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6日,重庆荣昌某卤味店门口,一位身穿花棉袄的中年男人正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2025年4月16日,重庆荣昌某卤味店门口,一位身穿花棉袄的中年男人正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河南游客跨越千里递来糖蒜,东北大姐扛着酸菜要"换鹅",深圳白领举着手机直播喊"卤鹅哥看看我"。
这是林江成为网红后最普通的早晨——他的店单日销售额突破20万元,门口排队长达300米,甚至有黄牛倒卖"与卤鹅哥合影资格"。
就在三天前,"卤鹅哥店门口围满了全国各地游客"登上热搜,评论区出现灵魂拷问:"这不就是当年大衣哥被村民围观直播的翻版?"
十年前,农民歌手朱之文在家门口被直播镜头吞噬;
十年后,卤鹅哥林江的店成了新晋打卡胜地。
人们好奇:这位靠追星甲亢哥爆火的中年大叔,会重蹈草根网红被流量反噬的覆辙,还是能走出新路?
林江的故事始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这个曾戴着安全盔在工地测算钢筋强度的理工男,如今最熟练的动作是给卤鹅翻锅。
2015年从国企辞职后,他经历过快递员凌晨送件摔断腿、家具店因电商冲击倒闭、餐饮店被疫情拖垮等七次创业失败,最窘迫时连房贷都逾期三个月。
转机出现在2023年。
林江发现家乡荣昌卤鹅在外地知名度几乎为零,于是注册抖音账号"荣昌江哥",拍摄赶集摆摊、帮农民卖滞销农产品的视频。
没有运镜技巧,没有剧本设计,只有凌晨四点熬卤水的画面和"鹅肉38元一斤"的朴实吆喝。
这种"土到极致"的风格,意外吸引了一批怀念乡土气息的城市观众。
命运的转折点在2025年3月31日。
得知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Speed)要来中国巡演,林江抵押二手车借了2万元,带着20只真空包装的卤鹅开启"五城追星"。
在成都春熙路,他挤开保镖人墙喊出蹩脚英语:"This is Rongchang braised goose!";
在香港街头,他注意到甲亢哥不吃辣,特意递上原味卤鹅;
在深圳直播现场,他掏出纸巾给被辣椒呛到的甲亢哥擦汗......
这些细节被网友逐帧解读,从"蹭流量小丑"到"真诚大叔",口碑在72小时内逆转。
当林江在长沙收到甲亢哥"来美国做客"邀请时,荣昌区政府已连夜开会。
4月10日,区委书记高洪波宣布三大政策:报销林江五城追星的全部费用、奖励10万元现金、授予"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称号。
更关键的是,市场监管局24小时内为他办好食品公司执照,农业银行跳过风控直接授信100万元——这些操作被网友戏称"政绩KPI遇上流量GDP"。
流量效应立竿见影:荣昌卤鹅线上销量暴涨4050%,头部企业日销从1000只飙至3000只,包装厂紧急扩招200人。
当地借势推出"卤鹅主题旅游线",五一假期免费开放1.6万个停车位,17个直播间全天候轮播"卤鹅哥同款"。
最戏剧化的是银行态度转变——曾因林江征信不良拒贷的经理,如今举着"支持草根创业"的横幅在店门口求合作。
林江与朱之文的命运轨迹存在惊人重合:都出身底层(农民/下岗工人)、都因意外事件爆红(追星/唱歌)、都成为家乡经济符号。
就连危机都如出一辙——大衣哥被村民直播私生活,卤鹅哥店外聚集着200多名代拍主播;前者被索要修路捐款,后者被要求"给老乡免费送鹅"。
但十年间的媒介生态已天翻地覆。
大衣哥时代,流量集中在电视台和短视频平台;
而卤鹅哥背后是政府、MCN机构、产业链的精密配合。
爆红一个月后,林江仍保持着凌晨四点起床卤鹅的习惯,但生活已彻底改变:店门口架着37台手机直播,食客中混入职业打假人,老家亲戚组团来"借"创业资金。
他在采访中苦笑:"现在切鹅都不敢手抖,怕网友说我飘了。"
对比朱之文被动接受流量吞噬,林江团队正尝试主动破局。
荣昌区的操作提供了一种新范式:政府充当"流量经纪人",将个人IP与地方经济深度绑定。
当某些地方符号因缺乏系统运营而昙花一现时,荣昌已组建"卤鹅产业联盟",从养殖、加工到文旅进行全链条升级。
这种"政府搭台、网红唱戏、产业受益"的模式,或许能改写草根网红的宿命。
4月17日清晨,林江在最新直播里展示着卤鹅质检报告。
背景音是区委书记的承诺:节假日荣昌区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公共市政停车场,全部免费,“停不下了,游客来了,马路边也可以停,不罚款,做好服务。”
或许答案早已藏在林江常说的那句话里:"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
当个人IP成为一口熬着政企民多方期待的"大锅",这锅卤鹅能否经得起流量文火慢炖,时间会给出最真实的滋味。
来源:八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