的全体人员,惊慌失措,整天忙于钻防空洞躲飞机,我的18份报告,被军参谋长刘金声装入裤袋内睡了大觉。
同时李服膺战前既没有召开过军事会议,研究敌情,部署兵力;战斗开始后他更没有到过火线了解一下战斗实况,鼓舞士气。
但李在溪的顶头上司、晋绥军第61军101师213旅旅长杨维垣认为:第425团团长李在溪,自始对抗战抱悲观消极态度,在阵前竟越师、旅长,多次径电军长李服膺请病假辞职。军长李服膺知他无病,复电责以大义,指示他勉为其难。
第4天的傍晚,李服膺军长和李在溪接通了电话,询问前线的战斗情况。李在溪便如实地汇报了近几天我团伤亡和敌人轰击情况。他听了以后说;“乐滨(李在溪的字),你团的情况十分危急,应该给你增调兵力,但目前实在抽不出部队来,无论如何你要尽力支撑,不能放弃阵地。”
恰巧这时防守盘山阵地的李生润也向军部打电话,他听了李在溪和李服膺的谈话后,就问李在溪:“团长(李生润曾在李在溪团任中校团附),这几天你们阵地上很危险吧!我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军长既无法抽调部队,我私自抽一个营支援你如何?”
李在溪当下说:“这怎么能行呢,抽调兵力要请上级决定,况且你那里是主阵地,关系重大,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李在溪又问他:“你那里情况怎样?”
李生润答:“我是高枕而卧,阵地毫无问题。”
李在溪听了又嘱咐他要提高警惕,决不可轻敌,最后他好象满不在乎地说:“老团长,请放心,我随时注意着哩!”
不料就在他们通电话的当天晚上,日军偷袭了400团的阵地。
日军乘夜间猛攻据守盘山制高点的国民革命军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先以密集的优势火力猛轰,继之以步兵猛冲到我阵前,双方展开肉搏血战。守盘山主阵地的营长高宝荣被炸死在掩蔽部内,全团官兵伤亡达500余人,损失惨重,弹尽粮绝。阵地被敌突破,在盘山被敌占领的同时,全线战况益趋激烈。
第400团团长李生润请求支援,但驻在天镇的师、旅部,原来就没有可能控制的预备队,对此情况束手无策。他们只好就近请求军长李服膺,转向总指挥傅作义告急求援。
李在溪像。
晋绥军第61军第200旅第399团中校团附边普禾在“第399团天镇守城记”一文中说:
第3天,399团炮兵从观察镜里发现距城8华里的火车站,开来一列车敌人,我炮兵抓住敌人下车整队的有利时机,两门平射炮高速度发射,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顷刻死伤不少。
晋绥军第61军第101师第213旅第425团少校团附贾斗魁在“天镇战役中的第425团”一文中说:
大约是9月3日,第425团第3连连长在日军还没有接近我前沿阵地的时候,便不战而退。前沿阵地陷入敌手。日军遂以远程炮火压制我山洞里的山炮,使之无法还击。
第425团与敌血战竟日,伤亡500余名,毙伤日军300余人,始终控制着阵地。
老百姓说:“从城外传来的枪炮声一直不断。大人孩子都不敢出门,躲在家里。但房子被震得一直在抖,不断往下掉土。”
最初,日军对盘山的主阵地是佯攻,而把目标先放在盘山以北的李家山和罗家山阵地上。敌人频繁多次的步炮(空)及战车进攻,晋绥军将士仅凭单人散兵坑抗击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官兵伤亡甚众。
夜晚,第101师师长李俊功命令各部利用夜间抬伤员,运送弹药补给,重新修筑工事,继续坚守阵地。他们期待3天的时限一到,援军就会出现。
晋绥军第61军第201旅少校参谋贾宣宗在“天镇战役中的第201旅”一文中说:
9月初,第101师到达阳高与雁北天镇一带时,突然接到阎锡山的直接命令:“在原线坚守3日,拒敌西进。”当时部队仅凭单人散兵坑抗击敌人的飞机、坦克和榴弹炮,每日官兵伤亡甚重。工事一天被敌人摧毁几次。前后联系被敌火力遮断。第一线的补给和通讯,只能利用夜间抢送抢修。
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第1营第1连连长杨诚在“据守盘山前沿阵地的第400团第1连”一文中说:
9月初的一天上午,日军开始向我连阵地炮击,火力不甚猛烈。同时敌机两架在上空盘旋侦察,投弹扫射后,向西飞走。高山远处,发现少数敌人,稀疏射击,距我阵地尚远。我连未予还击。延至日没,敌人停止炮击,夜间只打了几颗照明弹。双方都无行动,亦无损伤。
次日上午,敌人炮位增加,炮火越打越密。飞机配合投弹扫射,愈加频繁。因敌步兵尚未接近,无法还击。部分掩体被击毁,士兵伤亡10余人。
延至中午,高山哨所被敌兵占领,一班人沿山沟撤回连部。紧接着敌人步兵约100余人,在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居高临下,以优势火力向第1连阵地猛烈射击。第1连阵地前沿之轻机枪,并力射击,亦未能阻止敌人前进,全连死伤十五六人。
敌人在前进中,也被打倒10余人。与此同时,敌人以优势兵力沿山迂回到盘山背后,向据守盘山阵地之第2营猛扑。前构筑之国防工事,毫无用处,官兵同样依据简单的野战工事抗击敌人。但该山头是石头山,挖掘工事十分困难,可以说无险可守。
第1连官兵发觉阵地后面的盘山受敌攻击后,信心已经动摇。在一部敌人前进到第一阵地前战壕时,第1连前沿士兵以手掷弹向敌人猛烈投掷。敌人死伤10余人,进攻顿挫。
但第1连官兵在敌人炮火、飞机压制下,不敢抬头,使得互相联系中断,阵势逐渐混乱。在敌人一部占领阵地右侧高地,再次发起进攻时,第1连官兵在混乱中自行撤退下来。连长杨诚右臂负伤,官兵各自沿山沟向天镇方向转移。在撤退中逐渐靠拢,集合起来五六十人。全连死伤30余人,失踪30余人。敌人被打倒约20余人,死伤不详。
【对于9月3日的战斗,中方有如下的记载】
9月3日,第61军方面,永嘉堡之敌1500余人附炮20余门,于9时许,向砖窑村我前进阵地攻击,迄11时许,敌机8架协同炮兵连续轰击,步兵亦向我逐次迫近,同时另以小部分向朱家沟、三道梁各地窜扰,战斗颇烈,迄黄昏后,我毙敌300余,将其击退。
第七集团军总部,是日自口泉镇移驻大同城内。
【对于9月4日的战斗,中方也有记载如下】
4日晨,第61军左地区队,当面敌2000余附炮多门再兴攻势,突破砖窑村警戒阵地后,即分向周家山、罗家山、夏家堡各地猛攻,并以飞机31余架协同进攻,激战至暮,敌未得逞,时沿怀安、天镇公路前进之敌,于击退我右地区队前进警戒,占领枳儿岭后,续沿大道西进,向张西河压迫。
9月4日清晨,参谋长杨维垣给李服膺送来阎锡山电令:“续守3天,掩护大同会战。”
这一天,日军混成第2旅团集结于天镇以东边界的枳儿岭。对李家寨、罗家山等外围主阵地展开全面围攻。日军重炮赶到投入战斗,飞机也参与低空轰炸和扫射,阵地几乎被夷平,战斗空前惨烈。
晋绥军第61军第201旅少校参谋贾宣宗在“天镇战役中的第201旅”一文中说:
第4天清早,又接阎锡山电令:“续守3天,掩护大同会战。”这时日军轮番冲击,日夜猛扑,我军工事全被毁平,官兵们只能利用弹坑、禾束蔽体,以手榴弹拼杀。大部伤员两三天才能运下来。
晋绥军第61军第101师第213旅第425团少校团附贾斗魁在“天镇战役中的第425团”一文中说:
4日,日军向我第3营阵地进犯时,日军的两辆坦克被地雷炸翻,敌遂改向我李家山第2营阵地进犯,并以飞机20余架在阵地上轮番轰炸与俯冲扫射。
第425团的阵地步步缩小。
9月5日,中方记载:
9月5日,阎锡山在太和岭口日记中说:陷入出不易,且每愈陷愈深。险的事,当有自主力以处之。
日军向天镇中国军队开始大规模攻击。
9月5日,日军已用飞机、坦克及步兵对盘山主阵地以北各阵地发动了攻势。他们的目的在于:其一,切断盘山主阵地与其它各阵地守军的联络,孤立盘山主阵地,最后夺取盘山主阵地;其二,以图从盘山主阵地以外的其它阵地上有所突破,将战争推向纵深发展,迅速控制天镇——阳高大道。
日军动用飞机、坦克、大炮、装甲车和步骑兵3000多人开始进攻天镇主阵地。进攻中,除了飞机轮番轰炸外,残忍的日军竟然使用了毒气弹。
9月6日
9月6日,阎锡山在太和岭口日记中说:与多数共事,须合上常人的是非。
9月6日,日军以绝对优势的步兵、炮兵猛攻400团3连防地。
同时,瓦窑口至盘山一线吃紧之际,李服膺命驻守天镇县城的399团务必固守城池7天,以配合阎锡山所说的“大同会战”得以从容布防。
晋绥军第61军第200旅第399团中校团附边普禾在“第399团天镇守城记”一文中说:
敌人恼羞成怒,第4天,飞来重轰炸机向城墙和城内投了很多炸弹,还有烧夷弹和毒瓦斯弹。我们因工事坚固,没有多大伤亡。
在此之后,天镇县长和县公安局长,带着物品到团部慰劳,暗地里劝张敬俊团长:“为让百姓免遭苦难,不要再守了!”
张敬俊团长召集营长们开会,他说:“为了老百姓免遭苦难,团附可把部队带走。我留下与城共存亡,以尽军人的天职。”
我们都表示:“要死死在一块,不管敌人怎样疯狂,我们要坚决执行命令,守够7天,7天以后一起撤走。”
此后,敌人运来云梯,强行爬城两三次,都被我团打退。
晋绥军第61军第213旅第426团第9连当冲锋上士李华在“第426团在天镇前线”一文中说:
1937年抗战开始前,我在晋绥军第61军第213旅第426团第3营第9连当冲锋上士。第3营营长是郭维新,连长是贾绍棠。
七七事变后,第426团便奉命由兴和县开往柴沟堡一带,归傅作义指挥,阻击日军西犯。由于是随同大部队作战,我们团没有和日军直接接触,就又奉命向天镇一带撤退。
8月下旬,我们第9连奉命防守天镇车站以北二三里的袁子梁一带铁路地段,阻击日军南进。到达指定地段后,全连官兵加紧构筑野战工事,在阵地前三四百米地带,埋设地雷和设置鹿砦等障碍物,加强抵抗线。
9月上旬,日军曾以坦克数辆分批向我连及其他兄弟连进攻,由于我们埋设的地雷很多,炸得敌人坦克不能前进,而敌人的步兵失去了掩护,一前进就暴露在我们阵地前,给我连轻机枪射手以射杀敌人的充分时间。
敌人便改用炮火猛轰我们的阵地,但由于我们的阵地前埋设了纵深地雷和设置了纵深鹿砦等障碍物,敌人不能一拥而上向我们冲锋。攻了几次,徒遭伤亡,毫无进展,于是敌又派来飞机配合大炮集中轰击摧毁我阵地。
等到天一黑,我们官兵便迅速把炸毁的工事修复起来,并多设置障碍物和埋设地雷。这样战斗了两三天,敌人遭受了相当的损失,始终也没攻破我们的阵地。我第9连仅仅伤亡十几人。
9月7日,日军全面展开攻击:天上是轮番轰炸的飞机,地上是呼啸齐发的排炮,还有在坦克掩护下冲杀的步兵。敌人的攻击力是很凶悍的。但第400团官兵同仇敌忾,以拚死精神顽强拚搏,杀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61军进入天镇布防时,阎锡山曾电令李服膺“坚守3天,拒敌西进”。转眼3天已过,李又接阎电令“续守3天,掩护大同会战”。一闪,3天又过去了。此时,61军前沿阵地设置的地雷、鹿砦等障碍已被日军全部轰毁。
连日来,李服膺接连不断地得到的战况是——
“日寇用密集炮火猛击盘山阵地制高点,400团1个营和1个山炮连大部官兵被压死在石洞内……”
“敌军步兵冲上盘山阵地,展开肉搏,400团2营营长高保庸阵亡,1营营长席宝山受伤,全团伤亡500余人……”
“101师各团共伤亡官兵1000余人……”
晋绥军61军101师(李俊功)213旅旅长杨维垣在“61军在天镇盘山抗战纪实”一文中说:
(2)61军在天镇、盘山一带战斗经过实况
我213旅和201旅之401团(刘墉之)进入自盘山北侧经罗家山、李家山、铁路两侧至北山瓦窑口之第一线阵地,赶筑野战工事。未过两天,大约在8月中旬末,即发现当面日军东条旅团与伪蒙古军先头部队,开始逐次展开,自北而南,向我北瓦窑口迄盘山主阵地攻击前进。其攻击重点显然是指向盘山,志在先得。
敌对我101师自盘山以北迄北山之线的进攻,显为助攻,目的在于牵制我师兵力,不得抽出增援盘山。
战斗发生后,我第一线官兵,由于不多日前受到军长李服膺亲莅部队讲话和印发告全军官兵书的激励,士气旺盛,战志昂扬,对于敌人频繁多次的步空及战车进攻,均予迎头击退。
此时,军长李服膺在阳高城内坐卧不安,率幕僚人员与直属骑兵连进驻天镇城西村庄,指挥作战。敌人连续进攻达7天之久,天黑后则彻夜炮击。敌我双方伤亡日甚一日;我守盘山的400团伤亡较重,计阵亡营长高保庸和伤亡连长以下500多名,其次是我旅的425团伤亡亦重,再次是201旅的401团和我旅的426团。综计我101师伤亡官兵共达千余员名。
遗憾的是,我旅第425团团长李在溪,自始对抗战抱悲观消极态度,在阵前竟越师、旅长,多次迳电军长请病假辞职。军长知他无病,复电责以大义,指示他勉为其难。我见他指挥不力,将原从该团抽作旅预备队的一个营,加入该团阵地,也不越作用,以致该团程琮营被敌人突破一口,全团退了下来。我严令该团立即反攻,虽未完全恢复原战地,总算稳住阵脚,全线未受严重影响。
不幸的是,盘山之400团伤亡损失甚重又极度困惫,不仅始终得不到后援,而且弹尽粮绝。团长李生润(曾任李在溪的团副)在敌人连续猛烈压迫攻击下,掌握不住部队,士兵纷纷向后撤退,自己也跟着下来,盘山就这样失守了。我师全线阵地战况较前愈趋激烈,又坚持苦战了一天,始奉到师长李俊功电话命令,撤离原阵地,分两路绕经天镇城南城北向天镇以西方向转进。因为是在白天撤退,当面敌人也分两路对我紧跟尾追,误认为天镇是座空城,亦分经城南北而过。有日军的后勤官兵数十人,进至天镇城,叫开城门,冒冒然鱼贯而入,被潜伏城内的399团(团长张敬俊,字毅民,山东人;团附边普禾,河北人),进一个抓一个,进两个杀一双,统统砍头,并把日本鬼子的人头挂在城墙上。敌人恼羞成怒,后续部队对天镇城发起进攻,该团坚守7天(有的资料说,天镇城没有守7天,见后面吴至诚在“对《61军在天镇盘山抗战纪实》的商榷”),予敌以较大杀伤,兵员虽伤亡不多,但因弹尽粮绝,乃自动突围向广灵附近转进。日军进城后,迁怒于天镇城内居民,实行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抢掠和奸污妇女,惨不忍睹(这是在抗战后期,由天镇城内来的人向我叙述的)。
(注:是听说的,所以难免有错)
天镇县县志办公室吴至诚在“对《61军在天镇盘山抗战纪实》的商榷”中说:
据调查了解,日军从朱家沟村北向罗家山、丁袁窑之间的山坡攻击,驻守该处之一排晋军在葛排长率领下,杀伤日军百余人之后,与敌人拼刺刀,最后全排壮烈牺牲。
关于399团守天镇的事,据调查了解,并无399团在城中杀死日军数十人并把人头挂在城墙上的事。事实是:日军于攻占盘山之后,9月10日围攻天镇县城。夜间,399团选精兵30余人佩带枪和大刀,身穿黑衣,从城墙缒绳而下,袭击沙家店,杀伤日军50多人。
日军并非误认为天镇是座空城,亦未经城南北而过。而是用大炮轰击城东北角,一直把城角轰塌同,才从东北角进城的。天镇城那时只有西门用麻袋装土堵塞,只留人行通道外,其他三个城门,全部用麻袋装土堵塞。日军进城后,强迫人民搬开麻袋,用坦克才把门撞开。
399团于9月11日晚,从西门撤退,没有守过7天。日军于9月12日入城。到13日,杀害群众2000多人。(来自山西文史资料28辑)
晋绥军第61军独立第200旅第414团团长白汝庸在“第61军天镇盘山抗战经过”一文中说:
第61军奉令守天镇以东盘山(天镇东南8里)至北山之线和天镇城防。这些防地在战前所构筑的国防工事,只开始动了土工,完成掩体等工程十分之三四,另有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
作战部署是:由右起以独立第200旅(旅长刘(香覃)馥)第400团(团长李生润)占领盘山高地;第101师(师长李俊功)占领盘山以北罗家山、李家山铁路两侧迄北山瓦窑口阵地;李俊功师长率第201旅旅长王丕荣及第401团(团长李锺颐)驻天镇城内,负责指挥全线作战。第201旅(旅长王丕荣)第402团(团长刘墉之)接第400团(团长李生润)左翼;第213旅(旅长杨维垣)之第425团(团长李在溪)接第402团(团长刘墉之)左翼,占领罗家山、李家山阵地;第426团(团长高朝栋)接第405团在平绥路西侧迎击敌人;独立第200旅(旅长刘(香覃)馥)之第399团(团长张敬俊)固守天镇城。
以上部署甫告完毕,日军即全面向我阵地进攻。先用步兵推进至阵地前,诱我军全部进入阵地后,敌机即行低空轰炸和扫射,随之以战车进攻。如是每日猛攻四、五次。
我官兵在李服膺军长战前印发的《告全军官兵书》和讲话的鼓舞下,大家同仇敌忾,士气旺盛,对敌军的多次进攻,均予以迎头痛击,使敌终未突破我阵地。
后来,敌集中兵力乘夜间猛攻据守盘山制高点的第400团(团长李生润)。敌人利用其密集的优势火力,连续向我盘山守军猛轰,其步兵随之猛冲,双方发生肉搏战。
第400团(团长李生润)营长高保庸牺牲,全团官兵伤亡约500余人,损失惨重,阵地被敌突破。
在盘山被敌占领的同时,全线战况益趋激烈。第101师伤亡官兵约1000多人,遂不得不全线撤退。
当战况激烈时,军长李服膺曾亲率幕僚人员到天镇城附近前线督战。当时我曾面请率本团仅有部队参战,他说:“你团在水关损失很大,将另有任务,待命行动吧。”
在全线撤出盘山后,固守天镇城防的第399团(团长张敬俊),孤军与敌激战4天,(李成立注:到底有没有守4天,好像有不同的意见)最后安全突围撤出。
此次守盘山、天镇阵地,阎锡山原限3天,后又命续守3天,以排斥后方大军集结部署。实际第61军防守已超过了第二次限期数日,而阎竟把李服膺军长作为“替罪羊”予以杀害,实属冤案。
晋绥军第61军第200旅(旅长刘(香覃)馥)第400团(团长李生润)第2营副营长王维桢在“天镇盘山抗日的回忆”中说:
1937年8月下旬,晋绥军撤退至天镇。天镇是雁北东部的门户,天镇能否守住,关系雁北整个战局。盘山位于天镇东南约8华里,是一座高峻险要的山峰,既可俯瞰平绥铁路,又能屏障天镇城,所以日军把盘山作为进攻天镇的必争之地。
第400团第1营(营长席宝山)防守第一线正面——刘伸屯至朱家屯阵地;第2营(营长高保庸,我任副营长)守盘山据点工事;第3营为预备队,同团部在盘山庙内。
进入阵地的第二天,日军就开始进攻,延续了四昼夜。
一天晚上,日军约三个联队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分两路,偷袭我第400团的主阵地,另一部附坦克4辆牵制我朱家屯正面阵地,迂回包围我盘山据点。
我军官兵奋勇抵抗,激战两昼夜,冲锋4次,战况至为激烈。第3营预备队奋力增援,无奈敌人的炮火和飞机将我阵地工事全部摧毁,第2营营长高保庸被炸死在掩蔽部内。全团损失惨重,不支撤退。(作者王维桢,时任灵石县政协委员,任重远整理,山西文史资料第39辑)
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少校团附刘佩玺在《失守盘山的李生润第400团》一文中说:
1937年8月初,日军逼近山西雁北,阎锡山迫于形势,首先把他原来所辖的各个师,一律改为军。李服膺之第68师改编为第61军,受命在天镇、阳高集结,进出于平绥路柴沟堡一带,堵击日军进攻。当时我任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少校团附。李服膺受命之后,就在驻地各县征集车骡,率领6个团,浩浩荡荡地开到平绥路柴沟堡一带。
第400团就驻在柴沟堡车站附近。我在这里住了两天,看到当地人民扶老携幼向外逃跑,柴沟堡车站更是一片紊乱。这两天,天天有敌机三、五架在上空侦察轰炸,我军没有与任何敌人接触。8月28日、29日,第61军又全部撤离柴沟堡。
1937年8月底,第61军撤离柴沟堡后,仍从原路返回天镇、阳高一带。阎锡山命令该军利用原有的所谓省防工事,在天镇——阳高之线占领阵地,固守省防。第400团的任务是,以天镇县盘山高地为中心占领阵地。
当时第400团的作战部署和作战概况是:以第一营全部防守盘山东北朱家屯、大桥、小桥一带;第二营占领盘山高地,利用原有的省防工事固守;第三营占领第二线阵地,随时准备策应第一线。
在9月3、4、5日这几天,各营连一面搜集敌情,一面积极加深加固所占领的阵地。敌机连日侦察轰炸扫射,从未间断。
6日,战斗开始。日军首先以绝对优势的步炮联合,猛攻第三连阵地。
7日,日军展开全面进攻。敌人用飞机轮番轰炸,炮兵排炮射击,掩护步兵攻击前进。持续至9日,战斗激烈。据报敌人射击之炮弹中,有一部分是催泪性毒气弹。这时,第一营营长席宝山受伤,第二营营长高保庸阵亡,电话线屡被打断,指挥失灵,延至下午,全线撤退,盘山失守。
当团长李生润和我(中校团附梁鸿喜因筑工事他往)由山洞内团部指挥所爬出来向后方撤退时,首先看到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被遗弃的枪支器材,同时沿山路两侧不断发现有些缺胳膊少腿的重伤员,有的靠在地塄上死去,有的卧地呻吟。
他们看见我们过来,便苦苦哀叫:“团长,救救我吧!”
“我是不得活了,快再补我一枪吧!”
我们佯装没有听见,一口气奔到山底;是日黄昏后,在三里屯村全团官兵只收容起400余人。当夜奉命向后撤退。
晋绥军第61军第201旅少校参谋贾宣宗在“天镇战役中的第201旅”一文中说:
支持到第二个3天,限令又过。各团伤亡逾半,阎锡山既无指示,又不增援,战况危急万分。我趁夜间去前线各团联系,天亮后亲眼看到,右翼第400团在盘山(天镇城南约8里)脚下的前进部队杨诚那个连,不到两小时即被敌集中炮空火力把人和工事毁灭殆尽。
接着敌人又开始轰击盘山主阵地,到中午,我清楚地看到第400团高宝庸营和一个山炮连,全部被压死在石洞内。团长李生润(后改名李德庵)在盘山庙附近,一面收集部队准备恢复主阵地,一面派人请求增援。
但驻在天镇的师旅部,原来就没有可能控制的预备队,对此情况束手无策。他们只好就近请求军长李服膺,李转向总指挥傅作义告急求援。当时上边还是犹豫不决,好像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最后才下令向雁门大小石口转进。
7日拂晓时,日军全部占领了盘山,直扑天镇城内,425团的后路被切断了。
第400团团长李生润说:我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地打日本人,给他们当炮灰,可人家当官的在后方吃香的喝辣的,你们看阎锡山,他拿上国防费去做生意,只用少量的钱给我们修下这个纸糊下的工事,这能挡住日本人的炮火?他拿上国防费去赚钱,却让老子在这里当炮灰,老子不干了。
贾宣宗参谋说:军长说了,临阵脱逃者杀。后面就有执法队。
李生润说:老子才不管这些,反正是个死,谁的枪打死也是个死。
贾宣宗参谋说:那还是让日本人的枪打死吧,那还能落个抗日英雄的英名。
李生润说:你一个小兵,谁会记住你的名字?死了也是个无名英雄。
贾宣宗参谋说:那也比当逃兵死了好呀。
李生润说:可是当逃兵或许会捡回一条命来,那不就白捡了一条命,回家也好养活照顾老子娘去。
贾宣宗像
晋绥军第61军第101师第213旅第425团少校团附贾斗魁在“天镇战役中的第425团”一文中说:
7日,第61军第101师第213旅第425团指挥所与旅指挥所已合在一处,旅长杨维垣、团长李在溪以及师长李俊功与其他旅、团长等都直接向李服膺打电话,痛哭流涕地说挡不住日军,有全军覆没的趋势,希望李服膺迅速设法,甚至说出“来生再见”等语。
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第1营第1连连长杨诚在“据守盘山前沿阵地的第400团第1连”一文中说:
第61军第200旅第400团第1营第1连连长杨诚等人从阵地上退下来,跑了10多里时,从盘山撤退下来的第2营官兵,也和他们混在一起。
约半小时后,两架敌机发现了他们,投弹扫射,当场死伤10人,其余的便跑散了。
约在下午5时左右,杨诚到了天镇东门外,见到了副军长贾学明和几个军官,便向他们报告了前方情况,他们也无可奈何。
之后,杨诚带伤向天镇车站走去。一列西开的火车,车上伤兵很多,十分混乱。在火车前进时,杨诚遇到营长席宝山,他腋下负伤。他说,第2营营长高保庸在盘山阵亡,官兵伤亡惨重,盘山失守。
到大同后,在医院听说,团长李生润失踪。后来我随伤兵辗转被送到临汾,见到我们旅长刘(香覃)馥,他已光杆一人,十分狼狈。
(1984年10月15日,作者杨诚时任太原市北城区政协委员山西文史资料第39辑)
晋绥军第61军第101师第213旅第425团少校团附贾斗魁在“天镇战役中的第425团”一文中说:
大约是8日,据守盘山的第200旅第400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李服膺遂下令全军撤退,并将平绥路各桥梁一律炸毁。第425团是9日夜间撤退时,李家山有全团备用的3个基数弹药,原封未动地送给了日军。我军向阳高撤退时,漫山遍野扔的都是枪支和弹药。
晋绥军第61军独立第200旅第414团团长白汝庸在“防守阳高的第414团”一文中说:
9月上旬,第61军由盘山、天镇之线撤退后,第414团即奉命守阳高城。
阳高城墙原来破烂不堪,有几处高不过一两丈,城下砖土堆积得与城墙成了斜坡,行人平时可以通过斜坡进入城内。抗战开始后做防御工事,把城墙挖了很多既大又深的坑,这些坑把城墙搞得薄处只有一二尺厚。原计划在这些薄处构筑射击掩体,但实际一个掩体也没做,如此破烂的城墙,纵有雄厚的兵力,亦难完成坚守的任务。
414团经过察哈尔万全县水关战斗的重大损失,所剩官兵尚有600余人,奉命守城后,就下定死守的决心。我集合全团官兵讲话,鼓舞大家抱必胜的信念,同心同德,奋勇杀敌。又召集营、连长开会,部署如下:第1营守东城和城关及北城的一半;第2营接第1营右翼,守南城及南关;第3营接第2营右翼,守西城及北城的一半,右翼连接第1营;机炮连随时准备支援各营。
9月初,日本侵略军不断以飞机低空侦察、轰炸和扫射,同时对我城关外的警戒部队猛烈攻击。
白汝庸晚年像。图片来自《晋绥抗战》1994年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晋绥军第61军第200旅第399团中校团附边普禾在“第399团天镇守城记”一文中说:
战斗开始的第一天,有十几个敌人打着太阳旗,列队傲然向天镇县城东门走来。我团派到城外的活动小组潜伏起来,不理他们。等到这十几个敌人快到城跟前无路可走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排枪齐发。敌人还来洋及抵抗,就被消灭了。我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这一来,全团官兵士气更高了。
敌人经此一堑,就改变了打法:在步兵来攻城前,先用大炮轰击城墙,用重机枪扫射主攻点,然后用装甲车掩护步兵接近城墙。由于天镇城外没有关厢,敌人一来,就被我发现,官兵从容地做好战斗准备,隐蔽在坚固的暗工事里。人人遵守命令,不到近距离不打枪。加上侧射枪眼很多,敌人攻城几次,除了消耗弹药、死伤些人以外,均未成功。
敌人于是又开来坦克在近距离内用炮猛轰城墙东北角,把城墙轰得乱七八糟。继之发起冲锋,但每次还没有冲到城墙跟前,就被我们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同时,我派到城外活动的小部队,出敌不意地袭击坦克后的敌人,有一次一下就消灭了三四十个敌人。
敌人又派飞机轰炸和扫射城墙。有一次飞机扔石头,当人们出来看时,飞机突然开枪扫射,这更加激起军民对敌人的仇恨。
来源:山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