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显示,近日,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获准通过。”
一觉睡醒天塌了,饺子变成韩国的了?!
刷到一条贴子说,韩国人在美国,成功获得了一项饺子专利。。。。。。
明明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了。
咱就是说,中国是饺子的起源地,申请饺子专利居然是韩国和美国的事儿?
带着三分气愤三分讥笑四分不解,我去瞅了一下缘由。
“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显示,近日,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获准通过。”
原来,饺子不是被韩国“申遗”,是一家名为韩国CJ公司抢注饺子专利,主张的是一种特定饺子外形的“装饰性设计”。
这种外观专利不保护制作方法,或食品配方,仅保护“外观”,专利保护期限是15年。
等等,也就是说捏饺子皮都能申请专利?!
那我们在美食博主那看到的饺子的30种包法分享算什么?
算善良博爱,不会抓住赚钱的机会?
关键吧这个韩国申请了外观专利的饺子长这样:
图源:小红书网友
CJ公司旗下的必品阁王饺子,包的是“月牙饺”,包好后形似月牙,只有一边有褶皱,手法也很简单。
PO上和网友包的月牙饺对比,明显看出必品阁造型要粗糙很多,谈不上美观,像极了初学者的水平。
图源:小红书@张大桐
但就是这样,韩国拿到了美国批准的饺子外观设计专利,这很难评。
不只我一个人被整懵了,网友们也都坐不住了。
震惊!饺子包成这样还敢申请专利,在家里压根都上不了桌。
《韩国在美国申请中国食品专利》,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想笑。
有人见招拆招,比韩国申请的饺子多弄一个褶就好了,咱那么多花样没在怕的。
有人不以为然,不管丑不丑,也轮不到韩国去申请专利。
建议直接否认,美国批的专利,就让他们自嗨去吧。
话虽这么说,但韩国注册专利这事,还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根据专利限制,以后中国人在美国卖饺子,可能要给韩国人交专利费了。
在国外,韩国饺子卖得比中国好,现在又有了外观专利,中国商家很容易收到不公正待遇。
有人甚至开始担心中餐被抢注。。。。。。
有人直击要害,为什么韩国能在美国注册饺子专利?
事实上,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在美国居然是“合法”的。
美国知识产权体系,允许外国人/外国公司申请专利,包括外观设计专利。
只要该设计满足新颖性、装饰性和独特性设计,就可以获得授权。
据了解,韩国CJ公司在权利要求书限定了14—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核心特征,并附上了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
虽然厚颜无耻,但基本符合在美国没有被公开过,也没有被申请过专利的条件。
在我看来,可以有两种猜想。
一是,韩国CJ公司利用了信息差,顺手抢注。
二是,双方有意为之,毕竟这个专利通过的时间节点有点妙。。。。。。
谁也没想到,饺子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实在大开眼界。
有人可能会问,韩国CJ公司为什么要抢注饺子外观专利?
从商业竞争角度来看,美国诉讼处理成本较高,一旦陷入侵权纠纷,律师费成本可能要数万美金。
一般小企业为了避免陷入侵权纠纷,基本上都会避开这种形状,可以起到一个“吓跑对手”的作用,对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很有帮助。
从文化弘扬层面来看,这就涉及“文化掠夺”了。
这么一来,可以在国际上模糊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的固有认知印象,和以往的春节翻译、宣传“韩国结”差不多,主打稀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图源:微博@戏晶晶晶晶晶
而从品牌角度看,有专业的律师人士认为更多属于“营销噱头”。
美国专利强调新颖性和创造性,只要提供早一年的在先证据,就可以无效掉对方的专利。
猜测这么做的意图,是韩国CJ公司为旗下必品阁日后出海欧美市场“打广告”。
通过抢注专利告诉外国的受众,不仅只有中国有饺子,韩国也有卖饺子。
既有传统美食地位之争,也有品牌商战的意图,性质挺复杂的。
在众多网友评价里,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声音:扒一扒CJ公司和必品阁的商业帝国,其中大有来头。必品阁隶属于韩国CJ集团(希杰集团),官网显示,公司创办于1953年,是《财富》世界500强之一,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诞生于2010年的必品阁,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创立之初必品阁主打韩式拌饭,“Bibigo”这一名字就是来源于韩文中的“비비”(搅拌)和英文中的“to-go”(外带),主张传统美食的现代化创新。不久后,必品阁意识到单一品类拌饭无法满足全球化的野心,于是迅速改变策略,开启以速冻饺子等速冻食品为主的多元化转型。
图源:CJ中国仅花了十年时间,必品阁全球销售额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7.683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不仅成功打入了本土市场,更成为全球代表性的韩国食品品牌之一。美国和中国是其两个最大的海外市场,分别占4200亿韩元和1600亿韩元。必品阁的全球扩展不仅依赖于产品的创新,研发差异化的大规格“王饺子”,还得益于精准的渠道布局。在美国,必品阁与Costco的深度合作,迅速打开了市场。
在美国销售的必品阁鸡肉和蔬菜蒸饺在中国,必品阁一边和山姆、盒马鲜生这些高端渠道合作,一边抓牢电商直播和社媒运营,玩转年轻化营销。要说最经典的操作,还得是进入李佳琦直播间,名声大噪。经过一系列的整合营销布局,必品阁跃升为中国饺子界的“网红品牌”。在众多饺子测评中,都能见到必品阁王饺子的身影。此外,必品阁还“入乡随俗”,不仅迎合南北方不同口味需求,推出脆皮煎饺、王水饺等多样化产品。
在中国销售的必品阁王饺子还在山东和广东均建立了生产基地,确保产品的本地化供应,出海中国市场可以说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必品阁卖到了60多个国家,正继续加快全球化步伐。这也就不难理解,野心勃勃的CJ公司急着“吞”下饺子专利了。对于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或许不是愤怒于被抢注专利,而是从中思考如何规避类似情况。只有当中国美食的创造力呈几何级数迸发时,任何法律层面的“创新”才会显得苍白无力。相信这场关于饺子的纷争,终将成为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自我觉醒与重构的注脚。最后的最后,强烈建议韩国人申请空气专利—— 毕竟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你说是吧~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