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称“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的琼瑶,本名陈喆,籍贯湖南衡阳,自从1963年她的《窗外》问世以来,在其笔下,诞生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烟雨濛濛》《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以及《还珠格格》三部曲等,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次,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
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在台湾新北市淡水区家中突然离世,享年86岁。
自称“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的琼瑶,本名陈喆,籍贯湖南衡阳,自从1963年她的《窗外》问世以来,在其笔下,诞生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烟雨濛濛》《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以及《还珠格格》三部曲等,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次,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她本人不仅是言情小说作家,还是编剧、影视制作人、歌曲作词人。
1992年2月,她还曾因两颗红豆,而与红豆集团结缘,并亲笔题写王维《相思》诗赠送红豆集团。这个跨越海峡两岸的红豆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来看一下。
琼瑶曾说:“爱情在我生命中,一直都是我的主宰”。她的作品犹如一座文化丰碑,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情感记忆与文化符号。她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出爱情的美好与苦涩,为无数人带来感动与欢乐,陪伴和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作为言情小说家,她有着丰沛和细腻的情感,对有着爱情象征的红豆也是情有独钟,并在1978年写下小说《一颗红豆》。文中的主人公致文有一颗经常把玩的红豆,也成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象征。致文还把刘大白的诗“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改编成另一首更情深意切的诗:算来一颗红豆,能有相思几斗?欲舍又难抛,听尽雨残更漏! 只是一颗红豆,带来浓情如酒,欲舍又难抛,愁肠怎生禁受?为何一颗红豆,让人思前想后,欲舍又难抛,拼却此生消瘦! 惟有一颗红豆,滴溜清圆如旧, 欲舍又难抛,此情问君知否?小说最后,作为男女主人公爱情象征的那颗红豆,被女主人公种在了院子里,她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一颗红豆的故事。
但是小说《一颗红豆》中的红豆在台湾并没有。1992年,红豆集团知悉后,欣然送两颗红豆给琼瑶,并获琼瑶写诗回赠,1992年4月26日无锡县报以《“红豆”遥寄相思 琼瑶飞鸿题词》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是报道内容。
“阳春三月,市太湖针织制衣总厂,收到了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来信,信中还有她给该厂题的《相思》诗。
琼瑶为什么会来信题诗呢?原来,琼瑶曾写过《一颗红豆》的小说,根据该小说拍摄的电视剧在中华大地几乎家喻户晓。然而,真正的红豆树在中国只有两株,一株在无锡,与太湖制衣总厂毗邻,一株在广西,台湾岛上并没有红豆树。市太湖针织制衣总厂厂长周耀庭为此委托针棉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李先生带了两颗红豆给琼瑶,以表达该厂2000多名职工的心意。琼瑶收到红豆后,便提笔抄录了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来撷,此物最相思’回赠给该厂,以示谢忱。这真是:红豆虽小,情义无价。”
一颗红豆,两岸相思。红豆是有形的情,情是无形的红豆。红豆内涵丰富,它不仅是爱情和相思的象征,还蕴涵了亲情、友情、乡情、家国情等世间许多美好情感。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琼瑶作为一名至情至性的言情作家,影响了几代人,这与红豆集团一直致力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年轻人正确的婚恋观有异曲同工之处。如今,琼瑶已 “翩然” 离去,但她在自己构建的爱情与文学天空留下深刻印记,愿她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翩然浪漫,至情至性,为爱燃烧。
来源:阿杜的无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