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体由约40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遵循严格的增殖调控程序。当这种精密调控被打破,某些细胞获得不受控分裂的能力,就形成了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2000万例,其中90%与环境及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的本质是细胞调控系统失效。人体每天
人体由约40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遵循严格的增殖调控程序。当这种精密调控被打破,某些细胞获得不受控分裂的能力,就形成了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2000万例,其中90%与环境及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的本质是细胞调控系统失效。人体每天约有300亿个细胞分裂,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错误积累到临界点,最终导致细胞摆脱正常调控机制,形成恶性肿瘤。
癌细胞病毒
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约40%的癌症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相关,其中**饮食**和**生活习惯**扮演重要角色。
过量饮酒
饮食风险: 加工食品:香肠、培根等含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使胃癌风险增18%(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 。
高温烹饪:烧烤产生的苯并芘、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均属1类致癌物 。
营养失衡:每日蔬菜摄入<400克的人群,消化道肿瘤风险升高30% 。
吸烟,尼古丁危害
生活习惯影响:
- 吸烟:导致90%的肺癌,烟雾中70余种致癌物直接损伤DNA
- 饮酒:每日超50克酒精,肝癌风险提升4倍(乙醛破坏肝细胞)
- 肥胖:体脂率超标者,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600%(雌激素异常分泌)
火锅普遍油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健康人群也会因细胞分裂时的随机突变患癌,但控制饮食(少红肉、多纤维)、保持运动(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可降低至少1/3的癌症风险。癌症防控的本质,是通过生活方式的优化,减少基因突变的“触发机会”。
一、基因突变的必然性
1. DNA复制缺陷
每次细胞分裂时,6亿个碱基对的DNA复制都会产生约100个错误。尽管存在校对酶(如DNA聚合酶ε),仍有千分之一的错误无法修正。这些错误如同复印文件时残留的墨渍,大多数不影响核心内容,但当错误出现在关键位置时就会引发灾难。
2. 关键基因突变
人类基因
(原癌基因):如EGFR、HER2等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发生激活突变,相当于持续踩油门
(抑癌基因):如TP53、APC等监控基因失活,相当于刹车系统报废
(DNA修复基因):BRCA1/2等修复工具损坏,错误累积速度加快 ,正常人肝细胞每年积累约40个突变,吸烟者支气管细胞每年多增加150个突变(《科学》2016)。
二、微环境的纵容
1. 免疫监视失效
健康人每天产生约3000个异常细胞,免疫系统(特别是CD8+T细胞)能清除其中99.9%。
但当: -癌细胞表达PD-L1蛋白欺骗T细胞
,肿瘤微环境中充斥抑制性细胞因子
- 树突状细胞无法递呈肿瘤抗原时
异常细胞就能逃避免疫追杀。
2. 血管供氧支持
当肿瘤生长到1-2毫米大小时,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骗周围血管向肿瘤内部生长。新生血管不仅输送氧气营养,还成为癌细胞转移的「高速公路」。
三、时间的催化作用
癌症是典型的「时间病」,需要多重保护机制被逐步击破:
年龄组 , 患癌风险翻倍所需时间
25岁 ,每8年翻倍
50岁 ,每4年翻倍
70岁 , 每2年翻倍
这种加速源于:
- 端粒缩短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 线粒体功能衰退产生更多自由基
- 胸腺萎缩使T细胞产量下降90%(60岁 vs 20岁)四、外因如何推动内因
1. 化学致癌物(占34%)
烟草烟雾中的苯并芘能直接结合DNA形成加合物;黄曲霉毒素使抑癌基因TP53第249位密码子发生G→T颠换,这类突变在肝癌中占75%。
2. 辐射(占10%)
紫外线使相邻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引发黑色素瘤;电离辐射直接击断DNA双链,甲状腺癌风险与辐射剂量呈线性关系。
3. 病毒(占15%)
HPV病毒通过E6/E7蛋白降解TP53和RB蛋白;EB病毒通过LMP1蛋白持续激活NF-κB通路,导致鼻咽癌和淋巴瘤。
细胞病毒
五、为什么无法完全避免?
1. 人类需要干细胞持续分裂维持组织更新,但分裂次数越多,突变风险越高。肠道干细胞每年分裂约100次,因此结直肠癌发病率居全球第三。
2. 能量代谢代价
彻底修复所有DNA损伤需要消耗巨大能量,进化选择了「风险可控的修复策略」——允许部分无关紧要的突变存在。
3. 概率问题
按照随机突变率计算,70岁人群的细胞分裂总次数达到10^16次,即使每个关键基因突变概率仅10^-9,也必然会有细胞集齐所有致癌突变。
癌症是生命维持系统必然要支付的代价。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
- 40%癌症可通过控烟、限酒、疫苗预防
- 30%癌症可通过早期筛查发现治愈
- 剩余30%源于随机错误,这正是现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攻坚方向 。
如何预防癌症?
癌症的发生和基因、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关系。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风险。以下是最基础、最实在的预防建议:
一、远离明确的致癌物
1. 戒烟
烟草燃烧会产生70多种致癌物,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15-25倍。戒烟后10年,肺癌风险能降低一半。
2. 少喝酒
酒精会损伤肝脏和消化道细胞,每天喝超过2两白酒的人,肝癌、食管癌风险明显增加。
3. 不吃发霉食物
花生、玉米发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强致癌物。变味的坚果、陈年粮油要扔掉。
二、调整日常饮食
1. 少吃加工肉类
火腿、香肠、腊肉等含亚硝酸盐,长期大量吃会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2. 多吃新鲜蔬果
每天吃够5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蓝莓),其中的天然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
3. 免烫食热饮
超过65℃的热汤、热茶会烫伤食道黏膜,长期反复损伤可能诱发食管癌。
三、保持身体状态
1. 控制体重
肥胖会引发慢性炎症,增加乳腺癌、肠癌风险。体重指数(BMI)最好保持在18.5-24之间。
2. 规律运动
每周快走、游泳或骑车5次,每次30分钟,能改善代谢,降低肠癌、子宫内膜癌风险。
适当运动
3. 保证睡眠
长期熬夜会扰乱免疫系统,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每天睡够7小时。
四、定期医学检查
1. 接种疫苗
打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乙肝疫苗预防肝癌,这两种癌症与病毒直接相关。
2. 针对性筛查
- 吸烟者40岁后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肺部CT
- 女性30岁后每3年做宫颈癌筛查(HPV+TCT)
- 普通人45岁后每5-10年做肠镜检查
3. 处理慢性病
根治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降一半),控制肝炎病毒,治疗长期不愈的溃疡或炎症。
五、注意生活环境
1. 厨房通风
油炸、爆炒时产生的油烟含致癌物,要开抽油烟机,戴口罩。
2. 检测室内污染
新房装修后检测甲醛,地下室测氡气浓度,这两种气体可能诱发白血病、肺癌。
癌症预防没有捷径,本质是让细胞少受伤害、多获保护。即使有家族遗传史,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推迟癌症发生或降低严重程度。从今天开始,把每一顿饭、每一次运动、每一晚睡眠都当作对身体的投资,就是最好的防癌策略。
来源: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