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足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智能化进程,才能使传统中药产品焕发时代光彩。”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文才表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孔学姣 通讯员 侯群华 陆诗秦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
“立足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智能化进程,才能使传统中药产品焕发时代光彩。”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文才表示。
坐落于革命老区信阳新县的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是基于智能制造理念投资建设的中药智能化数字工厂。通过智能化场景的运用,羚锐制药实现了从中药原料提取、精制到制剂的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显著提升了中药贴膏剂行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羚锐制药副总经理李磊说:“省药监局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品开展精准帮扶,鼓励企业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中医药新产品研发上攻难关、当先锋,让企业发展迎来了创新的春天。”
羚锐制药先后牵头组建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发起成立河南省现代医药产业联盟并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签订产教融合协议,获批建设河南省经皮给药重点实验室,一贴贴“两只老虎”“小羚羊”等羚锐主品牌旗下的膏药产品,在现代传承与产品创新中生机盎然。
近年来,省药监局从支持企业创新、加大帮扶力度、加强质量监管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挖掘、重点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创新型中药企业做长链条、做强优势、做优品牌,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带动河南省中药产业整体质量提升。
冬凌草是济源市独特的资源禀赋。王屋山下的河南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拥有4个冬凌草药品批准文号,品种多、剂型全,占全国冬凌草药品市场份额的52%。该公司注重搭建创新平台,促使复方冬凌草含片这一独家品种的销量每年快速递增。
“为响应中医药强省工作部署,持续打造‘豫药’品牌,我们建设了孙真人药王文化博物馆,馆内重点展示怀药的知识、文化、相关产品、标本等。”济世药业董事长张康说。该企业将持续围绕冬凌草价值开发利用,依托省冬凌草产品研发院士工作站和冬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挖掘提取冬凌草有效成分,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力度。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对中药产业来说亦是如此。工作中,省药监局不断推动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化建设、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关中药制剂产品标准的积极探索,持续建立河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产品的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作为全省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在药监部门的助推下,郑州市高新区中药生产企业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医药——黄芩》国际标准,于2023年5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正式发布实施。此举填补了河南中药材国际标准制定领域的空白,对进一步提升“豫药”品牌影响力、促进中药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去年以来,省药监局指导推动我省23个经典名方品种申报了中药新药;支持新技术中药饮片以临床研究的形式先行先试,积极培育豫产特色中药饮片,我省3家试点企业的6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牵头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转中药新药的实施意见》,支持推动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培育中药优势大品种,支持创新型中药企业发展壮大。
优服务,促进建链、补链;强监管,助推延链、固链。“省药监局持续开展中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中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开展针对性抽检,强化抽检结果风险研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事件预警处置,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省药监局药品生产监管处负责人说。同时,省药监局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以智慧监管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豫药”产业链条的发展完善,有力助推了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省中药制剂企业已发展到13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17家,中药批准文号2828个;全省医疗机构制剂室91家,共有制剂批准文号3694个,其中中药制剂2526个。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