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宇深夜怒斥跟车行为:明星隐私权与粉丝文化的边界何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20:45 1

摘要:2025年4月17日凌晨,演员陈昊宇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深夜跟车行为“无底线无教养”,言辞间难掩愤怒与疲惫。这位凭借《如懿传》舒妃一角走红,又在《乘风2024》摘得年度总冠军的演员,罕见地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背后的隐痛——私生粉的越界,正在成为压垮明星隐私的最后一

2025年4月17日凌晨,演员陈昊宇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深夜跟车行为“无底线无教养”,言辞间难掩愤怒与疲惫。这位凭借《如懿传》舒妃一角走红,又在《乘风2024》摘得年度总冠军的演员,罕见地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背后的隐痛——私生粉的越界,正在成为压垮明星隐私的最后一根稻草 。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你们自己。”陈昊宇的呼吁看似温和,却字字如刀。这已非她首次面对隐私困扰。早在2024年7月,她便公开恳请粉丝“留一丝不被看见的生活空间”,彼时的她刚因《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李青桐一角再度翻红,机场接送机的人潮却让她连“戴着耳机散步”的平凡愿望都成奢求 。

数据显示,近三年娱乐圈私生粉事件激增42%,跟车、装追踪器、酒店蹲守等行为屡见报端。某娱记曾拍到陈昊宇深夜独自打车绕行三环,只为甩掉尾随车辆。这种“猫鼠游戏”背后,是明星职业属性与私人生活的撕裂——他们既要承受聚光灯下的审视,又被迫在生活半径里筑起铜墙铁壁 。

陈昊宇发文后,“私生粉该不该被原谅”话题两小时内冲上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3亿。支持者认为“窥私欲不等于真爱”,反对者却称“公众人物就该牺牲隐私”。这种撕裂折射出粉丝经济的畸形逻辑:明星被异化为商品,私生活成为可供消费的“衍生周边” 。

值得关注的是,陈昊宇事件中涌现出理性声音。有网友搬出《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强调跟踪偷拍已涉嫌违法;更多粉丝发起“离作品近一点,离生活远一点”话题,用《乘风2024》舞台截图拼接成长图,评论区获赞超百万。这种从“窥探”到“守护”的转变,或许标志着粉丝文化正在经历价值重构 。

事实上,韩国早在2016年便将跟踪艺人行为纳入《轻犯罪处罚法》,日本演艺协会更设立“反骚扰热线”。反观国内,尽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明确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可处拘留罚款,但执行层面常因取证难陷入僵局 。

业内人士建议借鉴欧美经验:经纪公司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者限制购票;平台利用AI技术屏蔽代拍直播;更重要的是培养观众“作品本位”意识——正如陈昊宇所说:“我们作品见。”毕竟,真正的喜爱不该是窒息般的缠绕,而是银幕内外默契的相互成全 。

今日互动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