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频,字德新。唐朝末年,晚唐著名诗人。睦洲寿昌(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人。
李频,字德新。唐朝末年,晚唐著名诗人。睦洲寿昌(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人。
李频是诗人,是才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官员,为官期间政绩卓著。
在任武功令一职时,除暴安良,针对时弊,查明事实,呈报上级,予以严惩。
遇天灾干旱时,他开仓赈灾,并教农民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得农民粮食丰收,安居乐业。
李频长相好,生的非常清秀,从小博文强识,记忆力惊人,写诗很早就会。
他从方干那里得知姚合是一个懂得提携人才,十分爱才的人。于是写了《湘口送友人》的七律诗去拜访了姚合。
姚合很喜欢,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频,成就了一段佳话,不知这份缘份是真还是假?
据《容斋随笔》记载,李频一生为民,一直都是孤身一人,既无妻也无儿。
死于任上,身死后,是老百姓奏钱将他安葬。
大部分诗人对帝制社会的科举制度是爱恨相加,爱是因为有了科举,普通人就有了出路,恨是因为他要层层选拔不停考试。
李频也是,多次考举不第,写了首七言《述怀》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
望月凝无得桂缘,春天又到待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来愁去过几年。
开篇“望月凝无得桂缘,春天又到待秋天”。情绪焦虑又无奈。
一个“望”字说出心中的焦虑,一个“凝”字讲出了科举的无奈。“得桂缘”暗指科举得第。古有“折桂”的说法。
诗人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里凝虑自己此次又不及第“凝无得桂缘”。又要从春天待到秋天,直到下一场科举的到来。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来愁去过几年”。杏花绽放,槐花落,愁来愁去又过了几年。
李频的这首《述怀》完全写出的自己对科举的渴望和无奈,特别在于他科举落第后的心情与别人不同。
《春闺怨》是他的一首闺怨诗。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征戍觅封侯。
《春闺怨》是唐诗里比较大的一个题材,源于他特殊的社会背景,古代的女子常在深闺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在家从父,嫁人从夫,但古代男儿为了养家糊口,当官的在外地当官,征兵的在外服兵役,从商的在外走四方。
留下一堆的春闺女子独守家门,日日与寂寞为伴,与孤独相融。这种日子虽然是常态,但日久夜深,长夜漫漫。
多少深闺怨情,儿女情长无处怨无处诉,这才有了《春闺怨》这一题材小诗。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开篇两句描述一男一女生活中的两个小场景,妻子卸下红妆灯下羞,描眉夫婿在陇西头,也就是在外当兵。
一个“羞”字道出女子内心复杂的情感,她在盼望陇西的夫婿归家。
“自怨愁容长照镜,教悔征戍觅封候”。后两句写女子的内心情态,女子在反省自已,自怨自愁常照镜子,不该为了丈夫封候而牺牲个人幸福生活。
李频是一个品格高尚的诗人,遇事外在归因,他写的诗情感动人,经常反省自已。
从《述怀》的科举落第,不是去讽命运的不公,考场的腐败,而是谴怀,接受时间的安排,不伤不悲。
到《春闺怨》里女子自怨自愁,不去怪丈夫的贪功,而是后悔自己为了封候牺牲了个人幸福。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