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背谱的三种方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1:56 1

摘要:最近这几天,通过读一本名叫《学琴日记》的书,对其中陈老师所讲到的三种背谱方式,产生了一些感悟。

今天宛洛想聊一聊背谱。

最近这几天,通过读一本名叫《学琴日记》的书,对其中陈老师所讲到的三种背谱方式,产生了一些感悟。

于是我将这些感悟,写成了小随笔,更新在了我的视频号中,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去看看。

我们大家都知道,乐器演奏中的背谱,其实是背谱演奏的“简称”,是一种技能、技术,与学生时期在学校里背课文、背单词,差别很大。

背课文、背单词,基本上算不上“技能”,只能算是“巩固”知识,把课上学过的知识点,通过不断朗读、重复的方式,“印”在自己的头脑中。

等到再次需要用到这些内容时,能够通过“调动”头脑中的这部分记忆,而后用自己的嘴巴讲出来。

单从这个过程来看,其实与背谱演奏乐器,“如出一辙”。一个用乐器,一个用嘴巴。

之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背课文算不上“技能”,是因为用嘴说出来,比较容易,毕竟谁都会用嘴巴。

难的地方,更多的是在头脑记住的过程。

今天宛洛想说的是,其实当我们手边没有乐器时,也能进行背谱练习。而且这个时候的背谱,真的就与背课文、背单词很相似了。

也就是都是先通过记住乐谱上的各种音符,记住位置,记住顺序,而后可以通过嘴巴,把乐谱唱出来,也可以不唱音符的唱名,直接把旋律哼出来。

甚至也可以连哼也不用哼,直接在头脑中,不断地“过”这些内容即可。

在《学琴日记》这本书中,陈老师说背谱有三种方式,分别是:

①依靠肌筋的动作记忆

②依靠视觉记忆

③依靠理智的分析

第一种,最好手边有乐器,这样你的体感才能更为准确。如果手边没乐器的话,也是可以通过头脑边回忆乐谱,身体边做出相应的演奏动作,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第二种,记的是“形状”与“位置”。不单单要记住其中一个音符的形状与位置,还要记住整体的“高低起伏”,以及排列顺序。

手边没有乐器时,甚至连乐谱也没有时,可以通过回忆“形状”与“位置”,先试着把乐谱的“框架”“背”出来。

宛洛觉得,这第二种背谱法,最好是乐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熟练度了之后,再做“加深”的好手段,而并不适合一开始的练琴。

至于第三种,便是要在背谱之前,先把所学的这首曲目分析一番。乐谱的结构特征,乐段数目,音区的位置,最高音与最低音都是什么……

这需要我们,得具备一些作品分析的能力。对于没有读过高等音乐院校,音乐相关专业的广大学琴者们来说,第三种背谱方式并不适用,或者说初学阶段并不适用。

最后宛洛建议,这三种背谱方式,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产生“复合”效果。

拿到新曲目的乐谱时,可以先通过浏览乐谱、聆听示范的方式,熟悉其中的乐段数目,以及基本的结构情况。

接下来在视奏练习与之后的提速练习中,不用考虑背谱的事,先把内容给奏对,而后奏得流畅。

这个过程能够完成,你会对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有了印象。接下来可以依靠视觉记忆,把一个个单音符,开始“整合”成部分去记忆了。

同时,多留意自己演奏时的体感,你会不难发现,什么样的内容,就会对应着什么样的演奏体感。

来源:易汇缘风水玄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