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从表演培训班走出的青岛电影“星光大道”剧本创作、演员成长与产业崛起,串起半个世纪的逐光之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6:36 1

摘要:在青岛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不同时期都闪耀着独特光芒。从早期剧本创作与演员培训的根基奠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复兴浪潮中成为热门拍摄地,再到2000年后电影产业的全面开花,青岛与电影的缘分日益深厚,电影文化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书写着这座

杨紫琼曾在杂志上回顾《天脉传奇》在青岛的拍摄。

林嘉欣、郑伊健、刘烨主演的《恋之风景》带着观众看见了青岛风景。

天马电影厂1966年拍摄的《柜台》电影说明书。

在青岛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不同时期都闪耀着独特光芒。从早期剧本创作与演员培训的根基奠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复兴浪潮中成为热门拍摄地,再到2000年后电影产业的全面开花,青岛与电影的缘分日益深厚,电影文化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书写着这座城市的光影传奇。

剧本、舞台与银幕的精彩跨越 青岛“书写”影坛传奇

青岛文学馆在2024年特别策划了“新风——《柜台》晋京六十年特别展:从话剧到电影”,以资料、照片等回望这一青岛IP在60年前的风光。这部由青岛作者高思国创作的剧本,经青岛话剧团的提升打磨,在1963年晋京参加了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并在1964年晋京演出,1966年天马电影厂将其拍摄成电影,主演为达式常。这一历程,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蜕变,更是青岛电影早期发展的生动写照。早于《柜台》,1959年青岛话剧团排演的话剧《敢想敢做的人》被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编剧演员皆为青话原班人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就在电影领域显示出文化底蕴,这一时期,话剧与电影的互动频繁,为青岛电影创作打开了局面。青岛文学馆馆长、评论家臧杰在《青岛艺术史·文学史稿卷》曾写过《影与剧的回旋》一文,详细记叙了这段影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岛的影剧文学迎来了一次爆发。代路的《哥仨和媳妇们》《飞吧,海燕》在电影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哥仨和媳妇们》改编为《媳妇们的心事》,由山东电影制片厂摄制,青岛市话剧团演员参与演出。

青岛市文化局所属戏曲研究室的徐本夫与姜云彪合作的《警官与侦探》在1988年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创作风格显露出向娱乐片进军的端倪。作家尤凤伟改编了多部电影剧本,如《布谷催春》《月台》《这条河还要流下去》《子子孙孙》《望子成龙》《偷来的爱》《甜蜜的编队》《红盖头》等。高思国创作的与文化宫生活相关的电影剧本《夜色多美好》,为青岛电影剧作增添独特色彩。

在平度文化馆担任多年文学干事的辛显令,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喜盈门》便成为经典。1981年《喜盈门》以喜剧形式拍成并上映。影片上映半年多,观影人次突破3亿,并获多项大奖。这些作品的出现,既是创作者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青岛电影创作氛围逐渐浓厚、创作环境不断优化的结果,共同为青岛电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剧本创作基础。

演员培育与城市光影升温

从人才储备到星光闪耀

在青岛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演员的成长之路与剧本创作几乎同频。1959年,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创办了第一个表演培训班,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陈映秋成为业余演员培训的专业老师,精心培育出一批业余话剧骨干,为后续青岛影视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后,影视行业蓬勃发展,来青岛的影视剧组络绎不绝。此时,青岛的话剧表演复苏,培训班重新敞开大门。陈映秋重操旧业,其执教的百花园影视表演班,一年就有四五百人参加。陈映秋曾自豪地回顾:“我的学生有王亚楠、詹小楠、程琤,其中程琤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第一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影片在青岛取景,给青岛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作家张彤在《中了电影的埋伏》一文中提到,导演曾晓欣儿时生活在八大关,十五六岁时,偶然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隔壁小街拍摄电影,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影拍摄现场。剧组因他穿帮让他从墙头下来,后来还借他家阳台拍摄。多年后,当他执导《我们的八十年代》回到家乡时,特意在曾经的场景“故地重游”,设计了一场戏,对儿时电影记忆的眷恋溢于言表。

这段时期,青岛籍演员唐国强、赵娜、倪萍、蔡向亮、张山、王绘春等已经活跃在国内影坛。在青岛拍摄的《爱情与遗产》《飞行交响乐》《第二次握手》《劫持》《夜色多美好》《帆板姑娘》《中华英雄》等不同类型的影片中,从多方位展示青岛山海城的风貌。这些电影不仅将青岛的美景搬上银幕,更在青岛人的心中种下电影梦想的种子。随着众多影片的热映,青岛凭借独特的景致,成为备受瞩目的取景圣地。

新世纪电影产业崛起

青岛“电影多重奏”

2000年后,随着中国电影迅速发展,青岛作为拍摄地的魅力愈发凸显。每年都有大量知名影片在青岛取景,如《黑洞》《海洋馆的约会》《恋之风景》《手机》《中国式离婚》《美人依旧》等。张彤认为,这一时期青岛电影外联业务的良好发展,充分证明青岛作为“天然影棚”,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在电影产业服务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青岛话剧院在2000年前后成立专业演员推介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宋爱武负责。这个中心一头连着怀揣演员梦想的爱好者,一头连着影视剧组,在六七年时间里,招到上千名学员,许多人借此机会尝到了当演员的滋味。电视剧《潜伏》中王占金的饰演者崔嵩,最初是酒吧歌手,1999年管虎导演到青岛拍《黑洞》时,他经黄渤介绍进入剧组,之后又进入演员推介中心,开启了自己的演艺征程。

2003年,电影《手机》在青岛拍摄时,宋爱武组织了50名群众演员,他们的出色表现获得冯小刚导演称赞,认为青岛群众演员气质佳、有秩序。这从侧面反映出青岛市民对电影拍摄的高度配合以及青岛独特的影视素养。

青岛电影人王德功、王德庆兄弟也是在这一时期与电影结缘。他们在家乡时接触到许多剧组。杨紫琼主演的《天脉传奇》在青岛拍摄时,王德功出于好奇担任替身,从三楼跳下的刺激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导演武侠片的想法。为了实现梦想,兄弟俩四处闯荡,最终在北京影视圈小有名气,参与了《建党伟业》等热门影视剧拍摄,也独立执导过作品。他们的经历充分体现出青岛电影拍摄热潮对年轻一代的深远影响。

新一代的青岛籍明星也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1993年,夏雨被姜文选中出演《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演艺之路。原本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做电视主持人的陈好,因1996年出演电影《埋伏》中田科长的女儿,在“父亲”腾汝俊的建议下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走上演员道路。之后,黄晓明、黄渤同样也从青岛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影坛,不仅在演艺事业上成绩斐然,还积极为青岛电影发声。

2023年是《恋之风景》上映20周年,这部电影不仅将青岛的恒山路、花石楼、海水浴场等美景呈现给观众,还催生了“恋之风景”主题旅游路线,重新带火了“登瀛梨雪”这一崂山景观,体现出电影与城市人文的互动力量。导演黎妙雪对青岛的风景印象深刻,认为电影让青岛的风景以日常生活方式呈现,赋予了城市建筑更鲜活的生命力。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青岛电影走过了一条充满故事的发展之路。剧本创作的持续发力、演员培训的人才储备、电影拍摄的热潮推动以及明星的闪耀,共同铸就了青岛电影的星光大道。而青岛电影产业则沿着这条大道,向着辉煌前行。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贾小飞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