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全球贸易金融战,港口战贯穿始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4 18:44 1

摘要: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顾左右 云半间

15世纪,欧洲探险家扣开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门,为梦想中的黄金宝地寻求资助。

此时,科技的曙光隐现于前,伽利略等科学巨子即将登上舞台。准备航海的王子、流浪汉、探险家怀抱共同的发财梦,以生命为代价环行全球,葡萄牙水手跨越 “死亡之角”、迪亚士到达 “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亚欧航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以惨烈的代价证实地球是圆的。

非洲、印度、美洲,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地理节点被发掘,塞内加尔、好望角、达卡、上海……跨越相邻贸易区域的重要港口成为各国必争的战略要地,从马可·波罗笔下的刺桐港,到今日吞吐量破5000万标箱的上海港,港口竞争博弈成为文明兴衰更迭的镜像。600多年来从未变过,今后数百年也不会改变。

一道道矗立在大陆边缘的钢铁丛林,既是国际贸易流量阀门,更是大国竞争合作的平台。港口,是这颗蓝色星球上承载人类文明交流密码的古老载体,潜藏着人类对现世的追求,对未来的梦想,对地盘的渴望,对开放的憧憬。

巴拿马运河成为象征

美国试图重构新海权体系

郑和宝船队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钢铁巨轮的剪影勾勒出后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新版图,装载着大豆、玉米、煤炭、铁矿石、玩具、汽车等的巨轮在海上穿梭。

海运在全球贸易活动中举足轻重,202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海运贸易量依旧占据全球贸易凉的80%,过去50年人均海运贸易量翻了一番。

在马斯克等人在仰望火星的同时,更多的人守护着地球连接蓝色海洋和陆地的一个个小光斑。

目前,除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货币市场,全球物流链条战火愈演愈烈,由此延伸开来的新海权体系的建立、全球物流链争夺战,值得密切关注。

美国对国际物流安全的关注,并非始于今日。911是个分水岭。

专业网站Maritime Page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分析从911之后,美国海运法律的变化。

文章说,911 袭击改变了美国对海外旅行的态度。200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上运输安全法》(Maritime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ct, MTSA),取代了1936年商船法,通过行政命令和政策的方式进行了多次更新。

在那个特殊节点,美国出台法律是为了解决安全焦虑而采取的反恐努力,可以说是监管海外旅行最重要的立法,旨在保护美国海运业免受新兴障碍的影响。这些障碍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环境危害和安全威胁,从天空、大地到海洋,都要反恐。

为了应对数据时代的新型安全战,2021年2月24日,美国时任总统拜登签署第14017号行政命令《关于确保国家供应链安全》,要求对供应链进行审查,确保其安全和弹性,中国产的港口起重机受到美国质疑,由此进入全球公共话题的视野。

为了确保美国优先,特政府试图重构全球海运、港口和船舶新的海权体系,推动全球海事、物流、贸易格局去中国化,巴拿马港口是举起来的一个幌子,因为特殊的因缘,因为特殊的企业家,受到格外关注。

19世纪初,中国才被迫打开国门,迎接蓝色海洋文明,可就在中国现在主动追求海洋文明之时,有人强硬表示,要重新修订游戏规则,中国得接受出局的命运。

4月6日,投资家发表文章认为,从港口数量上来看,贝莱德即将入股的100个港口,加上美国航运公司SSA Marine旗下的近20个港口,美国公司运营或投资的港口将达到120个左右。

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招商港口在全球共投资参资46个港口,加上中远海运投资参资的38个港口,国内两大全球港口运营商合计共有84个港口。

(图源:pixabay)

根据阜成门六号院公众号文章,李嘉诚于1979年联合汇丰收购和记黄埔,开始涉足航运,于1994 年正式成立和记港口专门管理其全球航运网络。

截至2023年,和记港口在全球24个国家拥有53个港口,每年货物吐量达 8210 万个标准货柜,是全球第六大航运公司,也是最大的私营航运公司,中国的航运王国和制造业王国地位,相当大程度依赖中远、招商局、和记港口的全球港口网络布局。

当全球的港口和海运游戏规则发生巨变时,有一方提出了质疑。

这场质疑,来自于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我们不可能抛弃海洋文明。

4月8号到9日,一场最高级别的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各个物流节点,因此成为一个个安全节点。每一个集装箱的移动、每一个码头的运营,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呼吸。

战略港口,由谁来护卫

在全球范围内,重要性较高、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港口,是国际贸易、能源运输、地缘政治的关键节点,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地理位置优越

港口吞吐量大

链接关键航线

军事战略咽喉

根据世界银行《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全球有405个集装箱港口,根据我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亚洲地区重要港口包括:

上海港、新加坡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釜山港。

(图源:pixabay)

欧洲最大港口荷兰鹿特丹港,是亚欧贸易关键中转站,德国汉堡港主要处理机械设备、化工货物,是中欧贸易重要门户;

美国西海岸最大港口是洛杉矶港,主要处理亚洲的消费品、电子产品的进口。美国东海岸核心港口是纽约-新泽西港,链接欧洲与北美市场,是汽车、食品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中东地区,阿联酋的迪拜港是核心,链接亚洲、非洲及欧洲市场,主要处理石油、消费品贸易。

其他的战略港口包括新加坡港、上海港、吉布提港、巴拿马运河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

这些港口大多由所在国的海军或者海岸警卫队等进行保护,通过严格的港口安全法规和监管措施,确保正常运行。少数如吉布提港由当地政府与多个国家保持军事合作,以保证航行安全。

除了表面的守护者之外,港口资产有隐形拥有者,贝莱德就是隐形之王。2025年开年,贝莱德公司介入一次性43个港口的股权交易,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贝莱德公司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资产管理公司,借助阿拉丁系统管理运作的资产规模达21万亿美元(包含外部客户资产与贝莱德自身管理资产),就连美联储和欧洲政府都是其用户。

诸多大型公司都有其身影,苹果、微软、特斯拉、英伟达、高通、三星、辉瑞、强生,甚至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背后都有它的影子,在阿里、美团、腾讯、百度、小米、宁德时代、茅台等也都持有股份。

贝莱德一度在美国保守州遭遇障碍,3月6日,路透社发表了一篇题为《Republican officials rethink BlackRock bans after Panama port deal》的文章,指出由于此前贝莱德支持民主港、投入ESG和DEI项目,被多个共和党主导的州限制或彻底禁止管理退休基金或财政基金,大概损失了40亿美元。

(图源:pixabay)

这并不多,但特上台让其担忧,公司创始人拉里芬克与特有良好的私人关系,因此,贝莱德退出了ESG项目,并在港口交易中表现积极。

另一方面,贝莱德也认为目前是投资港口的良机。

4月6日,投资家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只巴拿马,美国突袭全球港口》,提到贝莱德以前认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渴求资金,是投资良机。现在,大约又是一个天赐良机。

早在2024年1月,贝莱德以125亿美元巨资收购了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公司(GIP),GIP拥有全球多个港口的股权,其中包括地中海航运公司(MSC)旗下码头投资公司(TiL)20%的股权。

TiL在全球拥有近70个关键港口,分布在5大洲31个国家,包括巴拿马运河、安特卫普港、韩国釜山港、德国汉堡港等,通过收购,贝莱德间接持有了全球近70个港口的股份。

这刚好满足了特朗普的需求。2011年3月,还是美国普通富豪的特朗普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美国“愚蠢地”移交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关键水道的控制权(指巴拿马运河),“却没有任何回报!”

现在,他想重新掌握全球海运咽喉。

2025年3月17日,在第二任期的第三个月,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就宣布,将重点调查全球七大海峡与航道,除了巴拿马运河,还要调查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以及北极航道。

如果贝莱德与长和集团达成交易,世界海运版图将发生巨变。

贝莱德联盟的MSC一 跃成升为世界吞吐量第一的港口运营商,预计权益吞吐量达到8000万TEU以上,一举超越长年盘踞榜首的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将实质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原本排名第二、第三的招商港口、中国远洋海运,顺位下移。

全球港口运营,有财富秘码

全球港口不仅战略地位重要,有时,能够获得厚利。

各个港口的营利能力各不相同,贝莱德和长和看上去相当不错。

贝莱德相关的码头投资公司Til财务数据并未完全公开,但从母公司MSC的财报中可以窥见一斑。

2022年,MSC集团全年营收为864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为432亿欧元,可以推测Til的盈利能力强劲,这两年海运的火爆,更让占据关键运输节点的公司大有所获。

和长和初步达成协议时,拉里·芬克兴奋表示:“港口确实为贝莱德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如果此次交易达成,贝莱德的投资组合中将有100个港口,回报率可达15%至16%。”

再看长和集团披露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2年,长和港口业务收益从328.65港元增长到441.41亿港元,3年增长112.7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长和港口业务实现收益额215.94亿港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利润93.19亿港元,在集团占比15%。

(图源:pixabay)

具体来看一些关键港口的利润。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数据显示,2024财年总收入约为51.02亿美元,通行费用通常在24万到54万美元不等,主流和战略要道港口,在2024年基本都实现了盈利。

另据上港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381.17亿,归母净利润149.54亿,归母净利润率39.2%,盈利逻辑在于规模效应,提升利润率。

鹿特丹2024年即使因为俄乌冲突失去俄罗斯能源转运业务,传统油气收入下滑,转型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拉高短期成本,还是有净利。2025年2月,鹿特丹港务局披露财报,当年港口总营收8.82亿欧元,净利润2.737亿欧元。

现在港口估值较高,加上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各大国对关键节点进行锁喉战,甚至把手伸到了格陵兰岛,原先的长期、优质、低价公用事业资产,一变而为高风险资产,未来仍有可能折价。

因此,从商业上来看,抛售是避险行为。但考虑到李氏家族在中国通过政策套利获取了巨额财富,如阜成门六号院的文章所说,和记港口的业务李嘉诚商业版图中占的份额不过3.5%左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被认为缺乏缺乏传统文化中的信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次海运交易的巨大波澜,既折射出传统港口大亨对地缘格局的预判,也预示着全球物流体系将从过去的效率优先,转向弹性优先,意味着全球港口市场化交易,将让位于更多的主权主导的交易。

(图源:pixabay)

市场,不单单的市场。但遵守市场规则的一方,将能获得更多的信任。

海洋文明绝非一蹴而就,港口的兴衰史,本质是就是文明全球化的演进史。

从15世纪里斯本港开启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利物浦港支撑大英帝国贸易网络,再到2025年上海港、新加坡港数字化升级,港口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全球权力转移、技术更叠的晴雨表。

《经济学人》在《2050全球港口展望》里写下:未来的超级港口,将是算力与吊装力的乘积,是地缘智慧与技术野心的复合函数。

这或许是复杂的港口博弈带来的启示,全球烽烟四起的贸易战、金融战中,由港口战拉开序幕,并且将贯穿始终。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