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谁会是那个最亲的人?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子女?还是相濡以沫的老伴?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谁会是那个最亲的人?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子女?还是相濡以沫的老伴?
先别急着回答!今天我就要揭开这个让无数人恍然大悟的答案。
一、子女的爱,终将指向别离
俗话说:“父母的爱是走向团聚,子女的爱是走向别离。”咱们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供他们读书,帮他们成家,最后却不得不明白:子女有自己的人生。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话听着有点伤感,却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子女再孝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他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
二、老伴虽好,却难同时到老
那老伴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固然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5年左右,这意味着很多夫妻难以真正做到同时老去。更不用说现实中还有半路分开的,感情变淡的...
所以,老伴虽然亲,却未必能陪你走完全程。
三、最亲的人,原来是你自己!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人生最亲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先别觉得这个答案太简单,听我慢慢道来。
古人云:“人不自助,天难助。”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懂得爱自己,照顾自己,又能指望谁呢?
我认识一位刘阿姨,今年七十多了,退休后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打太极,上午读书看报,下午约老友喝茶,晚上写书法。子女要接她去大城市住,她笑着说:“我在老家过得挺好,你们常回来看看就行。”
刘阿姨的道理很简单:先把自己活好了,才不会成为子女的负担;先让自己快乐了,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四、为什么要做自己最亲的人?
1. 只有自己最懂自己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趟人生旅程中,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喜好和感受。
2.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先安顿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关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给出的爱也是匮乏的。
3. 自己是永远的依靠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外面的依靠都可能变化,唯有自己才是永恒的依靠。
五、如何做自己最亲的人?
1.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按时体检,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这些老生常谈的话,才是真正的智慧。
2. 富养自己的心灵
培养点兴趣爱好,读书、画画、种花、旅游...无论什么年龄,都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3. 学会与自己相处
独处不是寂寞,而是一种能力。能够享受独处的人,内心往往更加丰盈和强大。
4. 对自己好一点
不要太苛责自己,偶尔给自己买份礼物,吃顿好的,让自己开心不是罪过。
记得有句话说得妙:“人生归根结底是一场独自的修行。”父母、老伴、子女,都只能陪你一程,唯有自己,陪自己从起点到终点。
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是要变得自私自利,而是要懂得:只有先爱好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只有先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育儿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